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允与貂蝉到底什么关系(貂蝉为什么愿意帮助王允)

王允与貂蝉到底什么关系(貂蝉为什么愿意帮助王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14 更新时间:2023/12/21 11:41:20

貂蝉本是歌妓,被王允视为“女儿”,但在她委身董卓、吕布之前,王允早就占有了她。当然,貂蝉也有自己的野心,这也是王允把她送给董卓的原因之一。

貂蝉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

“闭月羞花”一词中的“闭月”,就是用来形容貂蝉的美貌的。

在《三国演义》的设定中,貂蝉是司徒王允府中的歌妓,一直被王允当做“女儿”对待。

16岁这年,王允想要谋杀董卓,貂蝉便以美貌,周旋在吕布、董卓之间,并成功离间了两人,成功使得吕布杀了董卓。

自此以后,貂蝉就被人们视为“女英雄”。

董卓死的这一年,王允55岁。

那么,问题来了。

在委身于董卓、吕布之前,王允是否对貂蝉下过手?

貂蝉这么美,王允为何不占为己有?

仔细看《三国演义》,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吃惊。

我认为:王允把貂蝉放在身边,不止是为了对付董卓,他可能早就对貂蝉下过手。

理由如下:

其一,所谓的“亲女待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8回。

在这一回,貂蝉的身世被详细阐述:幼女时被选入府中,学习跳舞唱歌,如今16岁,色伎俱佳,王允把她当女儿看待。

“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三国演义》第8回)

乍一看,王允似乎对貂蝉很好。

可仔细读书中的文字,我发现,这种“以亲女待之”,处处透露着不对劲。

貂蝉出场后,看着王允,哭了出来。而王允听到貂蝉的哭声,居然大声呵斥,破口大骂,直接称呼她为“贱人”,而貂蝉答话是自称“贱妾”

(王允)喝曰:“贱人将有私情耶?”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三国演义》)

在我国古代,“贱人“是骂人的词,带有轻蔑、厌恶、侮辱的意味。

而“贱妾”“妾“都属于谦词,通常是女子用来自称,但很少有女儿对父亲如此自称。

如果王允真的把貂蝉视为“女儿”,按照正常逻辑,16岁的女儿大半夜的,在偏僻的茶靡架子处哭泣,作为父亲,不应该关怀备至,看看女儿是否被欺负了,再下定论吗?

王允的反应,很奇怪。

他不分三七二十一,当即责骂貂蝉为“贱人“,并且十分关注她是否与人私通。

说实话,这样的反应,不太可能发生在父女之间。

此时的王允,丝毫不关心貂蝉的心情,只关心她是否背着自己与别人私通。

这样的场景,怎么看怎么像夫妻吵架,或者说,是男主人与侍妾之间的对话。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出场,貂蝉和王允,不太可能是父女关系。

原文中说的“以亲女待之”,极有可能是王允给了貂蝉“女儿的月例”,即享受了千金小姐的物质待遇。

其二,貂蝉从未把王允当成父亲。

貂蝉的第一次出场,从答话中也能看出,她并没有把王允当成父亲一样看待。

貂蝉惊跪答曰:“贱妾安敢有私?”(《三国演义》)

此时,貂蝉正在哭泣,当听到王允的呵斥,她的第一反应是“惊跪”

这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反应。

这两个字,也透露出貂蝉和王允的真实关系——主人与歌姬

说完这句话后,貂蝉当即表达了自己对王允的担忧之心,并表达了忠心。

而一直等貂蝉解释清楚,王允才不紧不慢地把貂蝉带到屋子里。

从始至终,王允都没有为自己口出恶言而道歉,而貂蝉也没觉得有任何不妥,甚至没有半点委屈的情绪。

由此可知,两人真实的关系,绝不是父女,而是主人和奴婢。

其三,歌妓被占有,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在古代,歌妓是下等人,没有自由,必须以色侍人,必须满足主人的所有要求。

只要你被定义为了歌姬,那么,基本上你就不可能是清白之身。

举个例子。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在嫁给嬴异人之前,就是吕不韦的歌妓。

她和吕不韦早有暧昧关系,但嬴异人不在乎。

在古代,歌姬的流转,是一件“心照不宣”的惯例,无需歌姬保持清白,大家也并不在乎歌姬的清白。

某种程度上,歌姬可以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就算主人享用了,也不会降损她的价值。

因此,貂蝉是否清白,根本不会影响她的“价值”。

王允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看着容貌绝美的貂蝉,一直长到16岁,他都不曾占有过吗?

