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治为什么要杀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和李治是什么关系)

李治为什么要杀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和李治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93 更新时间:2024/1/24 4:10:36

高阳公主是不是风姿绰约,这个我们就没法考究了。不过人家的出身的确令人羡慕,她是唐太宗的爱女,打小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因此高阳公主特别喜欢惹事,这也让唐太宗比较头疼。不过怎么办呢?自己的女儿,难道杀了不成?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高宗李治对这个姐姐,可就没那么好耐心了,抬手就把高阳公主给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惹事儿的高阳公主,究竟让唐太宗多头疼?

高阳公主被唐太宗,嫁给了开国元勋房玄龄家的二小子房遗爱。这绝对没有亏待高阳公主,毕竟房玄龄是唐朝宰相,又是开国功臣,还有梁国公的爵位。可事情就出在爵位上。

第一件事,高阳公主为丈夫争夺爵位。

房玄龄有3个儿子,大儿子房遗直,二儿子房遗爱,三儿子房遗则。其中大儿子房遗直继承了房玄龄的梁国公爵位。

这事儿本来也没啥,毕竟是家里的老大,继承父亲的爵位,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而且二儿子房遗爱当时也有很好的工作,收入相当高。

再加上有高阳公主的加持,使得房遗爱在房家的地位,超过了自己的哥哥。这个时候高阳公主不高兴了,她觉得自己的丈夫才应该继承公公的爵位,而不是大伯!

为此高阳公主特地跑去找唐太宗闹了一番,甚至不惜诋毁大伯房遗直,打小报告说房遗直对唐太宗口出怨言。

这可把房遗直给吓傻了:弟妹,这个玩笑可不能随便开啊!

因此房遗直连忙上奏,希望把爵位让给自己的弟弟房遗爱。唐太宗仔细调查了一番后,才知道是自己的爱女从中捣鬼,差点一巴掌呼过去!

第二件事,辩机和尚。

这就要了唐太宗的老命了。当时官府在长安城中抓到一个小偷,这家伙的赃物里,有一件十分特别的金宝神枕。

这玩意儿可是稀罕物,因此在严刑拷打之下,小偷终于说出,金宝神枕是从辩机和尚那儿偷来的!嗯?和尚怎么能有如此贵重的东西?哪怕你是唐玄奘法师的高徒,也没这个道理。

因此一问之下,辩机和尚这才说出了真相:金宝神枕是高阳公主所赠。

已经出嫁的公主,把自己贴身的枕头,送给一个大和尚?这新闻如果不上大唐头条,那可真白瞎了!

唐太宗得知此事以后,感觉家风被高阳公主给败坏了,二话不说就把辩机和尚给宰了。至于自己的女儿,他依旧不愿意出手整治。可也因为这事儿,开始跟女儿疏远了。

二、李治为何要灭了高阳公主?

有了前面的铺垫,想必大家也知道高阳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这家伙简直令人喷饭,唐太宗早逝不知道是不是被这个女儿给气的!

唐太宗之前曾经感叹:为啥五姓七望家族的人,不肯到皇家来提亲呢?

就高阳公主这表现,人家几百年的世家大族,怎么可能看得上呢?就算是公主,也不能如此飘吧?李世民去世以后,唐高宗李治上台了,这个时候高阳公主又闲不住了,果断出来搞事情。

第一,高阳公主举报大伯非礼她!

高阳公主上次为自己的丈夫房遗爱求爵位,不仅没达到效果,反而被唐太宗骂了一顿。这笔账,她自然不敢记在唐太宗头上,只好全都记在了冤大头房遗直头上。

因此唐高宗上台以后,身为姐姐的高阳公主再次发牢骚:我要分家!除非大伯把爵位让给我丈夫!

唐高宗快气炸了,赶紧把老房家的哥俩都给赶出了长安,到地方上做官去。毕竟,眼不见为净嘛!

结果高阳公主更加不依不饶了,她觉得一切都是房遗直的错!因此果断向唐高宗举报:大伯房遗直非礼我!

这还得了?堂堂公主,居然被非礼了,还是自己的大伯。按道理唐高宗肯定要好好查一查这件事,可回头又一想:这姐姐是什么德行,难道他还不清楚吗?

因此唐高宗十分不情愿去查这件事,又不愿意继续看到自己这个会惹事儿的姐姐,所以勉强派遣舅舅长孙无忌去查这件事,随便给个说法就行了。可长孙无忌办事很认真,他这一查,查出了一件大事!

第二,狗咬狗,一嘴毛。

高阳公主不断诬陷房遗直,一会儿说他对皇帝有怨言,一会儿又说他对自己毛手毛家。好家伙,这是要把房遗直这个大伯往死里整啊!

因此房遗直不可能再这么隐忍下去了,在长孙无忌审查期间,房遗直果断把高阳公主给卖了!他抖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那就是谋反大案。

原来高阳公主对李治贬谪自己的丈夫,非常不满意。房遗爱对这件事也是牢骚不断。恰好和名将薛万彻一拍即合。当时薛万彻也被贬谪,也非常不爽。

几个人在聊天的时候喝大发了,于是开始各种吹牛,居然吹到了要改立皇帝的事情上。他们打算改立荆王李元景为帝,因为李元景是房遗爱的三弟房遗则的老丈人。

这事儿被抖出来以后,长孙无忌别提多高兴了,立刻按照名单抓人,所以薛万彻、房遗爱、李元景、高阳公主这些人,一个都没跑掉,全部都被唐高宗给赐死了!甚至连无辜的吴王李恪,啥事儿都不清楚,也被长孙无忌顺手给除掉了。

总结:这事儿或许是宗室和关陇集团斗争的结果。

李治的背后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新贵,他所代表的,就是关陇集团的利益。可是皇族宗室,一直希望打压关陇集团,从而实现皇权的完全自由。

