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意思(相关说法的来历与解释)

皇帝不急太监急什么意思(相关说法的来历与解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2/4 14:47:07

首先太监,不等于宦官:电视里经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词,所以都会认为宦官太监就是一回事。其实,在中国古代,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宦官和太监都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宦”,原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所以就用“宦”来称呼帝身边的公务员。

到了清朝,宦官干脆全部被取消,一律称为太监。

为什么皇帝不急太监急?

话说清朝末年,法国使臣对中国皇帝说:“贵国的太监制将健康人变成残疾人,很不人道。”

还没等皇帝答话,侍立一旁的的贴身太监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典,奴才心甘情愿!你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干涉我大清内政?”

这则戏说,相当合理,对太监形象的刻画惟妙惟肖,对太监心理的洞察深切入骨。有句老话“皇帝不急太监急”,恰可作为段子的注脚。

其实这句老话出自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的一则“敬事房太监之职务”。韩国有一个限制级的影片,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敬事房太监,专管皇帝交媾之事。皇帝与妃子睡觉,敬事房就把年月日时分秒记录在册,以便受孕之证。

每次把妃子送上龙榻之后,太监就站门外听床根。龙体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战斗结束得太快可以,太慢就不行了。

要是时辰一到,还没完事。则总管必高唱:“是时候了。”皇帝不答应,就再唱,唱到皇帝完事为止。

太监只有中国有吗?

中国早在殷商就有“寺人”,甲骨中已有相关的记载,历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这种制度竟然具有很强的世界普遍性。皇帝觉得好,所以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印度,都曾出现过宦官这一特殊群体。

在欧洲古希腊时代,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便说,当时希腊的宦官,来源于西亚的波斯帝国。那时的波斯人认为,被阉割后的宦官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赖。

稍后的古罗马帝国,宦官在王宫就更加常见了。在克劳帝乌斯、尼禄、维特利乌斯当政时,宫廷中都有大批的宦官当差。

著名的暴君尼禄甚至还宣布和宠信的太监斯普里斯结婚,同时任命宦官彼拉哥主持特务组织监视权贵和百姓。后来的罗马皇帝克里先的宫廷中,也有一批宦官先后被委以重任。

古代埃及,经常有寺庙僧侣们将用低价买来的6岁至10岁的男性小奴隶,用当地的医术阉割,然后以高价卖到王宫和贵族府第,以此营生。

土耳其和古印度,宦官专政也曾盛极一时。土耳其苏丹曾任命白人太监为宫廷学校的校长,专门用来训练国家文武官员,白人太监甚至被任命负责保卫苏丹私人宝库的最高官员,将教育、人事和财政大权全交给宦官。

印度的宦官一直延续近现代,至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大城市德里、加尔各答和孟买等,尚存约10万阉宦,他们拥有数世纪前遗留下的特权,可以乘坐车辆不付车钱等。

像朝鲜、越南更是充分学习中国的太监制度。泰国,尤甚。

标签: 皇帝不急太监急

更多文章

  • 李渊恨李世民吗(唐太宗李世民抢了李渊的皇位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恨李世民吗

    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可谓惨烈至极,秦王李世民杀死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和亲弟弟齐王李元吉,连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不分年龄大小都杀死,还霸占了弟媳杨氏,更是顺势逼宫唐高祖李渊,使自己先成为太子。玄武门之变看似是一场夺嫡政变,是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但其实本质上是唐高祖李渊通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之手,来打压

  • 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清朝的内务府是现在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内务府相当于什么机构

    “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这是对清朝时候内务府的一句谑称。若是看见一座新盖的大豪宅,院子里树都是刚栽的,屋子里挂的书画也都是当世人的作品,那这家的主人准是在内务府当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内务府这个机构实在太肥了,这帮当差的进去都赚的盆满钵满,全是暴发户。赚了钱就买房子置地,附庸风雅,所以才

  • 巡抚于成龙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历史上他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于成龙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一份奏折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奏折的作者是于成龙,内容是推荐于成龙为江宁知府。于成龙推荐于成龙,乍一看,还以为是于成龙毛遂自荐呢,其实,这是两个人重名了。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写奏折的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时任两江总督,人称“大于成龙”。被推荐的这个于成龙是直隶人,时任通州

  • 胡惟庸为什么杀刘伯温及他儿子(真的是被胡惟庸毒死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胡惟庸为什么杀刘伯温

    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怎么也下不去。刘伯温心里很怀疑,觉得是胡惟庸派的御医,在药里动了手脚。于是他把这件事给朱元璋讲了。当然了,他不可能

  • 明朝朱标有几个儿子(朱标这一支后代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标有几个儿子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的王朝,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为朱元璋,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做到一朝天子。朱元璋的成就是非常高的,朱元璋的成就在封建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元璋是一位非常重视太子的皇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朝历代的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都非常的微妙,皇帝也害怕太子的势力太大会

  • 朱元璋时代有多可怕(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非常残忍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时代有多可怕

    明朝开国功臣是被杀的最狠的一批,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一个乞丐和尚,经过十几年出生入死的艰苦生活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朱元璋却十分清醒,大明王朝虽然建立了,但是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对付这批天不怕地不怕的骄兵悍将,如何制服这些心高气

  • 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崇祯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明最后一个皇帝

    崇祯皇帝是明帝国在大一统时期最后一任皇帝,作为一个二百多年大帝国的末代君主,这位皇帝最终自杀殉国。要知道,中国历史上主动自杀殉国的皇帝并不多,崇祯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位。因此,后世对于崇祯多表示了同情和理解,认为他接手明朝的时候已经难以挽回,明朝灭亡罪不在他,而是大势所趋。但是,也有人认为,明朝灭亡是

  • 明英宗这么昏庸为何还叫英宗(明朝朱祁镇是不是昏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英宗这么昏庸为何还叫英宗

    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之后,出现了一个明朝的治世局面,那便是“仁宣之治”也就是朱高炽和朱瞻基的时代,这个时代堪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只是,仁、宣二宗较之明初的三位皇帝“知名度”不是很高,才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然而,朱瞻基去世之后,年幼的英宗即位,自此明朝政治便一蹶不振。可以说明英宗时代是明朝由盛而

  • 文武二圣指的是谁(古人所称文武二圣哪两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武二圣指的是谁

    在虚拟小说中“圣人”历万劫而不灭、染因果而不沾。与天道同在,与大道同存。一念可知过去、现在、未来任何人、事、物,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毁灭无数宇宙,可开天辟地、再创洪荒。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

  • 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永乐大典恐怕是现代人知道“永乐“一词的重要来源,永乐是朱棣的年号,这位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帝王,却在晚年决定迁都,将首都从安逸富庶的南京迁往前线的军事重镇北平。这不仅让当时的众臣百官不解,也让后人对这一行为的正确性产生怀疑。当然,要判断这一决定是否合理,我们首先要先了解朱棣的生平。 朱棣虽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