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金国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金国兵力数量达百万)

金国那么厉害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金国兵力数量达百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75 更新时间:2024/1/11 11:52:09

金朝的基础兵制,是猛安谋克制。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也就是说,一个谋克有100人;一个猛安有1000人。

而实际上,没有这么僵化。

因为猛安谋克不止是军事单位,还是生产生活单位。

所以,不是用军队数量来规制,而是用户数来规制。完颜阿骨打时期,是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

而实际上,也没有这么僵化。

你可以这样理解:谋克是基层单位,主要以血缘为基础,算是氏族兵;猛安则是上级单位,主要以地域为基础,算是地方兵。而谋克能有多少户、户里能有多少人,则非常不固定。

但是,灭辽灭宋以后,猛安谋克开始疯狂生长了。于是,金朝政府不得不强行规定:谋克不得超过300户,猛安限制在7到10个谋克。

到了1183年,金朝已经拥有202个猛安、1878个谋克,615624户、6158636人。六百万人的军户基础,组织百万大军就不是什么难事。

此外,除了猛安谋克,大金还有12个群牧使、9个乣(jiǔ),主要是女真人外的部族军事单位。同时,大金还可以征调不同形式的汉人军队。对于宋朝的降兵降将,大金朝照单全收,也不打乱拆散,而是整建制的拿来就用。

所以,女真人组织百万大军,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你这就有点儿鬼扯了:女真地盘不见得比北宋大,人口肯定没有北宋多。北宋大观三年就有一亿人口了,比金朝的五千万,多了一倍。但是,北宋能够拥有百万大军吗?

宋仁宗年间,禁军数量有82万之多,加总厢军则超过125万。所以,北宋也能拥有百万大军。但军队太多,国家养不起,后期只能各种裁军。

而金朝组织军队的能力,要高出北宋好几个段位。

北宋是募兵制,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都要国家发工资。金朝是征兵制,但凡开战,猛安谋克必须出兵。这些人,平时不用国家养,打仗还要自备刀枪。

所以,猛安谋克制,可以类比大唐的府兵制。猛安以地域为基础,府兵以军府为基础。谋克军户少交税、能分地,还有各种特权。府兵也少交税、也分土地,打仗还要计功勋。

所以,强盛时期的金朝,能够拥有百万大军,并不过分。

大金如此强大,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起初,猛安谋克的壮丁们,无论是酋长还是平民,大家都生活在一起,而且“略不间别,与父子兄弟等”。此种凝聚力,必出战斗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金朝军队的基层单位,是这种组织模式。那么,宋朝的募兵,打不过是正常、打得过才是偶然。

后来,猛安谋克却堕落了。分了土地的谋克军户,不善经营,根本竞争不过汉人农民。再加上中原各种套路的高利贷,于是,这伙人逐渐沦为穷人。这还不算完,女真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权有势的女真人以及大金政府,跟汉人地主一道,一起盘剥底层女真人。然后,猛安谋克还能有啥战斗力?

1168年,金朝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却出现了“其中多不能弓矢”的现象。这与大清八旗的堕落,如出一辙。

但是,军队堕落了,并不能说国家也堕落了。输出看情境,简单说就是要看对比。同时期的南宋军队,也不怎么样。反过来吊打大金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所以,金军未必残废,大金也未必不能统一。

但是,军队出问题的同时,金朝的整个国家组织模式也出问题了。而这才是最要命的。大体的逻辑线索是这样的:

首先,女真人的崛起速度太快

十年灭辽、两年灭宋。女真人是一把顺风快剑,无往不破、锐杀四方。

但是,暴力输出可以高效率,而秩序输出却只能一点儿一点儿来。从黑龙江到淮河,全是女真人的地盘了。但,你怎么统治?怎么输出秩序?

渔猎是女真人的主要生活方式,理解大辽的草原统治,勉强还可以;但解读北宋的中原统治,就手足无措了。

那怎么办?

