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为什么能灭南唐(南唐实力很强为何被北宋轻松灭掉)

宋为什么能灭南唐(南唐实力很强为何被北宋轻松灭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34 更新时间:2024/1/13 23:53:26

文学作品里,打仗、打成了名将传奇,战争、战成了军师对决,于是,想当然的认为英雄主义所向披靡、战略战术无往不破。

但,真实的战争则是彻底的实力对决。在实力碾压之下,名将传奇和军师对决只是胜利一方的点缀物,而英雄主义和战略战术只是战胜效率的加速度。

宋灭南唐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次渡江战役。

前两场分别是晋灭东吴和隋灭南朝陈。虽然南方人口增加、实力增强,但历史上的渡江大战却一次比一次容易。

晋灭东吴,还是西自荆襄、东至建康的长江对决;隋灭南朝陈,虽是四千里长江战线,但重点只在东线建康;宋灭南唐,目标只有金陵,同时还多了一个吴越国从旁助力。

这就是彻底的实力碾压。实力碾压之下,一切兵法奇谋、一切长短纵横、一切战略战术,都是行为艺术。

01.差一点儿就实现了的南北和平统一

后周三征南唐,把南北战线从淮河一线推到长江一线。到这个时候,南唐被灭,已成定局。即便捏着所谓的长江天险,南唐也只能躺死。

长江天险,为什么不足以庇佑南唐?

因为长江根本就不是天险,所以发挥不了庇佑的作用。晋灭东吴,从四川出兵,顺长江而下、一直杀到建康。

这时候,长江不仅不是东吴的天险,反而成了西晋的运兵高速公路。隋灭南朝陈,四千里长江战线、五十一万隋军列阵,南朝陈到底在哪里设防?

处处设防、处处分兵,而处处都不能形胜关键局部的优势,所以,南朝陈,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守江必守淮。淮河到长江之间,最短虽然只有200多里的距离,却是一带形胜之地。

江淮之间滩涂泥泞、河网密布,不仅增加了北方的战争成本,而且削弱了北方的战争效率。

而江淮间的几个坚城要地,则是高效率的绞肉机,直接消耗北方的军事力量。你这时候再玩坚壁清野、再玩以逸待劳,才能发挥作用。

而一旦淮河不保,长江就只能是心理上的防线。

北宋代周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在战略上对南唐实施了三面包抄。

在这种实力碾压之下,赵匡胤当然有希望追求一下南北和平统一。南唐只能躺死,那就赶紧投降,大宋欢迎你。

南北和议,一直在搞。而且,南唐国主李煜已经准备亲入汴梁、称臣献国了。但李煜偏偏不是有主见的君主。

麾下两个宠臣,右内史舍人张洎和门下侍郎陈乔,一个书生意气、非要妄人点江山,一个孝子敦厚、却拿不出半点主意。

于是,按照这两个人的设计,李煜一面“外示畏服”,该称臣称臣、该纳贡纳贡,把宋太祖赵匡胤当亲爹供着;却一面“内实缮甲兵”,暗地里招兵买马、造船造甲。

因此,南北和平统一已然无望,赵匡胤只能发动灭南唐之战。

02.历史上准备最充分的渡江大战

在稳扎稳打方面,赵匡胤绝对能与曾国藩有的一拼。只不过曾国藩是在战争战术上稳扎稳打,而赵匡胤是战争战略上稳扎稳打。

为了打赢灭国大战,赵匡胤从公元972年就开始了战前准备,足足准备了两年时间。从战略物资、水军训练到外交孤立、离间对手,赵匡胤把能做的功课都给做足了。

提前两年,就让参知政事薛居正和吕余庆兼任淮南、湖南、岭南和剑南水陆发运使。水陆发运使,就是朝廷安插到地方搞钱、搞物资的。

而参知政事是什么角色?相当于副宰相。两个国务院副总理,直接去搞物资筹备。这个战前准备的重视程度,已经到了极限。

渡江大战,必以水军。于是,赵匡胤在汴京朱明门外的讲武池编练水军,多次亲临水军演习。面对南唐,北宋不仅陆军无敌,而且水军也是不怂。

实际交战的情况则是:但凡遇到南唐的军队,无论水战还是陆战,宋军都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原因就是战前已经补足了水军的短板。