不知道你信不信,但我想,说出来,恐怕连王允都不信。

大家不要觉得歌姬的清白很重要,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只有那些名门闺秀,才有重视贞洁的资格。

歌姬,甚至小妾,都可以在达官贵人之间送来送去,大家心照不宣,也不在意她们是否清白。

在达官贵人眼中,这些女子都是玩物,根本算不上“人”。

基于上面的理由,我认为,早在貂蝉委身于董卓、吕布之前,王允就已经享用过她了。

后来,为了施展美人计,让董卓、吕布脸上有光,王允才称貂蝉为“义女”。

大家都喜欢美女,就算她不清白了,又如何呢?

大家不要觉得古代的贞洁观念很重,要知道,唐玄宗贵为皇帝,都可以霸占儿媳杨玉环为妻,董卓、吕布又怎么可能在意貂蝉的清白?

王允为何不把貂蝉占为己有?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一是王允想要诛杀国贼董卓,利用貂蝉施展美人计;二是貂蝉有野心,也想利用此事出人头地。

第一个理由,想必大家都知道。

王允为了诛杀董卓,便让貂蝉施展美人计,先和吕布暧昧调情,后委身董卓,还让吕布错以为是义父董卓强抢自己女人,两人生了嫌隙,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

此前,王允已经享用过貂蝉,那么舍弃貂蝉时,就不会那么遗憾。

当然,王允可能也坐怀不乱,只是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

我们着重来讲一讲第二个理由——貂蝉的野心。

貂蝉的野心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只出场了3次,存在感比较弱。很多影视剧里,貂蝉的戏份很重,但在书中,有关她的着墨并不多。

仔细品味她的出场,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貂蝉的心态转变。

第一次出场时,貂蝉在荼蘼架侧哭泣。

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三国演义》)

在古代,深更半夜,16岁的少女在后花园僻静的“荼蘼架侧”,一看就是私通的架势。这也是为什么王允见到她,当即责问她是否有私情。

貂蝉是个非常聪慧的女子,她周旋在董卓、吕布之间,可以滴水不漏。

按照常理,聪慧的女子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中。

僻静的后花园,无人来往,最适合发生见不得人的勾当。

但貂蝉不仅来了,还躲在这里哭泣,并“恰好”让主人王允发现。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反正我不相信是巧合。

以貂蝉的心计,她绝对知道王允每天在担心什么,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我认为,这一次出场,貂蝉极有可能在“守株待兔”,而她的目的,是为自己谋求一条好出路。

貂蝉是府中最美的歌姬,正是青春大好的年纪,她怎么会甘心永远当任人摆弄的歌姬呢?

她是聪慧的女子,也是不服输的女子,但凡有一点希望,她都会抓住。

为了让自己的出现顺理成章,貂蝉长吁短叹,向王允表忠心,在交谈中刻意提及“家国大事”“今晚行坐不安”“倘若有用妾之处”这样的话。

恰好,王允一直在为晚上的事情担忧,他害怕自己有一天如张温一般,被董卓弄死。

此时,貂蝉“恰好”出现,字字句句都在提醒王允,也让王允成功联想到董卓、吕布的“好色”。

政治敏感性极强的王允,一时计上心头,便把貂蝉叫到房间里,开始了密谈。

而听完王允介绍的美人计,貂蝉当即表态:“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

注意貂蝉话里的两个字——“望即”