只能加速汉化。

不汉化,死命敲诈宋朝政府,这么做可以吗?大辽就是这么干的,每年拿着岁币不香吗?

不是女真人不想,而是大宋官家太怂,直接跑过淮河、逃过长江。甚至,都不敢定都王气所在的建康,而是直接逃到了浙江杭州。

所以,大片疆域、亿兆百姓,女真人想要也得要、不想要也得要。

我就不要,我给你建个中原伪政权,然后继续吃岁币,这不行吗?

靖康之变,女真俘虏了北宋朝堂,这就相当于干废了北宋政府。然后,女真人让张邦昌当皇帝,建立了伪楚政权。

然后呢?

张邦昌接不住,女真人一走,立即还政赵构。

张邦昌不好使,那就换人,女真大金又拥立刘豫为皇帝,建立了伪齐政权。

而伪齐政权的八年时间里,中原大地各种乱。伪齐连个土匪都打不过。而南宋还借机打出了反击战。

女真人想过收租子、吃岁币的踏实日子,而现实却不允许。伪楚不行了,伪齐更残废。甚至,女真人还要派兵给伪齐擦屁股。于是,对于大金来说,伪齐这个朝廷,有都不如没有。

公元1138年,东京留守完颜宗隽,甚至提议“以河南、陕西地归还宋朝”。这是啥意思?中原这地方留着也没用,咱们直接送给南宋得了,然后只收保护费,这多省心。

这种鬼操作,谁能想象?能力不足、本领恐慌,女真人守着中原金山,也搬不出黄金。但是,这件事因为女真内斗,所以没有成行。

最后,女真大金也看明白了:犯懒肯定不行,输出秩序、建立统治这种事,自己必须亲力亲为。

而要统治中原,女真人则必须汉化。因为女真人得逻辑在中原完全讲不通。

汉化也可以,那就学契丹大辽,一只脚在中原,用汉人的方式统治幽云十六州,然后收银子;一只脚在草原,用胡人的方式统治长城以北,然后攒武备。

但是,大辽可以做到,女真人却做不到。

大辽的脚,只是向中原挪了一步。幽云十六州虽然占大辽六成人口,但比之草原,体量还是太小了。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这才多大地方?所以,契丹人不可能忘本,中心一定要在草原,枪杆子还是要捏住的;而重心则可以在幽云十六州,因为钱袋子也要抓牢。这才能相辅相成。

女真呢?

女真是大半个身子都进了中原。东北才多大、才多少人。然后,想学大辽搞二元帝国,这就不可能了。中心和重心都要移到中原。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女真的崛起速度太快。它没有时间一边坚守草原、一边慢慢汉化。

所以,大金皇帝只能带着女真精英,赶紧入主中原,然后加速汉化。

第二,加速汉化导致了大金的“人格分裂”

“本来政治应该分两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一是讲制度”。在人事和制度方面,女真人出现了“人格分裂”。

先说制度,因为制度是规定人事的,更为稳定。女真人最初是部落贵族制或军事贵族制,甚至都没有什么制度,只能说是风俗。

“则与臣下坐于炕,后妃躬侍饮食”,大臣来拜见皇帝,就跟皇帝坐在炕上,而皇帝的后妃就在一边儿伺候。这像极了以前的中国农村。

“或国主复来臣下之家,君臣宴乐,携手握臂,咬颈扭耳,至于同歌共舞”,皇帝来大臣家串门,不仅一起喝酒,而且又啃又抱,各种“亲密接触”。

女真的制度基础,是这种民情:君臣不分彼此,上下绝非泾渭分明。而形成的制度,就是皇帝与军事贵族的联席会议制。

简单说,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商量好了一起干。犯规了,咋办?谁犯规就打谁屁股,皇帝也不例外。

金太宗年轻的时候,为了高消费竟然偷了国库的钱。皇帝还要偷钱花。你就知道大金皇帝是个什么惨德性了。

但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皇帝偷钱这件事,居然被国相发现了。然后,大臣们,就在朝堂上,把金太宗拉下龙椅、扒了裤子,照着屁股就打了二十大板。