还有两个外交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一个是契丹,在南征之前,北宋就主动与契丹修好讲和,而没有契丹助力,北汉也是一副躺死的样子,不会也不敢有啥作为。

一个是吴越国,吴越国主不仅受封大宋的兵马大元帅,而且接受大宋诏令,提前组织了五万大军,准备与宋军协同作战。

但,这还没完,还有其他三个关乎战场细节的准备。而这些准备却是南唐帮着做的。

一个是反间计,赵匡胤诱使李煜杀掉了南唐名将林仁肇,南唐自毁长城,接下来的战场较量只能漏洞百出;

一个是骗取南唐诸州图籍,南唐十九州的山川地形、兵力部署全都送到了赵匡胤的龙案上;

一个是南唐落第进士樊若水主动投宋,这个人硬是划着小船量出了采石矶江面的宽度,而且绞尽脑汁想出了架浮桥渡江的办法。

功课做完、决心下定,李煜不入汴梁又给了足够的借口。于是,十万宋军水陆同步,出击南唐。

03.纯粹实力碾压下的灭国之战

赵匡胤不仅要战争胜利,而且要胜得威武、胜得漂亮。之前没灭后蜀和灭武平之战,胜是胜了,但胜得一点儿也不威武、一点儿也不漂亮。

手下的骄兵悍将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一个架大锅煮降卒、一个杀肥俘吃人肉,根本就没有一点儿仁义之师的样子。

所以,赵匡胤以“性仁厚”的曹彬为灭唐主帅,以力保柴氏的潘美为副帅和监军。至于王全斌、王仁赡这路货色,只知操作猛如虎、死命抢人头, 所以全都靠边站。

同时,赵匡胤给了曹彬一把尚方宝剑,明告诉他:副将以下皆可杀。于是,包括潘美在内的一众五代悍将“皆失色”,整个灭国大战的全过程,就没有一个随便造次的。

赵匡胤灭南唐的总原则就是: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服,不须急击。

简单说,就两点,一个是立足打服;一个是不能死磕。打服才能接收南唐国土,暴力输出后就可以高效率地输出秩序;死磕流血,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大宋军队不能干。

池州之战

这是大宋的西路军团,目标直指池州,彻底切断金陵方面与江西军团的联系。大宋三路出击,但实际上只有一路,就是攻克池州后再直取金陵。

东路军团,主要是吴越的五万军队,从吴越国向南唐的常州和润州方向运作。

中路军团,主要是黄州刺史王明所部,负责池州到岳州江段,目的是挡住南唐江西军团对金陵的增援。所以,实际上,主力只有曹彬一路。

宋朝的水陆大军以及八作使郝守濬的工程兵,强行渡江、进攻池州。但这一仗,根本就没有打。南唐池州守将戈彦直接弃城逃跑。

于是,宋军按照樊若水“浮梁渡江”之法,不急不忙地试架浮桥。这就是一边打仗一边搞试验了。

采石矶之战

没有什么兵法奇谋,宋军主力直接硬冲南唐守军,一战就干死两万多人。

同时,俘获南唐战马三百匹,战后查看战马烙印,发现全是宋朝送给南唐的。这就是实力。南唐的战马都是北宋给的,南唐这仗还怎么打?

之后,立即按照樊若水的“浮梁渡江”之法,在采石矶架设浮桥。

副帅潘美所率的步骑大军,硬是从桥上冲过长江的。而直到宋军已经浮桥长江,宠臣张洎和南唐国主李煜仍旧死活不相信。

一个言:载籍以来,无有此事;一个说:吾亦谓此儿戏耳。南唐已无大将,剩下的全是书生点兵,南唐战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04.实力碾压之下,兵法奇谋和纵横捭阖都是行为艺术

南唐虽然只能躺死,但兔子急了还咬人。所以,李煜君臣也不会躺好了、一动不动。兵法奇谋、长短纵横以及战略捭阖,也要多管齐下。但,这些全是毫无意义的行为艺术。

南唐的兵法奇谋,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自家名将林仁肇已经提前领了盒饭,没赶上这场历史大餐。

