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国为什么被称为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韩国强大过吗)

韩国为什么被称为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韩国强大过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63 更新时间:2024/1/24 9:45:32

越是韩国这种“小强”型的国家,你就越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它不仅能恶心死你,而且真能弄死你。

战国时候的韩国,跟现在某些实力“小强”、野心膨胀的国家,一个德性。

外交手段,狡猾刁钻,恶心你没问题、恶心死你也富富有余。关键是你还弄不死它,只能看着生气。但是一个不留心,这种家伙就能搞出天大的事情来,弄痛你没商量、弄死你也不是没可能。

好了,现在讲一下韩国的故事。听完,你就知道这家伙绝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更不是一直被欺负的小白羊。

春秋诸侯,数不胜数。但,这时候已经礼崩乐坏了。礼崩乐坏,也是分层级的。

第一层级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也就是大家谁也不鸟周天子了。肯定是楚国最先叫板,接着就是谁都叫板。大家互相打架,根本不向周天子请示,想打谁就打谁、想跟谁打就跟谁打。

第二层级是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也就是连诸侯都不放在眼里。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天子最尊贵,后来不尊了;诸侯次尊贵,后来也不尊了。谁开始尊贵了?是大夫们。

鲁国有三桓,三个大夫就能把鲁国国君架空。齐国有田氏,这个更牛,直接自己篡位当诸侯。诸侯被架空,已经算温和了;被大夫篡位,还能给诸侯留一时的性命。比这些更恶劣的,早已数不胜数。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

这就是春秋诸侯们的写照,要多惨有多惨。当时,经常性的国际新闻,就是谁家国君被“盗”杀了。哪有那么牛的“盗”,大家心知肚明,就是国内大夫们干的。

杀完国君,命令史官就写“盗”杀了,以后要加强治安工作;通知列国我们国君被“盗”杀了,你们也要注意。

外部兼并战争不能停、内部屠戮诸侯也不能停。杀到战国,基本上就没剩下几家了。但剩下的,肯定都是强者。所谓强者,就不会是大夫杀诸侯,而是诸侯杀大夫。

韩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春秋后期的宇宙第一强国,是晋国。这家伙拳打西秦、脚踏东齐,伸出脑袋、一口盐汽水,还能喷废楚国。外部牛得不鸟周天子,但内部同样牛得不鸟晋诸侯。

开始是十一个大夫和晋侯搞民主集中,后来内部掐架、掐剩下六个,具体是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和中行氏。这个韩氏就是后来的韩国。但掐架不能停,于是剩下了四个大夫,韩、赵、魏、智。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三家分晋。

智氏最牛,牛得把韩赵魏三家轮流欺负。然后,三家忍无可忍,晋阳城前搞了一场大阴谋,就把智氏给灭了。

灭了智氏还不算完,连带把晋侯也给甩一边凉快去了。三家也不再遮遮掩掩当君子了,分完智氏就分晋国。于是,宇宙第一强、晋国,就一分为三,变成韩国、赵国和魏国了。

到这个时候,韩国正式闪亮登场。

三家分晋之后,晋国肯定没法再牛了,因为就剩下一个晋侯在躺死。但,因为晋国太牛,所以分出来的韩、赵、魏三国就没一个善茬。而且,三家大夫的关系本就不错,于是三国的关系也不错,三晋联盟在中原天下一直横着走。即便不搞什么三晋联盟,随便拉出一个来,也是第一序列的强国。

所以,韩国一登场,就是C位出道。

比筚路蓝缕好几百年的楚国、比跟戎狄抢地盘的秦国,不知道强了多少。此时的韩国,就是天下诸侯的白富美,而且非常强。

晋国地盘大,所以强。韩赵魏的地盘真心不大了,怎么可能还强呢?

这时候,你别说谁地盘大、谁地盘小。春秋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就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到处都是荒地,而且还找不到主。所以,大家比的就是人口,谁人口多、谁就牛;其次比的是怎么利用人口,而这一点更重要。

怎么利用人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理清这个问题,也就知道韩国为啥不弱了。

历史往往都是最坏的家伙爬到食物链的顶峰。所以,道德楷模鲁国,一直被齐国欺负,最后直接被欺负死;虎狼之国秦国,一直欺负人,直到把六国都欺负没了。

而在这时候,谁是最坏的家伙?肯定是三家分晋的魏赵韩。把主君晋侯的权力给分了、土地给分了,而且还不算完,直接逼着周天子封为诸侯。三家的逻辑,就是一派丛林法则,道德水准已经跌破下线。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周威烈王被逼无奈,只能遂了这三个家伙当诸侯的美好愿望。因为这时候,三家大夫的军队已经顶到周天子的家门口,不走了。封我当诸侯,咱好聚好散;不封我当诸侯,我就不走了。

不走了,也不是杀了周天子,而是带着军队就在洛邑死命吃周天子的粮食。在这之前,三家大夫刚把齐国教训一顿,把那个不听话的齐康公给抓来献俘了。替周天子打仗、打胜了报功,你就说怎么赏吧?