这两个字,透露出非常急切的态度。

也就是说,貂蝉已经等这一天很久了,她非常想给自己谋一条新的出路,哪怕这条路风险很高,极有可能失去生命。

这是貂蝉的野心,也是她的勇气。

在王允的计谋中,貂蝉要么成为董卓的妾氏,要么成为吕布的妾氏。

无论哪种结果,都比当一个逆来顺受的歌姬要好。

当然了,吕布正值壮年,武力值又高,未来大有可为,和董卓相比,他是最好的选择。

必须承认,貂蝉是个出色的“女特工”,她没有被情爱困扰,而是坚定离间两人,完成王允给予自己的任务。

后来,吕布成功杀董卓,迎娶了貂蝉。

貂蝉成全了忠义之名,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成为吕布的妾氏。

貂蝉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19回。

在这一回里,貂蝉劝说吕布不要采纳陈宫的计谋。

当时,吕布告诉她,自己要收拾行李参与陈宫的计策时,貂蝉直接阻拦了他:“将军与妾做主,勿轻骑而出。”

因为她的这句话,吕布没有采纳陈宫的计策,最后死在了白门楼。

成为吕布妾氏的貂蝉,似乎深陷在荣华富贵中,忘记了当年的家国大义,也没有了大局观。

她想的,只是让吕布缩着头、别冒险,过好自己的日子。

而她的劝阻,让吕布身陨。

吕布死后,《三国演义》中再也没有了貂蝉的身影。

貂蝉的最后结局

关于貂蝉的结局,民间有三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关羽把她藏起来了,曹操派人来捉,貂蝉选择了自杀。

  • 第二种说法:貂蝉在关羽的安排下回乡终老。

  • 第三种说法:曹操把貂蝉许配不给关羽,想要离间刘备与关羽,被关羽识破计谋。而关羽不近女色,一刀杀了貂蝉。

  • 以上说法,都来源于文学演义,从《三国志平话》、《锦云堂暗定连环计》等,再到《三国演义》……

    但这些书,并非真实的历史,而且,书与书之间,貂蝉的形象,或多或少都有不同。

  • 比如,在《三国志平话》中,貂蝉是个没有感情的“棋子”,是吕布的事实妻子,却被暗送给董卓,被董卓玷污,吕布一气之下杀了董卓。

  • 比如,在《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貂蝉是吕布的正经妻子,被人送给董卓,导致吕董反目。最后吕布杀董卓,妻子貂蝉也被汉献帝册封为“国君”。

  • ……

  • 总而言之,在正史中,似乎并没有貂蝉这个人。

    如果一定要举个贴近的人,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只有“貂蝉的影子”——董卓婢女。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担心事情败露,心中不安。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在《后汉书》中,吕布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心中不安。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后汉书·吕布传》)

    总而言之,在正史中,吕布并没有娶到貂蝉,他只是暗中和董卓的婢女有暧昧关系。

    或许,吕布帮助王允杀掉董卓的过程中,这个婢女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吕布杀董卓,并不是因为中了美人计。

    文学作品,大多有演绎的成分,作者抓住这一点点“灵感”,创造出鲜活的故事,便有了如今的“貂蝉”。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貂蝉其实并不存在。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明朝朱瞻基为什么壮年而死(朱瞻基那么年轻就死成了谜团 )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朱瞻基13岁被立为皇太孙,15岁远征漠北,26岁登基,次年就平定叔叔的叛乱。他不好女色,不弄丹药,却在36岁时突然暴毙。他的死因,后世争论了600年。明宣宗朱瞻基,是朱棣最宠爱的孙子,自小被他当成接班人培养。朱瞻基出生时,朱棣还是燕王,但他突然梦见了父亲朱元璋。在梦中,朱元璋将象征着权力的大圭,赐给

    • 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哪个重要(哪张战争的影响意义更大)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官渡,赤壁,战争,意义,影响,重要,哪个

      含金量的标准必须要先给定下来,否则没法讨论。标准就是对之后历史走向的影响,不做价值判断只做客观评价。赤壁之战的意义更大一点。论据有三:1.大格局上看:官渡之战是北方统一之战,赤壁之战是南北分裂之战官渡之战,之所以没有提前爆发,主要原因是袁绍没有统一河北。如果袁绍提前统一了河北,他根本就不会给曹操机会