大臣打皇帝,太匪夷所思了。明朝大臣厉害,但只敢骂皇帝,而人家金朝大臣可是敢打皇帝的。

结果会怎样?你们毕竟打了皇帝,而且还扒了裤子打,这就没法收场。结果竟然是金太宗做了自我批评:我确实不该偷钱;然后还表扬了大臣:你们都是忠臣啊。

这就是金太宗时期的大金。这种形势之下,女真不可能出个混蛋皇帝。皇帝敢混蛋,大臣们就敢把皇帝往死收拾。

这是女真人的制度。但中原是啥制度?

是被大宋玩到了内卷的官僚制。扒了皇帝的裤子然后打板子,这种事连想都不敢想。甚至,即便是大臣,也不能扒裤子打板子。

然后,两套制度撞击了。这时候,就要问:大金皇帝喜欢那种制度?你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宋朝人的新制度。所以,大金皇帝一定要跟女真的旧制度告别,去拥抱大宋的新制度。

再说人事,也就是哪拨人上台了、哪拨人下台了。

公元1193年,大金官吏11499人,女真官吏4705人,汉人官吏6794人。看完这个数字,你就知道谁开始往台上走、谁开始往台下去了。以后,这个数字还要涨,到了1207年,大金官吏干到了4.7万人。汉人官吏的占比,肯定越来越多,而女真贵族的占比,肯定越来越低。

为什么?

因为皇帝喜欢用汉人官吏。科举考试上来的汉人官吏,这多好使。女真军事贵族,可是敢打皇帝屁股的。

旧制度与新制度,一定要撞击;旧制度下的军事贵族,与新制度下的代理官僚,也必然要撞击。所以,大金出现了“人格分裂”。

第三,大金皇帝出手整治军事贵族

这两拨人会打起来吗?要么汉人官僚干废女真贵族,要么女真贵族干废汉人官僚?

根本轮不到这两拨人直接硬刚,因为大金皇帝率先出手了。

官僚制,是皇帝的工具。皇帝的权力必须通过官僚制下的代理官僚才能发挥威力。所以,谁敢阻碍官僚制、谁敢削弱官僚集团,谁就是在跟皇帝作对。于是,大金皇帝一定要想方设法干废女真贵族以及从前的旧制度。

你这么说不对:清朝皇帝为什么没有干废八旗贵族?

当然干废了。八王议政为什么没能搞起来?军机处为什么建立了?只不过大清搞的是二元或多元帝国,没有彻底汉化,所以八旗一直留着。

但,大金崛起的速度太快,所以只能加速汉化。于是,大金皇帝收拾女真贵族,就跟北魏孝文帝收拾鲜卑贵族一样,铁面无私、毫不手软。

制度和人事,都要变动,而且是剧烈变动。那么,大金皇帝会怎么出手?

肯定要出隋炀帝这类暴君,也就是所谓的混蛋皇帝。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后,是金太宗;金太宗之后,是金熙宗;金熙宗之后是海陵王。而金熙宗和海陵王,就是两个暴君,即大金的混蛋皇帝。

啥叫暴君?暴君得死命折腾老百姓。而这两个暴君却对老百姓非常好。尤其是海陵王,一直偏向老百姓。

既然如此,他们为啥还是暴君?因为他俩死命折腾女真贵族重臣,甚至搞起了大屠杀和大清洗。而史书恰是这帮贵族重臣写的。所以,这俩人必须是暴君、必须是混蛋。而海陵王更惨,死了也没有皇帝的谥号。可见,女真贵族已经恨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海陵王办了一件大事。他把大金首都从黑龙江迁到了北京。

这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杨广营建东都、武则天长住洛阳,是一个套路。旧都是贵族们的根据地,而皇帝要说了算,就必须迁新都,离开贵族们的大本营。

于是,贵族不干了,不干了就要造反,他们拥立金世宗、颠覆海陵王。造反成功了,海陵王被贬为庶人。既然造反成功,那就应该把首都重新迁回黑龙江吧?

