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十恶不赦首恶是什么重罪(我国十恶不赦具体指什么)

十恶不赦首恶是什么重罪(我国十恶不赦具体指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78 更新时间:2024/1/18 0:20:18

在汉语当中,如果一个人犯的罪特别严重,罪大恶极。那么我们通常会用一个特定的词来形容,叫做十恶不赦。

但是,你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十恶又是指的哪十恶吗?

所谓的十恶,指的是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这十种罪行。

不过,十恶最早其实并不是十种犯罪,而是一种佛家用语,意指十种招致地狱的罪行。犯了这十种罪行后,就会下地狱,所以也称作‘十恶业道’。

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土,并且逐渐兴盛之后,这种说法开始被官方所引用。到了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将其规范化,定下十种重罪。

到了隋朝的时候,开始将这十条重罪改称为十恶。这十条罪行,是不可以被赦免的。就算按照古代的习惯,比如新皇帝登基,或者国家有了什么大喜事的时候,会大赦天下。

但犯了这十种罪行的人,则不在赦免范围之内。

1.谋反

谋反是十恶之首,也是古代统治者最不能接受的罪行。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古代封建社会,讲究皇权至高无上。任何一位帝王,正常情况下,都绝不可能允许自己的统治地位受到威胁。

所以,谋反的罪名一旦坐实,不管是谁都无法赦免。比如在唐朝,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曾面对过太子李承乾谋反。虽然李世民在内心深处,依然爱着自己的儿子。

但出于礼法,还是不得不废黜李承乾的太子位,并且将其流放到岭南。

相对其他几种罪行,谋反的罪名也是最严重的。不但自身必死无疑,就连亲人往往也要受到株连。

2.谋大逆

大逆这个词,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似乎和谋反是一个近义词。但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所谓的大逆,不是指谋反,而是指毁坏了皇家的陵墓、宫殿、宗庙。

对于古代至高无上的皇权来说,这种行为,就相当于是在藐视皇权。虽然没有真正谋反,但这种罪行,也与谋反无异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去挖皇家的陵寝,或者毁坏皇宫,捣毁太庙,那这种行为,就被称作大逆。3.谋叛

在十恶当中,谋叛其实和谋反也是不一样的罪名。

简单来说,谋反是要取而代之,推翻皇权自己去做皇帝;而谋叛,则是叛逃,是叛出政权之后,跑到敌国去。

当然,在古代中国,除非是那种常年割据的南北朝时期,或者军阀混战的乱世,谋叛这种罪名,一般是很少出现的。

毕竟在我们的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大一统的国家。就算有人想犯这个罪,好像也没地方可以去叛逃。

4.恶逆

十恶当中的前三种罪行,都是对政权或者皇权存在危害。而第四种的恶逆,则是对自己的亲人。

古代中国,受儒家文化熏陶,所以古代统治者,往往讲究以孝字治天下。讲究的是孝顺父母,亲善兄弟。

而如果有人杀害或者殴打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长兄,或者其他一些比自己辈分高的直系亲属。这种罪行,就被称之为恶逆。

别小瞧这种罪行。在今天的法治社会当中,如果有人犯了这种罪,往往我们还会进行一个法庭审判,去根据证据和事实量定罪责。

但是在古代,恶逆的罪名要是一旦坐实了,那是可以直接在官府被乱棍打死的。

而这个罪行和罪行的惩罚力度,也是古代县以下的社会进行家族治理的基础。

5.不道

不道,指的是那种灭绝人性的惨案。

比如说,现代一些杀人狂,作案之后的罪名,在古代就叫做不道。另外,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去杀人,比如肢解之类的,这种罪行也叫作不道。

简单来说,就是残忍的杀人。

在我们今天的汉语当中,有个成语叫做大逆不道。从字面上来看,这就是十种罪行中的两种。而这两种罪行,涵盖面一般也比较广,所以采用这两种罪来称呼犯罪。

6.大不敬

大不敬这种罪行,主要是为皇家量身打造的。

这种罪行,和古代的大逆有点类似,都是冒犯了皇权的威严。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大不敬要稍轻一些。

所谓的大不敬,一般是指各种对皇帝或者皇家不敬的事,涵盖的比较宽泛。有可能是行为,也有可能是说话。

所以,大不敬的责罚,往往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7.不孝

不孝这个罪名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指简单的不孝顺父母。

这个罪名,和之前的恶逆有点像,但又要比真正的恶逆轻很多,泛指不尊重父母的行为。

比如说,辱骂父母,父母离世后不守孝,父母在世的时候和父母分家产等等。

另外,在古代的时候,和父母分居,也算是不孝的表现之一。要是按这个标准来看的话,今天绝大多数现代人,估计都算是不孝了。

8.不睦

对于不睦这个罪行,不同的朝代可能解释不太一样。古代的时候,有些朝代指的是单纯字面上的解释,指父亲或者亲戚之间不和睦。

而有些时候,则指的是谋杀某些亲属,或者女子殴打丈夫。

比如《唐律》中对于不睦的解释,就是谋杀及卖缌麻以上亲,殴告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

这里面的缌麻亲,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小功亲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亲属,大功亲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亲属。

简单来说,不睦这个罪行,可以类比于恶逆。犯罪成功就叫恶逆,犯罪未遂就叫不睦。

9.不义

不义这个罪名,指官吏之间互相杀害,士卒杀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马上改嫁。

在中国古代,义字往往和孝字并称。孝义二字,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孝字主要是对亲人长辈,那么义字就是对亲人以外的各种社会关系。所以,不义也是一项大罪。