反正赏赐不到位,肯定赖着不走,而周天子只能拼命花钱、好好招待。就是用这种手段,三家终于变成了三国。

所以,就道德水准来说,韩赵魏三家已经坏到了顶峰。这种坏家伙,能不强吗?而坏的底层逻辑,则是彻底不顾王道礼乐的旧道德,然后轻装上阵就啥事情都能干出来了。

既不要面子也不要里子,我就要搞整军备战。那怎么整军备战呢?就是变法,只有变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的人口资源。

春秋到战国期间,第一个变法的就是魏国;吴起弃魏就楚之后,楚国也变法了,这算是魏国变法的对外辐射;而第二个主动变法的就是韩国,即申不害变法。

道德好坏只是表象,轻装上阵搞变法,才是实质。所以,就如何利用人口这个问题上,韩国必须是第一序列的。

所以,韩国不可能弱。

另外,三代到战国,是一个青铜时代到黑铁时代的演变过程。这时候,韩国也抓住了机会,或者说韩国本就得天独厚。宜阳铁山,就是韩国的波斯湾。所以,韩国的冶金水准,一直是战国最强。铁和铜有那么大的差别吗?你可以说铜剑和铁剑的差别不大,反正都能砍死人。但能冶炼出铁剑,则说明你的冶金水平已经高出了一个时代。

公元前1274年,古埃及帝国与赫梯帝国在卡迭石干了一仗。双方出动了几千辆战车,在旷野中互相对射,作战方式是高速冲锋战车拉着弓箭手搞射击游戏,不是战车冲撞。第一天,古埃及胜了,因为人多。但第二天,赫梯帝国出动了新式武器——铁轴战车。

铜轴战车上只能拉两个人,而铁轴战车上却能拉三个人。人家一辆战车抵你两辆战车,你这还怎么打?于是,古埃及战败,双方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条约,即卡迭石条约。

这就是黑铁时代对青铜时代的碾压。有了对铁的冶炼能力,韩国武器质量一直冠绝天下。当时,就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说法。

韩国的弩箭,能在800米开外杀伤敌人,所谓“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而韩国的剑,也同样彪悍,所谓“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就这种军事水准,战国诸侯谁敢小瞧韩国。

立国没多久,韩国就把曾经的中原小霸王郑国给灭了,也就是“古之遗爱”子产主政的那个国家。这就是韩国的实力。

三分晋国,韩国继承了晋国的人口和土地,人口不会少、土地也算肥沃。变法时代,不算楚国,韩国是魏国之后第二个主动变法的。铁器时代,韩国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劲韩”之称。以此而论,韩国怎么也得称得上战国一雄了。

但,韩国的定位,只能是“小强”型的战国。为什么这么说?

一个原因是既生瑜何生亮。在韩国崛起的同时,近邻魏国比它还先崛起了。主要是魏文侯这个老江湖的手段太高超。所以,最先变法的是魏国,先是李悝变法搞集权、后是吴起变法搞军事。魏国在当时,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这时候,韩国就是再强,也得排位在魏国之下。

另一个原因就是土地优势越来越重要。单位能力很强但总体力量不够,那也白扯。韩国这个位置就把它限死了,除了一个郑国可以吞并,周边就没有可以扩展的土地。所以,在比体量的时代,韩国只能越来越不行。

再一个原因是挡了第一强国的路。这个国家当然是秦国,秦国要东出函谷关,首先干的就是三晋。因为三晋把秦国给封死了。而主要的两块石头,第一个是魏国、第二个就是韩国。所以,这两个家伙越到后期就越不行。

但,“小强”型的韩国,却一直是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傻白甜往往跟白富美划等号。之所以万千宠爱在一身,能傻、能甜、能可爱,就是因为先天条件太好,于是众星捧月给捧出来了。韩国本可以成为傻白甜,但有个魏国在,它就是再努力也只能当个女二。而女二要上位,就不能傻、不能甜、更不能可爱。在魏国的压制下,韩国开始走上了灰度人生。韩国,肯定要算计魏国,因为女二一定要算计女一。

