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果荆州不失诸葛亮能统一吗(关羽荆州不丢刘备能统一吗)

如果荆州不失诸葛亮能统一吗(关羽荆州不丢刘备能统一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56 更新时间:2024/1/29 7:36:27

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马谡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仍旧没戏!

三国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这时候,打仗已经不是打猛将、打精兵,而是打钱粮。简单说,谁有钱、谁能笑到最后,谁也就能统一三国。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隆中对》的统一攻略是:派一上将军自荆州向宛、洛;刘备自益州出秦川。宛、洛下则中原定,秦川出在关中定。益州加荆州,这是根据地;关中加中原,这是王霸业。

但是,你要把这句话给读完了。实施这个统一攻略是有前提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天下有变。关键是什么叫天下有变?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这叫天下有变吗?不叫。这已经变完了。你占了中原又能怎样?你占了关中又能如何?遇上一个吕布,说被抢走就被抢走。人都没了,抢地盘有啥用?地盘有的是,关键是没人。

李傕郭汜起刀兵,占着关中、捏着皇帝,关键是中原洛阳连个军阀都没有。就这种形势,那李傕郭汜怎么就没打出一个霸主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东汉帝国七州二十八郡同时爆发战事。这才叫天下有变。老百姓还有,但已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人心思安。这种时候,你刘备一出,老百姓自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因为你可以带来秩序、带来和平、带来好日子。

非要爆发一场黄巾起义吗?没有黄巾起义,官渡之战也可以。捏着幽、冀、青、并的袁绍,跟捏着兖、豫、司、徐的曹操干了起来。这时候,就别谈什么攻略了。你刘备把军队往成皋、荥阳一摆,然后就问曹操和袁绍这两个家伙怎么割地送钱孝敬自己就行了。

但是,这种烈度的天下有变,还会发生吗?

你刘备都能把四川给占了,那人家曹操凭啥不能把关中也给占了。捏着关中、捏着中原、捏着河北之地的,恰恰是人家曹操。而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刘备才刚刚锁定荆州,曹操就已经开始巩固后方了。所以,这个天下有变,就不可能发生。

《隆中对》前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这个“保其岩阻”,刘备实现了,因为把汉中给占了。于是,秦岭大山,就是自己的岩阻。为啥实力雄厚的曹操拿不下汉中?刘备翻越大巴山运兵运粮,曹孟德要翻越秦岭大山运兵运粮。不用干别的,刘备耗也能耗死曹操。秦岭大山平均海拔两千多米,曹操这就没法玩。

但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是扯淡了。你诸葛亮“五月泸渡,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这是干什么去了?

西戎、南夷就没有一个服的,不服怎么办?根本就没啥谋略可讲,直接揍服为止。公元263年,邓艾偷袭成都、蜀汉亡国。而在5年前,即公元258年,将军霍弋还在率兵平定永昌郡蛮夷。所以,蜀汉到死也没能把内部蛮夷给彻底搞定。

可以说,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外结好孙权”。刘备只要捏着半个荆州不放,那孙吴就没法结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么放弃荆州,与孙权一起干曹操;要么得罪孙权,死活也要占着荆州。荆州攻略和结好孙权,就没法相容。

假设关羽没丢荆州,那孙吴就要一直惦记着。但凡来自曹操的压力减轻,刘备和孙权就要在荆州决一胜负。

公元220年,曹操死了。大统领死了,主少国疑啊!刘备和孙权应该联起手来,死命往北推了吧?

关键是曹丕这家伙还逼着汉献帝退位了,自己当了皇帝。曹魏已经彻底不要脸了,孙刘联军北上,这就叫出师有名。然而,吊诡出现了:刘备和孙权这两个家伙掐了起来,打了一场夷陵之战。原因就是荆州。

所以,《隆中对》的全部前提都不成立。天下有变,但天下就不可能变了。曹丕篡位只能叫和平更替。结好孙权,更不可能。刘备集团只要捏着荆州,这件事就做不到。至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只能一直是梦想。

孙权不开心就不开心了,刘备就捏着荆州不放了。荆州这么好的地方,给了孙权就白瞎了。如果第一次北伐顺利,马谡不失街亭呢?

马谡不失街亭,诸葛亮或刘备的十万大军一定会全力开赴陇山。然后,占定陇右、巩固陇山防线,扛住曹魏的第一波进攻。这个可能吗?

这个可能有。你看刘秀战隗嚣就行了。陇右军阀隗嚣就是以陇山为防线,把大英雄光武帝刘秀打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但是,接下来怎么办?

接下来就是以陇右为根据地,然后从陇山杀向关中。这就费劲了。你荆州驻守一支军队,你汉中也得驻守一支军队,甚至成都和南中方向还要驻一支军队,然后你再从陇右派出一支军队。

你刘备哪来那么多的军队?这就不可能。对关中,刘备集团只能形成骚扰。但要是全占关中,就只能靠运气了。

陇右这个地方早就鸟不拉屎了。否则,曹魏也不可能被诸葛亮偷袭。真正富庶的是关中。后期的曹魏就是捏着一个关中干整个蜀汉。越到后期,关中就越强而蜀汉就越弱。

四川跟陕西死磕,在历史上,就没磕赢过。你别说刘邦就可以。刘邦的军队主要是以沛丰为基干的山东军。这伙人就是在汉中这个地方转了一圈,然后就还定三秦了。他们不仅不是四川土著,更不是关中土著。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刘备就没有统一全国的机会吗?