唯一还算亡羊补牢的奇谋,就是在金陵被围后,急令江西军团回救金陵。

金陵南唐守军有十余万人、江西朱令赟的江西军团有十五万人,总计二十多万大军,前后夹击,就能对宋朝的主力水军来一个反包围。

但是,除了曹彬主力,宋军在池州水面上还布置了一个第三路,就是黄州刺史王明所部。

所以,这个亡羊补牢之术,全在宋军的预料之中。

公元974年10月,宋军完成采石矶之战,已经渡江;公元975年正月,宋军继续突击,取得秦淮河大捷。到975年正月下旬,宋军已经围城金陵。

公元975年6月,宋军几乎全歼金陵外围的南唐水军。而直到公元975年10月,江西军团才与宋军在皖口交上手。

要不是赵匡胤禁令强攻,金陵早就插上宋旗了。朱令赟的十五万大军这时候才出场。南唐亡羊补牢,但补得也太晚了。

见识不到兵法奇谋,却能见识到一将无能。朱令赟以大木筏火攻宋军战船,宋军没领教过这种战法,一下就被打蒙了。

但是,突然风向逆转,点燃的大木筏被风吹向了南唐船队。于是,南唐这把火全给自己放了,宋军立即趁势反击。

皖口之战,南唐江西水军全军覆没,主将朱令赟被火烧死,都侯王晖被俘。

战场胶着之时,南唐君臣也施展了纵横游说之策。南唐名士徐铉、周惟简前后两次赴宋求和。

徐铉以名士自居,滔滔不绝一番大道理,所谓“(李煜)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所谓“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国力碾压之下,兵法奇谋没用,纵横游说就更没用。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把这些才辩名士给怼了回去。

当然,南唐也不全是昏招和无意义的蠢招。宋军兵临金陵之时,李煜君臣确定了“坚壁以老宋师”之策。简单说,就是跟宋军在金陵周边死磕到底,直到耗死宋军为止。

这个战略运用还是管用的。围攻金陵一年之久,赵匡胤的灭国决心确实发生了动摇。但,之所以拖这么久,不是因为南唐太能打,而是因为战前“不须急击”的作战总原则。

这个原则大大拖累了宋军的战争效率。但是,在参知政事卢多逊力谏下,赵匡胤最终还是决定一战灭南唐。

卢多逊只能是个直接动因,坚定了赵匡胤的灭国决心。但,根本原因还是实力碾压。有这个大前提,其他一切都是胜利者的传奇赞歌、也都是失败者的徒劳挣扎。

05.宋灭南唐,而自己也成了南唐

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金陵陷落,李煜出降,南唐国灭。

五代十国之中,南唐是最有实力的割据政权。其巅峰之时,南灭闽、东灭楚,拥州三十六、人口五百万。

但是,后周崛起,南唐便持续衰落,丢掉淮河、退守长江。大宋代周,赵匡胤的统一战争势必要将南唐这个割据政权消灭掉。

南唐一直弱势的原因有三:

一是从未形成真正的南朝,东有相爱相杀的吴越国,南唐在长江下游控制不住浙江;西有后蜀、荆南、楚等割据政权,南唐的势力范围始终没能推进到长江中上游地区。

二是南唐的战略失误太明显。南唐的最大敌人就是淮北的中原政权。但是,南唐的主要武力输出全都投给了闽、楚等国,一直没能抓住机会,向淮河以北开疆拓土。

三是南唐的进取心始终不足。南唐无雄主,三代国主都没有一个强硬角色。而其朝堂则是文人士大夫主政。

经济虽然强劲、文治虽然斐然,但武功明显不足。面对乱世中原的骄兵悍卒,南唐的军事水准要多差有多差。

这是南唐之所以弱,而统一天下的北宋呢?

北宋则是大一号的南唐。南唐的问题,全成了北宋的问题。

南唐不是标准的南朝,而北宋也不是标准的中原王朝。北有幽云十六州始终不能收复、西有党项西夏割据挑衅,最后只能向南唐学习,称臣、纳贡、买平安。

南唐有战略失误,北宋就一直在战略失误。宋辽西夏三国演义的小错误不算,单就宋金之盟灭辽、宋蒙之盟灭金,就足够大宋亡国了。

南唐缺乏进取心,北宋就一直在瓦解进取心。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还在惦记着幽云十六州。

而之后的文人士大夫朝堂,完全就不想什么幽云十六州了。一直惦念不忘的,竟是一个昏君宋徽宗和他的几个宠臣。

更多文章

  • 李煜是被谁打败的(李煜的南唐国被哪个皇帝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煜是被谁打败的

