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谁是孔子最欣赏最亲密的弟子)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谁(谁是孔子最欣赏最亲密的弟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1 更新时间:2024/1/8 6:28:14

孔子的学生,有所谓的弟子三千,这是个约数。缩小一点,“贤者七十二”,据说都“身通六艺”。

再缩小一点范围,就是“孔门十哲”分四类:第一类,是德行优秀的,有四个人,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第二类,言语比较优秀,就是善于言辞的。

有两个人,宰我、子贡;第三类,处理政事比较优秀,即行政人才,有两人,冉求和子路;第四类,“学”科,指古代文化典籍学得比较好的,子游、子夏。

在孔子弟子中也有一位丰常优秀,比如曾参非常厉害,孔子去世后,他为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巨大,但他未列入孔门十哲。

不过今天要讲的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大家都知道有三个人最为突出,颜回、子路和子贡。当然按学术成就来说,未必他们一定就最好。

原因是颜回、子路和子贡三人跟孔子关系最密切。这三人中孔子最喜欢的就是颜回。为什么呢?

一,颜回有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这正与孔子本人最大的优点相同。老师最喜欢像自己的人,况孔子把“好学”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优点。

鲁国有人问垂暮之年的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最爱好学习的呢?”孔子回答是颜回也!可以看出颜回的好学与其他弟子相比是何等的出类拔萃。

有一次名列“孔门十哲”的宰我,可能是熬夜了,也有可能太用功了。

更有可能连继几天研究一些问题,大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孔子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还有冉求学习上遇到瓶颈时,感到无法深入下去,左右都是难!就想打退堂鼓时,孔子也骂他半途而废。

唯有颜回是“语之而不惰”深得孔子欢喜。

二,颜回悟性高。

孔子的教学因人而异,分门别类的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很有特色,比如一张桌子,他告诉你一只角,你必须推出另三个角,推不出来,他就不再教你了。

孔子先前对颜回的举动有些怀疑他的智商。上课时别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只有他不参与讨论。可是颜回,回去后独自一人把孔子讲的话进行推断出十来个道理来。

就连子贡都说自己只能推出两个道理,哪有比闻一知十的颜回高?

三,颜回志远大

一次,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游鲁国境内农山。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令人心旷神怡。这时,孔子兴奋地说:“你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吧,让我听一听。”

子路说:“两军阵前,我能左右逢源,冲锋陷阵,杀辞立功,拓地千里。”孔子赞:勇也!

子贡接上说:“两军之间,我能分析利害,判断情势,解决冲突。”孔子言:善辩也!

最后颜回接地气地说:“文的事情让子贡说了,武的事让子路说了,我就不说了。”

孔子鼓励他说:“颜回你可以说说呀!”

颜回这才谦虚地说:“辅佐明君,教导人民,铸剑为犁,放马归山。百姓没有生离死别之苦,人们没有旷夫怨女之恨,千年无国家相争之患。”

孔子言:美哉!德也!

很明显在孔子心中颜回的志向在两人之上啊!

四,颜回境界高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大赞颜回安贫乐道,自由脱洒。

一次,子路、子贡和颜回,在一起探讨一个人性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相如何相处。

子路直率地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

子贡中规中矩地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己耳。”

颜回坦诚地说:“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三个人争执不下,请孔子判断。

孔子言:子路讲的是野蛮人的话,子贡讲的是朋友之道,而颜回所讲的是亲戚之道。

如孔子所说过一句话“泛爱众而亲仁。”显然颜回比他们更加博爱而且宽容。颜回境界就是高。

这就是孔子最喜欢颜回的真正原因。

然而颜回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一岁就走了。孔子早把颜回看成了他的精神传人,他多么希望颜回能接他举着的文化之火炬永远传下去。

当时孔子哭地稀里糊涂,一再喃喃自语:噫!天丧予!天丧予!