历经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魏国就是妥妥的中原最强国。但魏武侯死后,魏国立即陷入了长子魏罃与次子公中缓的争位内斗。

有内斗,就有机会,因为苍蝇不叮无缝蛋。而韩国这时候就一定要插上一脚,自己力量肯定不够,因为魏国是第一强国。于是,拉上赵国,一起干魏国。

这两个家伙,肯定不能支持名正言顺的嫡长子魏罃,一定要支持名不正、言不顺却心不服的公中缓。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最大的利益。本来魏王就不是公中缓的,所以一旦公中缓在韩赵两国的支持下当了魏王,那多高的价码都可以开。

公元前369年,支持公中缓的韩赵两家基本上就把魏罃给打废了。魏国已经成了马上要煮熟的大雁。但关键是现在还没煮熟,而韩赵两家就开始谋划怎么吃大雁了。

赵国的想法简单粗暴,直接杀了魏罃、立公中缓,然后死命要钱。但,韩国这家伙的算计,要比赵国诡诈一百倍。韩国的意见是分而治之,把魏国一分为二,一半给魏罃、一半给公中缓。

如果真这么干,那韩国以后想欺负谁欺负谁,甚至可能把两个魏国都给蚕食掉。这就是韩国的外交手段,要多诡诈有多诡诈。

但,韩国赶上赵国这么个朴实汉子。赵国不干,因为太费事,非要怎么粗暴怎么来。于是,魏国还没灭,韩赵两家就打起了口水仗。

关键是口水仗相当激烈,第二天赵国就把军队给撤了,我不打了,你自己看着玩。韩国也生气,你不打、我也不打了。然后,就剩下公中缓跟魏罃单挑了,那肯定挑不过,于是魏罃继位,就是魏惠王

虽然肢解魏国未成,但你一定会发现韩国才是真正的诡诈之主。这家伙绝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分而治之的手段,韩国还会接着玩。公元367年,西周国爆发了同样的长子和次子的内斗,还是韩赵两家集体干预。这时候,赵国终于遂了韩国的愿,把西周一分为二,都立为国君。但西周国只有一座王城,实在没法分了。

西周没地方封,但周天子有啊。于是,把老二封到了巩这个地方,就是东周国。而东周国的公子根侍奉周天子,当时是周显王。

这实际是一箭双雕,一个是把周天子的王畿给分了;另一个是把周天子给架空了。这时候,韩国想怎么收拾周天子这伙人就怎么收拾了。

韩国,这个“小强”型的战国,几乎是把挨得近的各方势力,都给坑了个遍。只有坑不成的、没有不去坑的。所以,韩国也不会饶了赵国。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就是韩国坑赵国。本来秦韩搞决战,桌子上的筹码就是韩国的上党郡。韩国是怎么玩的?

祸水北引,直接搞的秦国和韩国打了一仗。如果没有秦赵长平之战以及接下来的秦赵邯郸之战,韩国都估计早就被秦国给灭了。

对于秦国,韩国也不是一直任其宰割,该出手的时候绝不含糊。比如秦赵邯郸之战,楚赵魏三家联军吊打秦战国。这时候,韩国立即参战,跟这三国一起揍秦国,直接把秦国揍回函谷关。

所以,就韩国这个操作来说,它绝对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而之所以一直被欺负,从劲韩变成了弱韩,主要是四战之地和生不逢时。

实在没有空间增厚体量,于是只能守在中原挨打。而凡是崛起的时候,总是既生瑜何生亮,开始崛起赶上了魏国、后来崛起赶上了秦国。但,韩国怎么算也是一雄战国。

标签: 韩国时期战国称为强大为什么

更多文章

  • 司马光导致北宋灭亡危害(司马光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灭亡,危害,导致,罪魁祸首,宋朝,北宋

    我们现在以为北宋的危险是来自草原的威胁,也就是契丹和西夏。但北宋自己,却不这么看。在司马光这种保守派来看来,北宋与契丹、西夏,就是富邻居与穷邻居的关系。如其提出了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十六字方针:待之以礼,结之以恩,高其墙垣,威其刑法。又是礼、又是恩、又是威,但却没有一个打字。这就是北宋处理周边国家的关

  • 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是什么意思(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推恩令,汉武帝,意思,实行,高明,什么