    公元937年七月初七乞巧节这天,南唐金陵王府,一个男孩出生了,这男孩叫李从嘉。也就是以后的南唐后主李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生在七月初七乞巧节这天,他一生就遇上很多偶然,和巧合的事情。在他出生十个月后,他祖父当上了南唐国君。那么为什么说后来李丛嘉是个捡漏的国君呢?那就要从他祖父说起。李从嘉的父亲李璟是

  • 唐太宗是庙号还是谥号(唐太宗的太宗是法号还是庙号)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是庙号还是谥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奇怪过这样一件事情,古代的时候,先秦时代的国家领导人会被后世称为王,商王,周王。后来的春秋战国各个分封出来的国家又会被称为,公,什么齐桓公,晋文公等等;到了秦汉时期,会被称为帝,比如汉文帝,汉武帝等等。这样过了几百年,到了唐宋时期,国家领导人不在叫什么帝,而是叫什么太祖,太宗。再往后

  •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中国道家的中庸之道蕴含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

    中庸之道被很多人误解,典型的误解有两种:第一种是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做人做事圆滑,墙头草两边倒,两边都不得罪。一种和稀泥为人处世之道,甚至还有人把中庸之道包装成一种高情商的为人处世之道,这是第一种典型的误读。对中庸之道第二种典型的误解是,认为中庸之道就是一种折中调和,权衡优劣利弊,两害相较取其轻的一种处

  • 关于年夜饭的来历简介(简要概括年夜饭的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年夜饭的来历简介

    那么,吃了这么多年的年夜饭你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古人是怎么吃年夜饭的?现代年夜饭又有哪些讲究?今天的小编为您穿插介绍下年夜饭的由来及讲究,也了解春节古人怎么吃年夜饭!年夜饭的由来年夜饭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尔雅》中的记载。作为一部训解词义的著作,《尔雅•释》中就有:“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

  • 大金国是现在的哪里(历史上的金国是现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大金国是现在的哪里

    只是在我们的国家的古代里面是有很多的朝代的,他们有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进行交替。而这是潮汕气器不同,有的时候是有一个国家来治理这个地方,而有的时候是会有很多的小的国家来同时治理。而其实在我们国家的位于两宋的时候是存在辽国或者金国甚至一些其他的小国,那么在历史上的这些辽国和金国是现在的什么样的地方呢

  •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对深化改革的历史启示)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相信大家都听过,因为这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一次维新变法。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接踵而至,除了让戊戌六君子魂丧菜市口外,还让一心向往改革的光绪帝成为了清朝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很多人都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反扑,但除了这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外,还有三个隐藏的原因。

  • 《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吴承恩这一说法并不确凿)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游记》的作者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作为明代时期的小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回过头来看以往,我们会发现,西游记的作者并没有署名,因此,有关作品的作者,近几十年来,也成了大家的饭后甜点。那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吴承恩呢?毕竟我们学习的课本中,就是吴承恩,延续到今天又说不是吴承恩,这难免会勾起大家的深思。其实早在上

  • 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我国的笔墨纸砚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房四宝是指哪四样

    文具对于每个人来说属于很日常的一样东西,对于文学文字爱好者来讲,选择一样好的文具用品是彰显自己的文化素养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自己对于生活态度的追求和热情。在古代,最为人所熟知的文具当属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文房乃为书房,四宝便是书房中常用的四样文具了。在南唐时,“文房四

  • 龙妈原著中的结局(权力的游戏小说中龙妈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龙妈原著中的结局

    早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播出期间,整季的剧情就突然被网上疯传,第七季后面几集的内容验证了这一剧透的可信度是百分之百。紧接着第八集的六集剧情也出现在了网络上,这就是2017年的黑客泄露剧本事件!也就是说编剧早在《权力的游戏》第七季时就已经写好了整部八季的剧本。但因为黑客提前泄露了剧本,第八季不得不整个

  • 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是谁(关于历史人物赵括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纸上谈兵的主要人物

    不知道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为赵括洗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像赵括这样“夸夸其谈”的人物。明朝方孝孺有一篇杂文,叫作《吴士》,就很形象地描绘了像赵括这样的人物。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地有一士子,逢人就说自己是乱世英才,世间少有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这位吴士对兵法尤其自信,喜欢和人们谈论兵法,每次谈论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