    • 项羽死于哪一场战役(楚汉之争项羽败在什么地方 )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古老的《孙子兵法》早就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战争的胜负不仅可以决定个体的命运,还能决定历史的走向。楚汉战争历时三年,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彭城大战和垓下之战最为精彩。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以3万兵马大败刘邦五十万大军。可是到了垓下之战时,时不我与,楚霸王项羽终于节节败退,最终

    • 清朝最后一批宫女去哪了(清朝灭亡后宫女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宫女,灭亡,结局,清朝,最后,如何

      清朝的宫女,都是上三旗贵女,但清朝灭亡后,没人会娶她们。她们有4个去处,自愿去青楼、被男人玩弄还算好结局,绝大多数的际遇都很惨。1912年,隆裕太后临朝称制,颁布《退位诏书》,自此清朝灭亡,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正式结束。大家欢呼雀跃,紫禁城的宫女们却发了愁。清朝的宫女,大多非富即贵。她们舍弃锦衣玉食的生

    • 蒲松龄塑造婴宁这一形象的意义(蒲松龄笔下婴宁有哪些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婴宁,蒲松龄,笔下,特征,塑造,意义,形象,哪些

      蒲松龄与他同时代法国作家莫迫桑是公认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但莫迫桑举世闻名而蒲松龄的地位却远远不如莫迫桑,而实际上,蒲松龄的成就远远高于莫迫桑。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无疑是蒲松龄文学成就的体现,但此书刚刚出现的时候评价并不高,认为此书过于荒诞,纪晓岚尤恨这部书,他儿子就是看这部书晚上睡觉梦见“鬼”吓死的

    • 李治娶武则天没人反对吗(武则天跟李治是真爱感情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娶,武则天,反对,感情

      虽然武则天是李治的庶母,但李治娶她,娶得名正言顺。另外,李治还把她姐姐母女,都纳入了后宫。都说“脏唐乱汉”,但唐朝的“婚嫁乱象”,还真算不上败坏人伦。最初,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小老婆。她进宫时,只有14岁,被封才人,赐号“媚”。在李世民的后宫,武则天足足待了11年,却始终不曾被晋封,一直都是才人。公元6

    • 宁穷死不娶生妻是什么意思(宁穷死别娶生妻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生妻,穷死,意思,出自,宁穷死别,哪里,什么

      很多俗语,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生妻,最早指年轻貌美的妻子。但除了“宁穷死,别娶生妻”外,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寡妇门前是非多,但古人宁可娶寡妇,也不娶生妻,为什么?这事,和苏武有关。“生妻”一词,最早就出现在苏武的故事中。当时,苏武出使匈奴,却惨被扣留。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贵族用了很多

    • 岳飞死后秦桧活了几年(秦桧因为什么害死岳飞)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桧,岳飞,什么,因为

      岳飞死后,秦桧作为大功臣,当了23年宰相。除了杀岳飞,他基本没做什么错事,但秦桧死后,宋高宗仰天大笑:“老匹夫终于死了,朕再也不用在鞋子里藏刀了!”秦桧是南宋宰相。公元1142年(绍兴十二年),秦桧诬告岳飞。秦桧称:(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受诏不救淮西,其罪当诛。同年12月,宋高宗下令:“岳飞特

    • 镇元子和如来佛祖谁厉害(镇元子和如来是一个地位级别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镇元子,佛祖,地位,如来,级别,厉害,一个

      在《西游记》里号称地仙之祖的镇元大仙就是惊鸿一瞥,再也没有出现过,但就在神龙见首不尾之间,看出了镇元子法力高深。一招袖里乾坤将师徒四人全部拿住,这真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这一手法力不亚于如来佛的手掌心。那这位地仙之祖与佛祖之间地位谁高谁低,谁的辈分大。就法力而言又是谁高。镇元子是道家的,如来是佛家

    • 清末新政时间及影响(清朝末期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新政,王朝,挽救,影响,清末,末期,清朝,时间,为何

      1901年开始的清末新政为何没能挽救清王朝?清末新政是指1901年到1911年的一场自上而下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许,改革内容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戊戌变法相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这次改革可谓是清政府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涉及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