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探春是谁的女儿(红楼梦中的探春是贾政和谁生的女儿)

探春是谁的女儿(红楼梦中的探春是贾政和谁生的女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42 更新时间:2024/1/24 5:33:53

探春,是大观园里人人都不敢小觑的女子。权势滔天,人称凤辣子的凤姐,都要惧探春三分。

自幼和元春迎春惜春一起,在贾母王夫人身边长大的探春,出落得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有贾母王夫人悉心教导,探春更是出众,清灵孤傲如黛玉,初见探春,都觉她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任探春如何优秀能干,即便她明丽如一束光,庶出的身份,依旧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她,怎么也甩不掉。探春是贾政的女儿,生母赵姨娘奴婢出身,是贾政宠爱的小妾,她生有一双儿女,探春和贾环姐弟。

探春的品性,半点没有随赵姨娘。如果说探春在大观园是亮眼的存在,着三不着两的赵姨娘,无疑是辣眼的存在。

妾室的身份,和自身讨人嫌的性格,赵姨娘活得很卑微。贾母啐她,王夫人骂她,凤姐也不给她好话听。

赵姨娘亦活得嚣张高调,因了贾政的疼爱呵护。主子面前她是卑贱的奴,丫鬟面前,她时时要彰显自己尊贵的主子地位。

因芳官将茉莉粉代替蔷薇硝敷衍贾环,护子心切的赵姨娘气不过,去找芳官算账,途中又受到夏婆子挑唆,更是添了战斗力。

赵姨娘的一记耳光和辱骂,伶俐的芳官怎会容忍,她和赵姨娘撕扯,一同学戏的藕官葵官豆官来助威,赵姨娘倒被丫鬟们打得灰头土脸,成了一场闹剧的主角,颜面尽失。

赵姨娘哪管这些,她只管自己撒气,她知道出了事有女儿探春担着。探春赶来,劝说赵姨娘“可恕就恕,不恕时也只该叫了管家媳妇们去说给他去责罚,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

几句话,入情入理,赵姨娘无言以对。赵姨娘素常蝎蝎螫螫的举止惹人耻笑,更令探春蒙羞。也许,探春宁愿自己母亲不受宠,同周姨娘一样安分娴静,哪怕终日过着被冷落遗忘的生活,也自有一份平淡清宁。

帮扶女儿不见赵姨娘踪影,给女儿添堵她随叫随到。凤姐小产身体虚弱需调养,王夫人派探春同李纨宝钗协理大观园。

李纨老实,宝钗客居,管理裁决的担子多是落在探春肩上。

临时管家探春甫一出场,吴新登家的便上报赵姨娘兄弟赵国基丧葬银子一事。刁奴欺探春年轻涉世浅,却被探春怼得脸红语塞。探春依旧例,家生子出身丧葬银为二十两,未按李纨所说同袭人母亲一样开支四十两银子。

凤姐央平儿过来传话,赵国基的丧银可以增加。探春并不领情,驳了回去。这是探春的明理守规矩之处,她知道凤姐是明白人,自己帮凤姐立规矩,凤姐高兴还来不及,哪会多心生气。探春亦按规定蠲免了兄弟贾环的八两家学银子。

赵姨娘若通理贤良,定会支持女儿秉公办事。愚蠢自私如她,大为光火,鼻涕一把泪一把寻到议事厅,说探春同旁人一样踩她的头。又不知轻重地说她翅膀硬了,拣高枝飞去了。

一番糊涂又伤人的话,把探春气哭了。探春分辩“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

精明能干如凤姐,都要在平儿前夸探春“好好好!好一个三姑娘”,又惋惜她这只金凤凰生在老鸹窝里。外人都这么赏识看重探春,赵姨娘不为女儿长脸撑腰,反要寻上女儿的不是,无理取闹。

探春为宝玉做鞋子,赵姨娘也要唠叨,怨她不为自己亲兄弟贾环做鞋。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每每会被愚母的卑劣鄙俗气到。然毕竟是血肉至亲,探春时不时也去看望赵姨娘,黛玉路过曾碰见探春在母亲屋子聊家常。

于赵姨娘,作天作地怕甚,一有丈夫贾政撑腰,二有女儿探春善后。也许,在心底里,她也爱女儿,同爱儿子贾环一样。

贾环是她一手带大,探春自幼就在王夫人身边。探春长大了,如刺玫瑰般明艳有个性,身为母亲,有这样争气的女儿,赵姨娘心里无疑是骄傲又自豪。

但她更难过。亲生的女儿,在别人膝下长大,唤别人娘,她只能从女儿口里听她唤姨娘。主母地位尊贵,妾室任有丈夫宠爱,儿女双全,亦是地位卑下,无人待见。

赵姨娘不是周姨娘,温良恭俭让她没有,她自认有一身胆,不顾一切护犊子。丫鬟对贾环略有一点怠慢,她便不依不饶,要搅起一场事端,只想让贾环获得尊重,做尊贵的主子。

她也想拥有女儿的爱,女儿和主母王夫人和谐亲密,对她漠视,如同长在她心里的一根刺,常使她隐隐作痛。她屡次无理挑事,也许是想让女儿眼里,能有她这个亲生母亲,能为她撑一次腰。

