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曹操给荀彧的空盒子是什么意思(荀彧收到空盒子就自尽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4/1/20 9:37:38

要是你走亲访友时,带一个空盒子去送礼,会不会被亲友给打出来?这是人干的事情吗?显然不是啊!

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

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说。。。

一想到曹老板当初加九锡时,荀彧说错了一句话,他立刻就汗流浃背了!虽说已经过了一段日子,可那些话依旧言犹在耳: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简单来说,荀彧就是告诉曹操:老板,你可是以匡扶汉室为目标的靓仔,要是现在加九锡称王的话,可就没那么靓了哦!

等于是说,荀彧是反对曹操称王的。这事儿搞得曹操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为啥?当初支持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荀彧:

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国志》

支持他一鼓作气灭袁绍的是荀彧,

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三国志》

说他有刘邦刘秀之志的还是荀彧: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三国志》

现在到了自己真的要加九锡称王的时候,居然还是荀彧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是什么情况?难道大家一起创业的日子都是假的?难道多次夸你是我的张良,你也听不明白?

所以曹操那几天对荀彧的态度很不好,脸色相当不好看。荀彧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想缓个几天再跟老板唠叨唠叨,结果这个空盒子就来了。

荀彧在紧张之余,莫名其妙就想到了服毒自尽。为啥?因为在他看来,曹老板把空盒子送来,就是要告诉荀彧,他忙了一辈子,到最后都是一场空!还是早点了断得好。

不得不说,少读点书未必不是一件坏事,曹老板不一定有这么深层次的想法,可荀彧却能顺藤摸瓜般想到这些,于是乎荀彧就自我了断了。

一、曹操真的要灭掉荀彧吗?

曹操是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主,真可谓是天不怕地不怕,他为了加九锡称王,不惜杀害了若干忠于汉室的臣子。但是遇到荀彧的时候,他还是蛮棘手的。

因为曹操打心眼里觉得,荀彧是自己的铁杆粉丝,怎么可能心向大汉呢?所以我认为,在这件事上,曹操是不可能真心要杀掉荀彧的。

不管怎么算账,都不能把荀彧算到心向大汉那一类人那边。因为荀彧从起家开始,就一直都是曹操的私臣,跟汉朝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荀彧真的心向大汉的话,他会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吗?就算会提,也不该说得这么直白,直接了当地表示要把汉献帝当傀儡,有这样的忠臣吗?还是少点比较好。

此外荀彧总是把曹操比成刘邦、刘秀这样的开国帝王,这又是几个意思?如果荀彧真心是心向大汉的话,就应该把曹操比作周公、姜尚这类人才对。

还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当曹操两次诛杀汉献帝的老婆和孩子的时候,荀彧为啥一声不吭呢?他真的是大汉忠臣的话,铁定要出来阻止的啊!

可是董贵人和伏皇后相继被杀也就算了,毕竟她们参与了谋害曹操。可连她们所生的皇子,都在荀彧跟前眼睁睁被杀了,此后荀彧还当成个没事儿人似的继续给曹老板打工,有这样的忠臣吗?

所以说曹操不管怎么算账,都不会想到荀彧是忠于大汉的人,他认为荀彧永远都是忠于自己的。哪怕说了那样的话,也不代表他心向大汉。

因此曹操是不会杀掉荀彧的,荀彧对他来说,那就是自己的诸葛亮,他的所有后勤政务全都需要荀彧来打理,他咋可能舍得杀掉荀彧呢?但是如果事关曹家江山的前程,那这件事又另当别论了。

二、荀彧家族和曹植更加亲近。

先甭管荀彧是否忠于汉室了,这个基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们看看荀彧在曹操众多儿子中,是怎么站队的好了。

其实呆子当时都看得出来曹操是要夺取天下的,那么他的那几个儿子,就成了重要的储君候选人。那么荀彧究竟跟谁交好呢?答案是曹植。

在《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初,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

啥意思?就是说早年曹丕曾经多次奉承过荀彧,这事儿就有点奇怪了。如果荀彧是曹丕的支持者,曹丕何必如此客套呢?此外荀彧的长子荀恽,娶了曹操的女儿安阳公主,但是他跟曹植的关系很好,所以曹丕非常痛恨荀恽。

将来继承荀彧爵位的大儿子荀恽是倒向曹植的,而荀彧和曹丕的关系也很一般,这足以说明一点,荀彧是站在曹植那一边的。

这事儿对曹操来说可是致命的威胁,因为曹操知道天下大才,唯有诸葛亮和荀彧二人而已。荀彧的才华胜过曹丕若干倍,如果曹操百年之后,荀彧跑去辅佐曹植,那老曹家的江山,不就毁在曹植这个酒鬼手里了嘛!