标签: 弟子孔子欣赏亲密喜欢

更多文章

  • 陈国公主为什么18岁就死了(18岁公主与舅舅合葬)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合葬,陈国,舅舅,为什么,18

    18岁的陈国公主突然病逝,戴着黄金面具,倚着黄金花枕,与舅舅合葬在一起,沉睡千年,留给后人无尽遐想的空间,这究竟一个怎样神秘的故事呢?陈国公主,并不是南北朝时宋齐梁陈中的陈朝,而是一个封号,就好比秦王李世民,并不是秦国的王,秦王也只是一个封号而已。实际上,陈国公主是辽朝的一位公主,既然是皇族,那么当

  • 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这个名字(自称始皇帝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皇帝,自称,来历,名字,为什么,这个

    秦始皇的称谓实在是奇怪!其他的皇帝,都是称为某某祖、某某宗或者某某帝,只有秦始皇的称谓独一无二,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个部分来回答。 秦始皇扫灭六国之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也可以称之为“一号文件”,就是改自己的称谓。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号当然非常重要。何况,秦始皇的

  • 刘邦死之前为什么不安置好戚夫人(刘邦老婆戚夫人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夫人,刘邦死,安置,下场,老婆,之前,为什么

    刘邦其实已经采取了足够多的措施保护戚夫人了,就差没把吕后给杀了。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从娶吕后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就算吕后当年再怎么貌美如花,现在也人老珠黄了。男人向来喜新厌旧,所以刘邦就更喜欢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爱屋及乌,刘邦也很喜欢戚夫人给他生的儿子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

  • 朱元璋杀蓝玉是什么理由(蓝玉死前骂朱元璋犯了大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蓝玉死,杀蓝玉,大忌,理由,什么

    蓝玉之死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朱元璋杀戮功臣。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常遇春,是蓝玉的亲姐夫,所以蓝玉投靠朱元璋之后,就一直在常遇春的麾下效力,由于作战勇猛,多次立下大功。但在明朝建立之前,蓝玉最多也就算一名能冲锋陷阵的猛将,他的真正成就主要是在建国之后。洪武四年(1371年), 蓝玉跟随

  • 古代见了皇上真的要下跪吗(中国古代什么时候臣子要跪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臣子,皇上,古代,中国,时候,什么,真的

    1792年,西方的英吉利派出专使马甘尼出使中国,但当时的乾隆皇帝拒绝接见,因为马甘尼不肯向乾隆行跪下磕头的大礼。受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古代臣子见了君王就要跪下磕头,而且还要把头低下,不能直视君王,觉得这是一种常态。其实这是不对的,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臣子对皇帝的礼节才越来越隆重。春秋战国时期,

  • 商鞅个人悲惨结局的原因(商鞅为什么不激流勇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勇退,激流,原因,结局,悲惨,个人,为什么

    秦国能扫灭六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鞅。正是商鞅的变法,让秦国成了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王国,为以后秦始皇扫灭六国打下了基础。但是,让国家变得强大的变法,就一定是一场好的变法吗?不一定!商鞅本名叫公孙鞅,又叫卫鞅,顾名思义,他原本是卫国人。但卫国当时已沦为魏国的附庸,所以年轻时的商鞅就成了魏国宰相公叔

  • 皇太极为什么不喜欢孝庄(孝庄与皇太极的爱恨情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孝庄,皇太极,爱恨情仇,喜欢,极为,什么

    首先,皇太极并非不喜欢孝庄。皇太极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皇帝,他的婚姻都属于为了拉拢蒙古贵族而进行的政治联姻,无所谓喜欢还是不喜欢。1635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后宫设立五宫,五宫的排名也是按照政治需要进行排列的。皇太极唯一喜欢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海兰珠,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的儿子出生时,皇太极曾大赦

  • 唐朝真的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吗(李世民和李秀宁谁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李秀宁,厉害,下来,唐朝

    如果说唐朝的江山有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见,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这些唐朝的大敌,都是先后败在李世民手中的。那么李秀宁是什么人?怎么有资格和李世民平起平坐?怎么能说唐朝的江山有她一半的功劳?李秀宁其实就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平阳公主,也是窦皇后和李渊唯一的女儿,是李世

  • 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中国最早的科举考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科举,朝代,制度,考试,中国,开始,哪个

    北周灭了北齐以后,忽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北齐虽然皇帝都是昏君,可选官制度的改革却卓有成效。两汉选官采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权力,始终都掌握在贵族手里,可操作性太大了。因此到北齐末年,出现了秀才对策的制度,通过策问的方式,选拔有才学的人通过考试

  • 司马炎下一个皇帝是谁(司马炎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炎,皇位,皇帝,傻子,为什么,一个

    作为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西晋只存在了51年,就因为“八王之乱”国力迅速衰退,最终被前赵所灭。西晋的灭亡,与其第二任皇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有着很大关系,那么,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炎为什么坚持要把皇位传给这个傻儿子呢?相信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司马衷,司马衷肯定会泪流满面: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