可以说,在赤壁之战后,完全没有。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那就是在官渡之战后,天下形势已经清晰。曹操集团肯定要拿下整个北方,把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山西连成一片。

而孙权呢?已经坐拥江东六郡的孙权,一定要向长江中游发展,把荆州全部拿下。如果有可能,一定会出兵四川,然后把整条长江捏在自己手中。

但是,半路杀出了一个刘玄德,硬是切走了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于是,天下三分。天下三分,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乱世已经结束,天下不再有低垂的果实。

官渡之战前,整个天下就是以豪族为基础、以军阀为领衔的各种州级诸侯、郡级诸侯,甚至还有县级诸侯,然后大家捉对厮杀。这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鱼是曹操、陶谦、袁绍、刘表、袁术这些个州级诸侯。至于张绣、刘备、吕布以及李傕、郭汜之流,就是小鱼。小鱼们,以及老鱼陶谦、傻鱼袁术,都是被吃的对象,也就是低垂的果实。

低垂的果实,不仅好吃,关键是好摘。刘备一声大汉皇叔震天响,然后他就接替陶谦,成了徐州老大。吕布一个流氓不要脸,他就接替刘备,当了徐州老大。这多容易。但是,等官渡之战以后,还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吗?

你想也别想。剩下的全是大鱼,而且是大鱼中的大鱼,成了鲨鱼。到最后,就剩下三条巨鲨,分别是曹操、孙权和刘备。以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诸侯乱战,现在就是巨鲨之间的较量了。而这时候较量的逻辑,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

以前较量靠什么?简单直接的强兵猛将,甚至兵多就可以。现在较量靠什么?靠钱,真正的实力比拼。后期,司马懿为什么能够主政曹魏?跟曹魏武将相比,司马懿到底有啥功绩?没啥功绩,但有能力。司马懿的能力就是理财。

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最先搞屯田的,是曹操。接着继续搞屯田的,就是司马懿。天下已经残破到无法恢复生产了。你这时候就得政府出面,组织百姓恢复生产。曹魏集团,从曹操时代就一直在做这件事。

而且,这件事一直做到西晋灭吴。灭吴之前,曹魏和西晋已经在魏吴边境一线,连续搞了三十多年的屯田。

而只要秩序稍稍恢复,曹魏集团就一定要抓经济工作。

曹操时代,刘馥为扬州刺史,修建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等水利设施。曹丕时代,贾逵为豫州刺史,拦截汝水、建造了小弋阳陂,疏通二百余里长的“贾侯渠”;郑浑为沛郡太守,在安徽的萧、相境内修筑了郑陂,陂城之后,“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此外,凉州刺史徐邈兴修盐池、营建水田,敦厚太守皇甫隆大力推广耧犁、灌溉土地。

曹魏不只有强兵猛将,还有一大批善于理民的财政官员。司马懿可以说是这伙人中的翘楚。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五次北伐彻底失败。公元235年,曹魏的中原地区发生大旱。而主政关中前线的司马懿竟然能从陕西调集五百万石粮食救济洛阳。

关中不仅能抗衡整个蜀汉,而且还能接济中原。诸葛亮即便翻越秦岭,也耗不过关中的钱粮。所以,坐镇关中的司马懿,完全没必要跟你流血死磕,耗粮草就行了。因为蜀汉肯定耗不起。

强兵猛将,是汉末乱世的逻辑。而三国的逻辑,却是财政为王。既然是财政为王,刘备集团即便捏着半个荆州和整个益州,又能如何?

即便把一个十几万人口的陇右也给你,你还能指望以陇右为跳板,吞并关中吗?所以,刘备集团以及它的蜀汉政权,根本没戏。

那东吴的孙权呢?也没戏。

把曹操和刘备都熬死的孙权,连淮河边都到不了。不是孙权无雄心,而是豪族不给力。打荆州,打完荆州分地盘,这没问题。但是,图谋淮河、死磕曹魏,让自家出钱、出人,豪族就敢跟孙权翻脸。

豪族问题,不仅是东吴的问题,而且也是后来南北朝的问题。孙权根本就集中不了整个江东的力量。即便财政为王,但在江东,大小王却都捏在豪族手里。

而此时的江东,甚至整个南方,在人口体量和绝对实力上,完全比不过北方。南方实现真正开发,成为新经济中心,还要再等上五百年。

安史之乱导致了又一波北民南迁。人多地少,然后人多力量大。把河流纵横的沼泽之地全给排干了,南方才能实现经济逆袭。这时候,豪族即便给力,南方也干不过北方。

标签: 荆州关羽诸葛亮刘备统一如果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通过什么削弱宰相势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相权,削弱,汉武帝,宰相,势力,措施,采取,通过,什么