从这个角度出发,曹操的确不能把荀彧留在世上了。曹丕是曹操钦定的继承人,这事儿是没跑的,杨修家里五世三公,因为支持曹植,都被诛杀了。荀彧就算再有才华,如果也支持曹植的话,那曹操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

总结:荀彧背后是颍川荀氏的支持。

荀彧倒向谁,其实也就代表了他背后的大家族倒向了谁,这是相当重要的。曹操虽然讨厌士族,但还是不得不重用士族,因为士族垄断了读书的权力,有才能的大多数都是士族。

因此荀彧倒向曹植,这事儿非常严重。从后来曹丕的表现我们也能看得出荀彧的麻烦。曹丕总喜欢品评曹魏名臣,唯独不怎么评价荀彧。

反倒是曹植曾经这么评价荀彧: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一看就知道他俩是真爱。曹操为了下一代的安宁,只好忍痛舍弃荀彧了。

标签: 盒子荀彧意思曹操自尽收到什么

更多文章

  • 史书记载霍去病与霍光之死是什么原因(卒与薨的差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去病,史书,霍光,原因,差别,记载,什么

    司马迁死的时候,霍光还活得好好的,《史记》中怎么可能写霍光的死?估计提问者可能问的是:为啥司马迁的《史记》用“卒”,而东汉班固的《汉书》用“薨”。但在我们的印象里,可以用“薨”的人级别更高,而用“卒”的人级别就要低一点,是霍去病不如霍光地位高吗?还是司马迁对霍去病有意见?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更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赐死皇后(北魏孝文帝和他皇后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后,孝文帝,北魏,故事,为什么

    提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孝文帝改革,他为民族大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拓跋宏五岁就登基,二十四岁亲政,三十三岁去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并非都是好的,比如他的第二任皇后就让他相当失望,以至于在临死的时候下遗诏,叮嘱自己的弟弟,在他死后,赐皇后自尽。那么,孝文帝的皇后究竟做了什么事,让

  • 朱棣为何登基后没有生孩子(在位22年没生下一儿半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登基,朱棣,孩子,为何,没有,22

    朱棣从32岁以后,就再也没生下一儿半女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生不出孩子这种事情,要么是男人的问题,要么是女人的问题。朱棣无论是做燕王的时候,还是做皇帝的时候,身边的妃嫔肯定不在少数,如果说一个女人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可能是这个女人的问题,可是所有的妃嫔都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就肯定是

  • 宋真宗死在泰山封禅的经过(在泰山封禅的皇帝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泰山,封禅,宋真宗,皇帝,经过,哪些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宋朝后世的皇帝之所以不封禅是因为后世的君王不屑于宋真宗站在同一个位置。个人觉得完全就是胡扯。首先何谓封禅?据《史记·封禅书》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其实说白了封禅泰山就是帝王的一场政治作秀而已,只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的

  • 明朝的三个首都的历史渊源(明朝迁都北京主要原因 )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提起明朝的首都,大部分都知道是北京,稍懂历史的可能还知道南京也曾是明朝的首都,但其实明朝历史上共有四个首都,分别是应天府(南京)、汴梁(开封)、临濠(凤阳)、北平(北京)。朱元璋的一生之中,无论是起兵造反,还是四方征战,还是当了皇帝之后,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杀伐果断,极少拖泥带水,唯独在定都这件事上,

  • 蜀汉灭亡的时间(三国汉是在哪一年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灭亡,蜀汉,三国汉,时间

    公元262年,此时的曹魏军政早已尽归司马氏,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在分析了当时的局势之后,决定大举攻伐蜀国。自此魏灭蜀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蜀国有山川之险,仍可据此坚守,为何却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到灭亡呢?魏灭蜀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曹魏在衡量天下形势后,决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顺流之势

  • 兵部尚书和九门提督谁厉害(九门提督的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提督,九门,兵部,尚书,权力,厉害

    论实权,当然是九门提督更大。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兵部尚书的地位更高,这其实是因为兵部尚书早期权力的确很大,但后来慢慢被架空了。借此机会,我尽量全面地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职位的由来,以及其之间的对比。 先说一下“尚书”。“尚书”这个官职很早就有了,大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朝建立之后,

  • 狄仁杰只是个三品官(唐朝狄仁杰三品怎么是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品官,宰相,狄仁杰,唐朝狄,怎么

    三品,内史,听起来级别也不高,官名也不大,为何狄仁杰却能令满朝文武畏惧呢?这其实是因为唐朝的官制与我们熟悉的明清官制大不相同,明清时一品、二品的官员一抓一大把,但在唐朝三品已经是实职中的顶端了,那么“内史”究竟是个什么官呢?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简短地从头说起。秦始皇称帝之后,实行的是“三公九卿

  • 安乐公主和李隆基的关系(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隆基,公主,反目成仇,安乐,关系,为何

    安乐公主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李显和李旦是亲兄弟,他们的父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所以,安乐公主和李隆基是堂姐弟关系,安乐公主是堂姐,李隆基是堂弟,两人仅相差一岁。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共有四子,长子李弘先被立为太子,不久便离奇猝死。之后又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但没

  • 辽国灭亡后契丹人去哪里了(契丹灭亡于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灭亡,契丹人,朝代,辽国,哪里,什么

    在中华民几千年壮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以“镔铁”自称的民族,他们就是契丹民族。对于这个民族,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他们建立的辽国。而且史学界还有一种说法,宋辽金时期,正统并不在宋而是在辽,可见当时辽国之强盛。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萧峰,就是契丹人。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