10.内乱

十恶中的最后一项罪名,内乱,同样指代的比较宽泛。

所谓的内乱,一般是指强奸,或者亲属间的通奸等等。

隋唐之后,主要指的是同辈亲属通奸。在不同的朝代,对这项罪名的惩罚力度也略有不同。最有名的比如浸猪笼,在一些县以下的亲族治理的地方,女子通奸,是可以被亲族长辈合法杀掉的。

另外,古代男子强奸,或者和祖父、父亲的妾通奸的,则是大多处以绞刑。要是这个罪名一直都能贯彻的话,那唐朝的李治,在娶了武则天之后,马上就要被处以绞刑了。

这十种罪名,虽然各有不同。

有的罪名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理所应当,有的则是不知所谓。但从古代统治者的角度看来,这十种罪行,其实都是在威胁自己的统治,或者让国家容易变得不安定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

比如不孝或者内乱,看起来是和皇帝本人没什么关系。但如果发生的多了的话,极易导致社会混乱,威胁皇权的统治。

而且,对于古代以礼法治国的皇权来说,这些大大违背礼制的事情,在道义上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当然,在不同的时代,对于是所谓的十恶,处罚也不尽相同。比如一些乱世,皇帝连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哪会坚持什么十恶不赦呢?

标签: 首恶重罪具体我国十恶不赦什么

更多文章

  • 鲁迅生平的简短介绍(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事迹及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生平,鲁迅,事迹,介绍,作品,简短,先生,一生

    本文分为九个篇幅讲述鲁迅的战斗、生活、写作、朋友等方面,阅读本文大约需要十分钟。民族魂那时候读鲁迅的文章: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说实话那时候我就在想:这是我看过最孤独寂寞、最富有想象力、最富有文采、最苍白无力、最奔腾、最玄妙、最不知所以又美到极致的一句话。鲁迅(1881年9

  • 陶侃是陶渊明的什么人(陶侃和陶渊明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陶侃,陶渊明,关系,什么

    说起陶渊明,我们脑海中关于这个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清贫、隐逸、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而当我们分析造就陶渊明这些突出的性格特点的原因时,总会说起当时恶劣的官场环境和社会风气。尤其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官场垄断现象的出现,这是造成陶渊明官场不得志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陶渊明本人的出

  •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谁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好汉,长城,出自,哪里

    《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海拔三千多米,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故名六盘山。1935年9月,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

  •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谁是孔子最欣赏最亲密的弟子)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弟子,孔子,欣赏,亲密,喜欢

    孔子的学生,有所谓的弟子三千,这是个约数。缩小一点,“贤者七十二”,据说都“身通六艺”。再缩小一点范围,就是“孔门十哲”分四类:第一类,是德行优秀的,有四个人,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第二类,言语比较优秀,就是善于言辞的。有两个人,宰我、子贡;第三类,处理政事比较优秀,即行政人才,有两人,冉求和

  • 陈国公主为什么18岁就死了(18岁公主与舅舅合葬)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合葬,陈国,舅舅,为什么,18

    18岁的陈国公主突然病逝,戴着黄金面具,倚着黄金花枕,与舅舅合葬在一起,沉睡千年,留给后人无尽遐想的空间,这究竟一个怎样神秘的故事呢?陈国公主,并不是南北朝时宋齐梁陈中的陈朝,而是一个封号,就好比秦王李世民,并不是秦国的王,秦王也只是一个封号而已。实际上,陈国公主是辽朝的一位公主,既然是皇族,那么当

  • 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这个名字(自称始皇帝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皇帝,自称,来历,名字,为什么,这个

    秦始皇的称谓实在是奇怪!其他的皇帝,都是称为某某祖、某某宗或者某某帝,只有秦始皇的称谓独一无二,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秦始皇扫灭六国之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也可以称之为“一号文件”,就是改自己的称谓。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号当然非常重要。何况,秦始皇的

  • 刘邦死之前为什么不安置好戚夫人(刘邦老婆戚夫人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夫人,刘邦死,安置,下场,老婆,之前,为什么

    刘邦其实已经采取了足够多的措施保护戚夫人了,就差没把吕后给杀了。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从娶吕后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就算吕后当年再怎么貌美如花,现在也人老珠黄了。男人向来喜新厌旧,所以刘邦就更喜欢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爱屋及乌,刘邦也很喜欢戚夫人给他生的儿子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

  • 朱元璋杀蓝玉是什么理由(蓝玉死前骂朱元璋犯了大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蓝玉死,杀蓝玉,大忌,理由,什么

    蓝玉之死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常遇春,是蓝玉的亲姐夫,所以蓝玉投靠朱元璋之后,就一直在常遇春的麾下效力,由于作战勇猛,多次立下大功。但在明朝建立之前,蓝玉最多也就算一名能冲锋陷阵的猛将,他的真正成就主要是在建国之后。洪武四年(1371年), 蓝玉跟随

  • 古代见了皇上真的要下跪吗(中国古代什么时候臣子要跪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臣子,皇上,古代,中国,时候,什么,真的

    1792年,西方的英吉利派出专使马甘尼出使中国,但当时的乾隆皇帝拒绝接见,因为马甘尼不肯向乾隆行跪下磕头的大礼。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古代臣子见了君王就要跪下磕头,而且还要把头低下,不能直视君王,觉得这是一种常态。其实这是不对的,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臣子对皇帝的礼节才越来越隆重。春秋战国时期,

  • 商鞅个人悲惨结局的原因(商鞅为什么不激流勇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勇退,激流,原因,结局,悲惨,个人,为什么

    秦国能扫灭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鞅。正是商鞅的变法,让秦国成了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王国,为以后秦始皇扫灭六国打下了基础。但是,让国家变得强大的变法,就一定是一场好的变法吗?不一定!商鞅本名叫公孙鞅,又叫卫鞅,顾名思义,他原本是卫国人。但卫国当时已沦为魏国的附庸,所以年轻时的商鞅就成了魏国宰相公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