但是,并没有。

金世宗说北京挺好,咱不回黑龙江了。黑龙江也有大房子,我们都给您建好了,皇帝咱还是回去吧。不行,金世宗铁了心,死活也不回去。

接下来的逻辑和趋势,也就清晰了:汉化不可阻挡、官僚制不可阻挡,而女真贵族和旧制度只能渐行渐远。

金世宗及后继者金章宗,其汉化水准远超契丹的大辽皇帝。金章宗甚至能够高水准地模仿宋徽宗的瘦金体。

这时候,女真大金俨然成了一个纯正的中原王朝。说金朝是中原王朝,就因为大金皇帝能够描摹宋徽宗的瘦金体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女真人向中原大量移民,这件事不说。因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东北怎么也比不上中原富庶。但一个例证就够了,那就是:大金开始修长城了。

为什么大唐不修长城?因为大唐要统治草原。

但是,北魏却修长城,这是为什么?因为北魏放弃了草原。对于入主中原的鲜卑贵族来说,草原不再是自己的家,而是四海八荒之地。

大金也修长城。而这就意味着大金也放弃了草原,也把草原当成了四海八荒之地。所以,大金与北魏一样,他们都抛弃了草原上的旧制度和从前的军事贵族。

大辽没有放弃草原,所以契丹人一直都在盯着草原、都在统治草原。被女真人掀了桌子,这个事件太偶然,可以认为是没盯住。

但是,大金修长城,则早晚会被草原掀了桌子。因为草原没人盯着、也没人统治了。于是,草原一旦崛起,大金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北宋。

同时,你也别指望大金能把南宋怎么样。

就中原统治水准来说,南宋要甩开金朝好几条街。你是汉化了,但汉化的速度再快,比不了坐地户的南宋。

南宋玩纸币,一定要过躺在印钞机上的日子,但人家南宋可没死命不要脸的狂印钞票。而大金呢?大金有样学样,也玩纸币。躺在印钞机上过日子,谁都想要。大金最初发行的纸币是贞祐宝券。而到兴定宝泉的时候,换算下来,贞祐宝券相当于贬值了40万倍。这就是女真人的生猛神操作。

汉化了,但女真大金汉化的太嚣张。

如此强盛的金朝没能统一天下,其原因是什么呢?

隋唐以来,要想建立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帝国,必须对中原和草原兼收并蓄。草原的军事与中原的财富,实现了完美结合,帝国才能生机盎然。而女真大金恰恰放弃了草原本位的一元。

大金崛起的速度太快,所以学不了大辽,只能一猛子扎进来,搞剧烈的汉化。

汉化导致了内部的“人格分离”,旧制度与新制度、军事贵族与代理官僚成了大金的主要矛盾。

皇帝出手了,大金皇帝一定要抛弃旧制度、拥抱新制度,一定要割舍军事贵族、重用官僚集团。

更多文章

  • 韩国为什么被称为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韩国强大过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时期,战国,称为,强大,为什么

    越是韩国这种“小强”型的国家,你就越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它不仅能恶心死你,而且真能弄死你。战国时候的韩国,跟现在某些实力“小强”、野心膨胀的国家,一个德性。外交手段,狡猾刁钻,恶心你没问题、恶心死你也富富有余。关键是你还弄不死它,只能看着生气。但是一个不留心,这种家伙就能搞出天大的事情来,弄痛你没商量

  • 司马光导致北宋灭亡危害(司马光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灭亡,危害,导致,罪魁祸首,宋朝,北宋

    我们现在以为北宋的危险是来自草原的威胁,也就是契丹和西夏。但北宋自己,却不这么看。在司马光这种保守派来看来,北宋与契丹、西夏,就是富邻居与穷邻居的关系。如其提出了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又是礼、又是恩、又是威,但却没有一个打字。这就是北宋处理周边国家的关

