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杀蓝玉是什么理由(蓝玉死前骂朱元璋犯了大忌)

朱元璋杀蓝玉是什么理由(蓝玉死前骂朱元璋犯了大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4/1/20 3:58:39

蓝玉之死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朱元璋杀戮功臣。

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常遇春,是蓝玉的亲姐夫,所以蓝玉投靠朱元璋之后,就一直在常遇春的麾下效力,由于作战勇猛,多次立下大功。

但在明朝建立之前,蓝玉最多也就算一名能冲锋陷阵的猛将,他的真正成就主要是在建国之后。

洪武四年(1371年), 蓝玉跟随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成都。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蓝玉在徐达麾下效力,为中路军先锋官,在野马川大败扩廓帖木儿游骑。

洪武七年(1374年),蓝玉已经可以独自带兵出征了,他亲自带兵攻克了兴和。

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和沐英一起平定了西蕃的叛变动乱。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和傅友德、沐英一起平定了云南 。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和冯胜一起出征北元,期间冯胜获罪,蓝玉遂“总管军事”,代替冯胜成为大将军。第二年,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摧毁了北元的职官体系,名震天下。班师回朝后,朱元璋封蓝玉为凉国公。

但随着功劳的日益增大,蓝玉渐渐地开始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了。

欺辱元朝妃子。蓝玉给元朝画下时代句号,让明朝统一了天下。可是蓝玉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了,展现了一个“粗人”应有的品性。凯旋归途中,蓝玉竟去招惹元朝妃子,刚好这元妃又是性格刚烈之人,不堪羞辱就直接自杀了。这件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大为光火,一来有失国家体统,二来元妃抓来后,是应该献给皇帝的,蓝玉胆大包天,竟然逼死元妃,这还把皇帝放在眼里吗?

自己人打自己人。蓝玉在外作战回来,在到达边境喜峰关城门时,已经过了开城门的时间,守城的将领于是按照规定,拒绝给他开门。但蓝玉仗着自己功劳大,竟然下令自己的部队攻城。自家人打自家人,这不就是明目张胆地造反吗?这件事让朱元璋十分恼火,他原来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为了警告蓝玉,就把梁字改成了凉字。

豢养鹰犬爪牙。蓝玉身为朝廷重臣,私自豢养几百家奴,他们仗着蓝玉的势力,无视大明王朝法律。到处打砸抢,横行霸道,无法无天。虽然老百姓们不敢反抗,但这些事,点点滴滴,都陆续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使得朱元璋对蓝玉的好感逐渐消失。

贪得无厌。蓝玉西征返回后,被封为太子太傅,位居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德之下,这本是极为荣耀的职位了,但蓝玉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却屈居冯、傅二人之下,心中很是不满,竟然私底下口出怨言,“以我的功劳,难道不能做个太师吗?”

总之,蓝玉的表现堪称拙劣,已经导致了朱元璋对他的极大反感,但是朱元璋却一直十分克制,没有动他,为什么呢?因为蓝玉是太子朱标的重要班底之一。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为了培养朱标,朱元璋可谓费尽心血,不仅从小就给予了朱标最好的教育,也为他配齐了一套将来继位的人才班底。

其中,蓝玉就是武将班底的代表。因为蓝玉的姐夫常遇春,就是朱标的岳父。

虽然此时常遇春已经死了,但蓝玉却处处表现出对朱标的忠诚,而且几乎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甚至有一次蓝玉向朱标建议,他说他看到燕王朱棣的府上有紫气,怕将来对太子不利,建议除掉朱棣,只是朱标没有采纳而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才迟迟没有对蓝玉动手。朱元璋觉得,就算蓝玉再怎么飞扬跋扈,再怎么为非作歹,但他毕竟是忠于朱标的,将来朱标做了皇帝,有蓝玉保着,就没人能威胁他的皇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朱标不幸染病去世,年仅37岁。而此时,朱元璋已经55岁了,老年丧子,乃是人生三大苦之一,朱元璋的心情可想而知。

朱标死后,朱元璋思忖再三,决定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其中的原因也很复杂,在此不展开细说。但原先的太子班底是为朱标配置的,如果转给朱允炆,则大大的不合适。

因为朱允炆此时年仅16岁,生于明朝建国之后,没有经历过建国战争,对这些开国功臣既无恩惠可言,也无威信可言,根本无法驾驭。

尤其是凉国公蓝玉,飞扬跋扈,一旦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只怕不但不能保住朱允炆的皇位,还极有可能带头造反。

因此,要让朱允炆顺利继位,就必须要除去以蓝玉为首的武人班底,这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定,朱元璋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做。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当即下令将蓝玉下狱拷问。随后,又牵连出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

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处死,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其他涉案人员,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综上所述,朱元璋诛杀蓝玉等人,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杀戮功臣,其实在洪武十三年开始的胡惟庸案才是朱元璋杀戮功臣的时期,利用这个案子,朱元璋已经将他认为需要杀的功臣都杀的差不多的了,比如李善长、徐达等人。