    推恩令的原创,不是汉武帝,也不是主父偃,而是大才子贾谊。然而,贾谊过于才华横溢,天地鬼神无所不通。于是,汉文帝,也就是武帝的爷爷,把他当成了灵魂导师。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本来一腔热血是要当国师的,结果成了巫师,这是才子之悲。 《治安策》,也叫《陈政事疏》。因

  • 秦国如果没有赵高会怎么样(历史上赵高为什么祸害秦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祸害,秦朝,赵高会,秦国,历史,没有,怎么样,为什么,如果

    复杂事件中寻找罪魁祸首,就像在沙漠里寻找一粒漂亮的沙子。问题的关键不是怎么找到沙子,而是怎么论证漂亮。漂亮与否,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是观点,不是事实。事实判断可以推理出真,观点判断却做不到。大秦灭亡,以及历代王朝灭亡,都是一个系统性崩溃的过程。灭亡有原因吗?当然有原因。但,原因太多,多得像雪山上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蜀国能撑几年(北伐是否加速蜀汉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国,蜀汉,灭亡,加速,诸葛亮,北伐,是否,如果

    蜀汉能否持续得更久,不取决于蜀汉,而取决于曹魏。只要曹魏下了决心,则蜀汉必灭。当然,还有一个巨大变量。那就是东吴。如果孙权突然雄起,然后带着江东豪族猛揍曹魏,那么蜀汉或许还有生存更久的可能。但是,孙权一直有雄起的心,却连淮河也打不到。因为江东豪族都是地主老财,赚了钱就埋在地底下,然后不玩了、也不打了

  • 诸葛亮为什么建议赐死刘封(刘备之子刘封真实死因)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封,建议,诸葛亮,死因,刘备,赐死,真实,为什么

    明朝李贽说的,还算有道理。刘封不是坏人,更没有致死的过错。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所以,刘封被赐自裁,大概率是一起冤案。诸葛亮认为“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于是“劝先主因此除之”。意思是说:等刘备死了,刘封这种人肯定控制不住、一定会造反,索性趁现在赶紧把他杀了。你诸葛亮这

  • 如果荆州不失诸葛亮能统一吗(关羽荆州不丢刘备能统一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州,关羽,诸葛亮,刘备,统一,如果

    假如关羽没有失荆州,马谡没有失街亭,诸葛亮能否统一三国?仍旧没戏!三国进入到了博弈均衡态。这时候,打仗已经不是打猛将、打精兵,而是打钱粮。简单说,谁有钱、谁能笑到最后,谁也就能统一三国。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诸葛亮《隆中对

  • 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通过什么削弱宰相势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相权,削弱,汉武帝,宰相,势力,措施,采取,通过,什么

    文官集团一直在成长,却一直被压制。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文官集团最硬的时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宋朝,实现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皇帝的话要听,但士大夫的话很重要;一个是明朝,这时候就不是共治的问题了,而是皇帝被文官集团制得没脾气。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说文官集团威胁了皇权。但是,

  • 隋炀帝不打高句丽会灭亡吗(如果杨广不征高句丽会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句丽会,杨广,隋炀帝,灭亡,如何,如果

    冯敏飞的《历史的季节》,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七十年的坎”。在统计的62个王朝中,寿命低于70年的有46个,占比74%;寿命超过70年的只有16个。但是,超过70年还不算长寿王朝,你起码要接近200年才算长寿。但是,70年是一个坎。只要超过了70年,那么接近200年的概率就会非常大。在70年到1

  • 河西走廊为何如此重要地位(河西走廊对中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河西走廊,地位,影响,中国,重要,为何,如此

    就帝国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很重要;就中原中国而言,河西走廊则不是非常重要。帝国中国,最初主要是指两汉,秦朝是肇始。后来,还有一时帝国西晋、半个帝国前秦和北魏。再后,则是隋唐帝国、元明清帝国。这时候,河西走廊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连通西域,失去河西走廊,自然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比如大唐与吐蕃

  • 伤亡率高会导致一个军队崩溃吗(战死率达到多少会溃败)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战死率,伤亡率,溃败,军队,崩溃,导致,高会,达到,多少,一个

    比伤亡率更恐怖的情况是被包围或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一个伤亡也没有,军队也会崩溃。比如巴丹半岛战役后期,在坚守无望的情况下,60000名菲律宾士兵和15000名美国士兵,直接投降了。这还需要什么伤亡率?相反的,则是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或是始终把握战场主动、或是战场形势逆转了、或是援军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