因此双方的矛盾就这么展开了,长孙无忌通过这个案子,将宗室中的干将,以及拥护宗室的那帮人都给除掉了。直接导致李唐宗室失去了和关陇集团抗衡的能力。

高阳公主这个人,或许比较风流,或许比较自私,可这都不是她被杀的主要原因。真正导致她被杀,还得是所属的宗室集团败给了长孙无忌背后的关陇集团。

当然了,长孙无忌日后也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由于皇室成员中的佼佼者被他灭得差不多了,直接导致武则天收拾长孙无忌的时候,再也没人敢站出来和武则天一较高下了。

标签: 李治公主高阳关系为什么

更多文章

  • 韩信为什么害郦食其被烹(刘邦见郦食其的典故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郦食其,典故,刘邦见,韩信,故事,为什么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郦食其就是一个死间(高级间谍),但郦食其原本可以不死,但他死于韩信的功名利禄之手,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韩信必须为郦食其的死全权负责,这也是韩信一生最大的污点,刘邦对此肯定也是心怀芥蒂的。郦食其(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字食其。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麾下的谋士,中

  • 丁汝昌是太平天国投降的吗(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丁汝昌,投降,重用,清朝,为什么,太平天国

    为何会被重用,一是满清无人,二是丁汝昌的李中堂心腹。丁汝昌最后自杀,让后世对他有了一个忠诚和精忠的名声。但就个人能力来说,作为一个陆军下海的海军舰队司令,显然不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亨佑。丁汝昌比伊东亨佑大七岁。但就成就而言显然不如伊东亨佑。但问题在于,丁汝昌作为一个太平军降将,为何得到李鸿章的重用

  • 武则天孙女墓被意外考古发现(被挖出来有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女,考古,武则天,东西,意外,发现,出来,什么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自己的老妈武则天给废了!理由很荒谬:这货总爱乱说话!那么李显究竟说了什么话,导致武则天非要把这个亲儿子给废了呢?原来李显打算提拔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为豫州刺史,甚至打算加封为侍中,也就是宰相。这事儿遭到了当朝宰相裴炎的强烈反对,李显对此非常不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把天下给我

  • 弟子规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弟子规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及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弟子,意义,影响,社会,适用,生活,现代,当今,是否

    对现代社会来说,《弟子规》当然还适用,因为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性始终是不变的。从《弟子规》中的三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可见对现代社会还是适用的。“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如果不那么斤斤计较财物,彼此之间又哪里会产生怨恨呢?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和怨恨,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不管是单位的

  • 水浒传五大恶人排名(五大恶人分别是谁及其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恶人,排名,特点,及其,分别,水浒传

    在我看来,《水浒传》的五大恶人是高俅、宋江、陆谦、李逵、孙二娘。高俅从一个破落户的浮浪子弟出身,屡次遭遇好运,加上自己尤其善于投机、捕捉机遇,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位高权重的太尉。身为太尉,可以主宰太多人的生杀大权,此后,高俅利用自己位高权重的巨大优势,干了不知道多少坏事。只因为高俅年轻时候被王进的父亲当

  • 水浒传武大之死哪些人有责任(杀死武大郎的凶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大郎,凶手,责任,杀死,哪些,水浒传

    到底谁才是害死武大的真正凶手?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害死武大的真正凶手是四个人——潘金莲、西门庆、王婆和武大郎自己。潘金莲是害死武大郎的罪魁祸首,也是排在第一的真正凶手。潘金莲自己长得妖艳无比、貌美如花,在大户人家做使女,男主人垂涎她的美色,想趁机霸占,潘金莲于心不甘,就偷偷告诉女主人了,男主人

  • 武松不仅杀了西门庆还杀了王婆吗(武松杀西门庆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门庆,武松杀,王婆吗,原因,不仅

    头条牛人多,我想问问,为啥武松杀嫂杀西门庆为兄报仇,独独放过了始作俑者王婆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一,武大郎是潘金莲亲手毒死的,所以武松要杀死潘金莲武大郎之死,是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导致的,先说这个利益链条的第一环潘金莲。武大郎之死,武大郎自己也有责任,武大郎犯了三个错,导致了自己

  • 刘禅昏庸为什么没人篡位(诸葛亮为什么不废掉刘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禅,篡位,昏庸,诸葛亮,为什么

    刘禅是权力游戏的高级玩家。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纯熟的手法一步步将权力稳稳当当地收归了自己,并一直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直到亡国。诸葛亮时期,“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丞相府成了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因此,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前,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可能到来的平稳过度做了安排。一方面,诸葛亮秘奏

  • 夷陵之战是孙权和谁的战争(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夷陵,孙权求,战争

    刚袭杀关羽之初,孙权还是很嚣张的。北面,孙权一度重新进驻了曹丕放弃的襄阳;西面,孙权把刘璋搬了出来,表为益州牧,进入秭归,做出一副觊觎益州的姿态。不过,当刘备真的要东征时,原本嚣张的孙权却急忙求和!刘备的反应也十分奇怪。一方面,刘备言辞拒绝了孙权、诸葛瑾求和的请求,另一方面,又在攻占秭归后延迟了5个

  • 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镇守山海关时有多少兵马)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守山,兵马,兵力,山海关,吴三桂,多少

    1644年三月初五,驻扎在宁远的吴三桂接到圣旨。崇祯封他为平西伯,令他放弃宁远,火速入京。当吴三桂放弃宁远,开始南进时,或许他还没有意识到:他接下来的这段旅程,对中国的历史有着何等重要的影响。在宁远时,吴三桂的基本军力是:精兵4万,辽民7、8万,“皆耐搏战”。其中,彝丁突骑数千非常强悍,“敌望之辄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