赵姨娘,可恨又可怜。探春亦是两难。王夫人真心疼爱器重,她是不能与亲生母亲走得近,况生母又如此不堪,品性低劣。然血脉亲情如何能割舍,对生母,她有恨,又何尝没有爱呢。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远嫁番外,即将踏上海船的那一回眸,想必探春想留住所有送行亲人的身影。泪眼朦胧中,最令她难舍的,是送行人群里最悲伤的,她的生母赵姨娘。曾经,她们相爱相杀,她们互不待见。

一别千里,莫牵连……

标签: 贾政女儿红楼梦

更多文章

  • 郑经是郑成功的什么人(郑经和郑成功是什么样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郑经,郑成功,关系,什么样

    郑成功我们大家都知道是民族英雄,在公元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并且清军入侵的时候丝毫没有屈服,一身正骨。蔡元培先生还专门写诗来称赞郑成功:“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极大地称赞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镇定自若和霸气。但是郑成功的儿子却不一样,名叫郑经,却一点也不“正经”。郑成

  • 沉鱼落雁四大美女分别指的是谁(四大美女的原名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原名,美女,沉鱼落雁,分别,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结局究竟有多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成语。但关于四大美女的结局,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她们的绝世容颜,她们少了大多数普通人所拥有的幸福安宁。那么历史上的她们,有着怎样的结局?她们又是如何走向生命的终结的呢?首先来谈谈第一个,四大美人中的沉鱼西施。西施本名施

  •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是哪些(常见的来源于历史典故的成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历史,典故,来源于,出自,故事,常见,哪些

    1.七擒七纵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成语典故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

  • 汉成帝和赵合德有什么关系(汉成帝与赵合德是真爱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合德,汉成帝,关系,什么

    《母仪天下》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主要讲的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一生的传奇故事,王政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皇后,她的一生都是耐人寻味的,似乎一直都在权力争夺的夹缝中寻求自保的方式。袁立精湛的演技,也把王政君一生各个阶段的状态完美地呈现给了观众。然而多年过去了,这部剧给小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袁立饰

  • 明朝多少个皇帝(大明16帝的生平简介和主要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生平,功绩,简介,皇帝,明朝,16帝,多少,主要,大明

    大明王朝,从公元1368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到公元1644年崇祯朝灭亡,总共传了16帝,享国276年,大明皇帝的平均年龄41岁,其中40岁前去世的有11位,接下来咱们就说说明朝16帝。第一位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年

  • 古代酒过三巡是什么意思(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典故,意思,古代,什么

    春节对于每一个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值得庆祝的节日。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代表的是喜庆、祥和、团圆等多种情感。春节时有很多古老的传统习俗,时至今日依然在民间流传,人们除了会烹饪一大桌子美食之外,还会在聚餐的时候推杯换盏。中国饮食文化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美酒和佳肴,甚至因此还形成了酒文化和食文化。这两种

  • 元末诸侯割据形势图(元末诸侯割据的局面演变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诸侯,割据,局面,形势,特征,演变,元末

    元朝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朝廷内部腐朽昏庸,再加上贪官污吏、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到处哀鸿遍野,尸骸枕藉,老百姓过的是民不聊生,元朝社会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随后,元朝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农民起义。朱元璋便是是红巾军的首领之一,他带领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新的

  • 苟杳吕洞宾的故事(民间故事狗咬吕洞宾的典故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典故,民间,来历,苟杳,故事,狗咬吕洞宾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不知好歹时,经常会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用起来大家都会,但是至于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人们就不得而知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话的来历吧。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吕洞宾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它的意思是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要咬,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热心助人,但这狗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清军装备(带了多少兵马的军事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兵马,清军,左宗棠,军事,收复,装备,力量,新疆,多少

    放眼整个近代,左宗棠的军队装备非常有特色。他的军队,既装备了一些西方最先进的武器,也装备了许多自己“魔改”的“土装备”,中西结合,效果极佳。作为以实战崛起的将领,左宗棠对装备的见解是独到的。1862年,他担任浙江巡抚,镇压太平天国。当时,他与中法混合的“常捷军”,中英混合的“常安军”、“定胜军”配合

  • 瓦岗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瓦岗寨中真实将领人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瓦岗寨,将领,历史,人物,故事,真实,存在

    瓦岗寨的创始人是隋朝末年东郡魏城(今河南花县)的翟让。翟让出生于底层,曾在东郡做过法曹。他因犯罪被捕,被判处死刑。然而,他命不该绝。看守他的狱卒黄俊汉认为他是英雄,于是晚上偷偷放了他。逃离的翟让跑到瓦岗,驻军创业。瓦岗位于今天河南省化县的东南部。它是黄河东南岸的一座山。毗邻大运河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