    文官集团一直在成长,却一直被压制。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文官集团最硬的时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帝的话要听,但士大夫的话很重要;一个是明朝,这时候就不是共治的问题了,而是皇帝被文官集团制得没脾气。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但是,

  • 隋炀帝不打高句丽会灭亡吗(如果杨广不征高句丽会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句丽会,杨广,隋炀帝,灭亡,如何,如果

    冯敏飞的《历史的季节》,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七十年的坎”。在统计的62个王朝中,寿命低于70年的有46个,占比74%;寿命超过70年的只有16个。但是,超过70年还不算长寿王朝,你起码要接近200年才算长寿。但是,70年是一个坎。只要超过了70年,那么接近200年的概率就会非常大。在70年到1

  • 河西走廊为何如此重要地位(河西走廊对中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河西走廊,地位,影响,中国,重要,为何,如此

    就帝国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很重要;就中原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则不是非常重要。帝国中国,最初主要是指两汉,秦朝是肇始。后来,还有一时帝国西晋、半个帝国前秦和北魏。再后,则是隋唐帝国、元明清帝国。这时候,河西走廊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通西域,失去河西走廊,自然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比如大唐与吐蕃

  • 伤亡率高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吗(战死率达到多少会溃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死率,伤亡率,溃败,军队,崩溃,导致,高会,达到,多少,一个

    比伤亡率更恐怖的情况是被包围或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伤亡也没有,军队也会崩溃。比如巴丹半岛战役后期,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60000名菲律宾士兵和15000名美国士兵,直接投降了。这还需要什么伤亡率?相反的,则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或是始终把握战场主动、或是战场形势逆转了、或是援军赶到了。

  • 如果光绪帝掌实权历史会怎样(清朝如果不是慈禧当政)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光绪帝掌,实权,当政,慈禧,历史,清朝,怎样,如果

    西方列强之所以强,不在于坚船利炮,而在于新的国家组织模式。以前是帝国模式,现在是民族国家模式。帝国就像大象,大是大,但它是吃草的。民族国家就像豺狼,大小不论,但它是吃肉的。吃草的,与吃肉的,有啥区别?前者打架,点到为止;后者打架,死磕到底。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传统帝国与民族国家的较量。大清够大,却做不

  • 洪秀全为什么采取宗教形式起义(洪秀全天父诗宣扬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父诗,宣扬,宗教,观点,起义,形式,采取,为什么

    为何洪秀全读书读的疯狂了,还搞出个天父理论出来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你还要看怎么学和怎么思。满脑子子曰孟云,却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就只能子曰则曰、孟云则云,或言必称孔孟、或言必称希腊。这就是书呆子。书呆子,不是真得呆,而是迷。迷惑于经山史海之中,而不能再向前一步。本来,读书是桥梁,格物

  • 西汉初期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朝代,发生,西汉,初期,哪个,怎么

    西汉的“七国之乱”为何会发生?又为何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呢?七国之乱,不一定非要发生。雪崩之前,雪山上首先要堆积足够厚的雪。而当时来说,雪还不够厚。也就是只有远忧而无近患,削藩是一件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但是,汉景帝和晁错这两个人,一个神操作、一个神助攻,硬是让雪崩提前爆发了。当时,就是景帝和晁错在雪山里

  • 安史之乱李亨为什么囚禁唐玄宗(太子李亨在哪登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亨,安史,囚禁,登基,玄宗,太子,为什么

    李亨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中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形势所逼,李亨不篡位就得死。哥舒翰二十万大军潼关喋血。这时候,帝都长安肯定守不住了。非但长安守不住,关中也守不住。于是,宰相杨国忠护着唐玄宗赶紧往四川跑。为什么是四川?因为关中和四川之间是秦岭大山,安禄山的范阳铁骑就是再猛,也冲不破秦岭大山。还因为宰相杨

  • 为何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称为千古一帝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评价,称为,为何

    汉高祖说:嬴政,你这个郡县制太极端。齐人齐语、邯郸学步,大家不仅说话不一样,而且连走路都不一样。哪能郡县制一竿子捅到底,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看我:郡国并行,秦地郡县、六国因俗,这多好?秦始皇说:刘老三,你这个楚地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的泥腿子,我不告诉你郡县制,你搞什么郡国并行?你想象力的极限,也

  • 曹爽有击败司马懿的机会吗(司马懿夺权曹爽有兵不反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爽,司马懿夺权,反抗,击败,机会

    你能指望“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结束八王之乱吗?曹爽就这么个货色。“肉食者鄙,焉能谋”,但肉食者未必鄙。只有肉食者堕落了,才会鄙。而曹爽恰是这样的肉食者。如果曹爽死不投降,他能力挽狂澜、剿灭司马懿吗?可以说,在政变的关节点上,天时、地利、人和,曹爽全占了。为什么这么说? 司马懿的确发动政变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