而到了蓝玉案时,朱元璋是为了保证将来大明江山的稳定,这才杀了蓝玉等人。

从朱元璋的角度考虑,蓝玉等人是非死不可的,因为他知道以蓝玉的能力,只要自己一死,就没有人能压制得住他,而朱允炆又无法收服他,那就只好杀掉,以绝后患。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朱允炆继位,果然有人造反,却不是他担心的武将,而是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不过,此时朝中能打仗的将领已经被他杀光了,朱允炆手中无可用之将,只好用了草包将军李景隆,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标签: 朱元璋蓝玉死杀蓝玉大忌理由什么

更多文章

  • 古代见了皇上真的要下跪吗(中国古代什么时候臣子要跪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臣子,皇上,古代,中国,时候,什么,真的

    1792年,西方的英吉利派出专使马甘尼出使中国,但当时的乾隆皇帝拒绝接见,因为马甘尼不肯向乾隆行跪下磕头的大礼。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古代臣子见了君王就要跪下磕头,而且还要把头低下,不能直视君王,觉得这是一种常态。其实这是不对的,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臣子对皇帝的礼节才越来越隆重。春秋战国时期,

  • 商鞅个人悲惨结局的原因(商鞅为什么不激流勇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勇退,激流,原因,结局,悲惨,个人,为什么

    秦国能扫灭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鞅。正是商鞅的变法,让秦国成了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王国,为以后秦始皇扫灭六国打下了基础。但是,让国家变得强大的变法,就一定是一场好的变法吗?不一定!商鞅本名叫公孙鞅,又叫卫鞅,顾名思义,他原本是卫国人。但卫国当时已沦为魏国的附庸,所以年轻时的商鞅就成了魏国宰相公叔

  • 皇太极为什么不喜欢孝庄(孝庄与皇太极的爱恨情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孝庄,皇太极,爱恨情仇,喜欢,极为,什么

    首先,皇太极并非不喜欢孝庄。皇太极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皇帝,他的婚姻都属于为了拉拢蒙古贵族而进行的政治联姻,无所谓喜欢还是不喜欢。1635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后宫设立五宫,五宫的排名也是按照政治需要进行排列的。皇太极唯一喜欢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兰珠,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的儿子出生时,皇太极曾大赦

  • 唐朝真的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吗(李世民和李秀宁谁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李秀宁,厉害,下来,唐朝

    如果说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这些唐朝的大敌,都是先后败在李世民手中的。那么李秀宁是什么人?怎么有资格和李世民平起平坐?怎么能说唐朝的江山有她一半的功劳?李秀宁其实就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也是窦皇后和李渊唯一的女儿,是李世

  • 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中国最早的科举考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科举,朝代,制度,考试,中国,开始,哪个

    北周灭了北齐以后,忽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北齐虽然皇帝都是昏君,可选官制度的改革却卓有成效。两汉选官采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权力,始终都掌握在贵族手里,可操作性太大了。因此到北齐末年,出现了秀才对策的制度,通过策问的方式,选拔有才学的人通过考试

  • 司马炎下一个皇帝是谁(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炎,皇位,皇帝,傻子,为什么,一个

    作为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只存在了51年,就因为“八王之乱”国力迅速衰退,最终被前赵所灭。西晋的灭亡,与其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有着很大关系,那么,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炎为什么坚持要把皇位传给这个傻儿子呢?相信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司马衷,司马衷肯定会泪流满面:我也

  • 历史上王莽被杀后是什么朝代(王莽的头颅藏着什么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头颅,朝代,历史,秘密,什么

    在《晋书▪张华传》中有这么一句,“晋惠帝元康五年十月武库失火,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履尽焚焉。”晋惠帝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他在位的第六年十月,皇宫武器库失火,历代累积的宝物都遭到了焚毁,其中包括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用的宝剑,孔子曾经穿过的鞋子,还有新朝的皇帝王莽的头颅。

  •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的真相(历史上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婉儿,上官,李隆基,真相,才女,历史,结局,唐代

    谈到武则天,必要谈到上官婉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而上官婉儿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公元664年,唐高宗的宰相上官仪因为起草废后诏书,得罪了武则天,被诬陷谋反,和儿子一起被处死。唐朝的传统是不杀女眷,所以此时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就被送入了宫中为奴。在宫中,上官婉儿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高宗的

  • 嘉庆怎么对待乾隆的妃子(乾隆哪些妃子活到嘉庆年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妃子,嘉庆,乾隆,年间,对待,哪些,怎么

    整个清朝,后宫的嫔妃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像汉武帝、晋武帝、唐玄宗那样后宫佳丽三千的盛况不复存在了。但由于几任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天下也比较太平,所以嫔妃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清朝历史上,嫔妃最多的数康熙,共有66位;乾隆以43名屈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雍正,共有31名。乾隆十六岁大婚,一生共有皇后3位,皇

  • 汉宣帝为何给刘据谥号为戾(汉武帝戾太子刘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据,宣帝,汉武帝,谥号,太子,为何

    太子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迫自尽,这是汉朝以来最大的一场冤案。当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当了皇帝之后,却并没有为当年刘据的冤案翻案,并且还给刘据定了一个恶谥为“戾”。这是由当时的形势所决定的,宣帝这么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十分不稳固的皇位。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巫蛊之案的来龙去脉。汉武帝晚年,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