  • 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是什么意思(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推恩令,汉武帝,意思,实行,高明,什么

    推恩令的原创,不是汉武帝,也不是主父偃,而是大才子贾谊。然而,贾谊过于才华横溢,天地鬼神无所不通。于是,汉文帝,也就是武帝的爷爷,把他当成了灵魂导师。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本来一腔热血是要当国师的,结果成了巫师,这是才子之悲。 《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因

  • 秦国如果没有赵高会怎么样(历史上赵高为什么祸害秦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祸害,秦朝,赵高会,秦国,历史,没有,怎么样,为什么,如果

    复杂事件中寻找罪魁祸首,就像在沙漠里寻找一粒漂亮的沙子。问题的关键不是怎么找到沙子,而是怎么论证漂亮。漂亮与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是观点,不是事实。事实判断可以推理出真,观点判断却做不到。大秦灭亡,以及历代王朝灭亡,都是一个系统性崩溃的过程。灭亡有原因吗?当然有原因。但,原因太多,多得像雪山上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蜀国能撑几年(北伐是否加速蜀汉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国,蜀汉,灭亡,加速,诸葛亮,北伐,是否,如果

    蜀汉能否持续得更久,不取决于蜀汉,而取决于曹魏。只要曹魏下了决心,则蜀汉必灭。当然,还有一个巨大变量。那就是东吴。如果孙权突然雄起,然后带着江东豪族猛揍曹魏,那么蜀汉或许还有生存更久的可能。但是,孙权一直有雄起的心,却连淮河也打不到。因为江东豪族都是地主老财,赚了钱就埋在地底下,然后不玩了、也不打了

  • 诸葛亮为什么建议赐死刘封(刘备之子刘封真实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封,建议,诸葛亮,死因,刘备,赐死,真实,为什么

    明朝李贽说的,还算有道理。刘封不是坏人,更没有致死的过错。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所以,刘封被赐自裁,大概率是一起冤案。诸葛亮认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于是“劝先主因此除之”。意思是说:等刘备死了,刘封这种人肯定控制不住、一定会造反,索性趁现在赶紧把他杀了。你诸葛亮这

  • 如果荆州不失诸葛亮能统一吗(关羽荆州不丢刘备能统一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州,关羽,诸葛亮,刘备,统一,如果

    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马谡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仍旧没戏!三国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这时候,打仗已经不是打猛将、打精兵,而是打钱粮。简单说,谁有钱、谁能笑到最后,谁也就能统一三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

  • 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通过什么削弱宰相势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相权,削弱,汉武帝,宰相,势力,措施,采取,通过,什么

    文官集团一直在成长,却一直被压制。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文官集团最硬的时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帝的话要听,但士大夫的话很重要;一个是明朝,这时候就不是共治的问题了,而是皇帝被文官集团制得没脾气。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但是,

  • 隋炀帝不打高句丽会灭亡吗(如果杨广不征高句丽会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句丽会,杨广,隋炀帝,灭亡,如何,如果

    冯敏飞的《历史的季节》,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七十年的坎”。在统计的62个王朝中,寿命低于70年的有46个,占比74%;寿命超过70年的只有16个。但是,超过70年还不算长寿王朝,你起码要接近200年才算长寿。但是,70年是一个坎。只要超过了70年,那么接近200年的概率就会非常大。在70年到1

  • 河西走廊为何如此重要地位(河西走廊对中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河西走廊,地位,影响,中国,重要,为何,如此

    就帝国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很重要;就中原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则不是非常重要。帝国中国,最初主要是指两汉,秦朝是肇始。后来,还有一时帝国西晋、半个帝国前秦和北魏。再后,则是隋唐帝国、元明清帝国。这时候,河西走廊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通西域,失去河西走廊,自然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比如大唐与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