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教育),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哪怕是贵为亿万富翁的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诚,也曾深受困扰,从而发出以上感叹。
当然,小崔今天要讲的并不是李家的事,主角是一位500年前的“90后”――明朝的第十位皇帝,生于公元1491年10月27日的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的老爹明孝宗朱祐樘,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只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照和次子朱厚炜(早夭)。
所以朱厚照早早被立为太子,并在老爹英年早逝之后,15岁就顺利登基为帝,成为大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按现代人的说法,朱厚照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超级“富二代”,偌大的明帝国理所当然的接管者。
早早继承家业(接班做皇帝)后,荣华富贵更是天下无双。但是,他未满三十岁就驾崩(公元1521年4月20日),未留下任何子嗣(断子绝孙),导致江山易主(堂弟接手),老妈张太后晚景凄凉,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苦逼的老爹,不靠谱的老妈
朱厚照落得如此下场,源于他的原生家庭:他爹明孝宗朱祐樘,由于早年的坎坷经历(详见小崔的文章《明孝宗朱祐樘:一辈子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对这个独苗儿子十分疼爱,从来不舍得打骂―。
当然,由于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治理朝政),不舍得加上没时间,让朱厚照从小一直处于“放养”状态。
而老妈张皇后,从来就不是个靠谱的人。16岁那年,只是一个小官宦女儿的她,人生突然开了挂,被选中做了太子妃,在几个月后又顺理成章成了皇后,而皇帝老公对活泼率真的她情有独钟、宠爱有加。
于是,恃宠而骄、飞扬跋扈、包庇外戚……任性嚣张的行为数不胜数。太子的教育?大把人侍候着,不用老娘我操心!
这一对不称职的父母,压根就没有“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的观念,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儿子锦衣玉食,聪明伶俐,又有名师教导,假以时日,肯定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皇帝。
老爸明孝宗更是夸张,为了避免儿子受宫廷奢靡享乐之风的影响,在尚书马文升的提议下,杜绝太子参与一切宴乐活动,宫宴、曲戏、元宵烟火一概不准参加。对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孩子来说,这简直是要命了。
古板的文官老师
在朱厚照9岁那年,明孝宗又给他找来了杨廷和、吴宽、费宏等当世名家为其讲学。这群讲官中,杨廷和少年成才,曾参与编撰《明宪宗实录》;而吴宽、费宏都是殿试状元出身,经筵史集烂熟于胸。
朱厚照自从出阁读书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重复研读四书五经、祖训遗言,听老师讲课。
天天都在学习、听课,没有双休日、寒暑假,连课外活动都没有,有哪个孩子受得了?
但身为太子的朱厚照,不仅不能要求改变,甚至连厌恶都不能表露出来。在老师们的敦促下,他必须做出“色容庄谨”的姿态。每次授课完成,还得按照礼仪,起身作揖,答谢讲师。
长期的束缚与规训,在朱厚照同学压抑的心理埋下了叛逆的因子。对那些重视礼教、古板苛刻的老师的憎恨,乃至报复的想法,日益清晰坚定。
投其所好的太监朋友
太子爷朱厚照虽然要什么有什么,但爹妈不管,老师无趣,这无聊憋屈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幸好身边有这么一群服侍他、陪着他长大的狐朋狗友――太监。
史料记载:朱厚照乖乖地在东宫读书的时候,身边就有一群太监服侍他,其中不乏年纪相仿的“高级伴读书僮”。
注意,这些太监书僮可不是唐伯虎,相反全是“不良少年”,只会教他迟到早退,偷奸耍滑应付那些老古板讲师,还挖空心思为他在宫里找乐子、寻开心。
就这样,这个本来天资聪颖、活泼好动的“帝国第一花朵”,在奇葩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已“长歪”。
放飞自我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六月,明孝宗朱佑樘驾崩,年仅15岁的皇太子朱厚照继位为帝,即为明武宗。
对于新主子的心思,自朱厚照为太子时就在身边侍奉的那群太监心知肚明,当时,以刘瑾为首的八大太监(时称“八虎”)最是了解新皇帝厌恶束缚,想放飞自我的心理。
在他们的“苦心”安排下,明武宗终于可以扮演除皇帝以外的其他身份,经常溜出皇宫,或为小贩,或为平民,带领小太监穿街走巷,观奇赏异,充分满足自己内心缺失了十多年的对大明社会的好奇。
如果只是为了好奇而微服出巡,出宫游玩,倒也无伤大雅,只需保证人身安全即可。
可惜这位“顽主”纯粹一心想玩,玩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国家大事、社稷所系、人身安全通通抛在脑后。整个大明帝国变成了他的游乐场。怎么玩的,请看:
从小生活在紫禁城里的朱厚照,早已厌恶这座宏伟广阔的建筑,他另外在西华门建筑宫殿,造密室于两厢,称为“豹房”、“新宅”,每日游乐其中。
朱厚照喜欢骑射,喜欢打仗,他化名朱寿,封自己(朱寿)为奉天威武征讨大将军、镇国公。后又在河北宣府(当时属于边关)修建镇国府,称之为“家里”。
皇帝的荒嬉无度、不理朝政,放任太监恣意枉为,致使本就危机四伏的社会经济不断恶化,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刘瑾伏诛后,朱厚照日益宠信武将江彬。在江彬的诱导下,他又屡屡出巡。因荒疏朝政,导致宗室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先后起兵夺位,虽有一代圣贤王阳明等为平定叛乱,仍造成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朱厚照还经常在夜间闯入百姓家,逼令女子作陪,遇到中意的,还要带回宫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
另外,据传朱厚照也曾以各种方法搜罗男宠,他从宫里的太监中遴选娈童作贴身随从,与他们进行性娱乐活动……种种荒淫无度,令人叹为观止。
乐极生悲
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脚?朱厚照曾经被老虎误伤,卧床养伤一个多月,仍然玩心不减,后来数次徘徊在生死边缘仍不自知,终于在年届三十的时候,死神逼近了他。
最后一次南巡回程路上,朱厚照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九月,途经清江浦,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皇帝陛下又要过一把渔夫之瘾,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
结果,提网时见鱼多,皇帝渔夫大喜之下,尽力拖拉,小船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
从小北京长大的朱厚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水呛入肺,虽然亲侍们很快把他救起,但呛水后,加上惶恐惊悸,健康便每况愈下。也可能他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朱厚照一行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病体虚弱的皇帝仍旧强撑,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下拜天地时,朱厚照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大礼不得不终止。
是年三月(公历4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寿享三十一(虚岁)。
临终前,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意思是说:我的病已好不了啦,传我话给皇太后,国家大事重要,同内阁大臣商议处理吧。以前都是我自己贪玩误事,不是你们阻拦得了的。呜呼,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
朱厚照驾崩后,由于未有子嗣(忙着玩没空播种),根据“兄终弟及”的继承原则,他的堂弟、外藩兴献王朱厚熜继承了皇位,就是一代传奇帝明世宗(嘉靖)。
“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位后,朱厚熜对堂哥的生平作为颇不以为然,大力拨乱反正。之前被武宗嫌弃的文官也趁机在史书里贬抑丑化他。
登基为帝之后,朱厚熜也把他妈接入宫奉为皇太后,原皇太后张太后没了依靠,日子一天比一天凄惶,最后是郁郁而终……这一切,如果朱厚照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