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世民为什么宠爱高阳公主(唐太宗和高阳公主的关系)

李世民为什么宠爱高阳公主(唐太宗和高阳公主的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7 更新时间:2023/12/7 2:00:50

唐太宗李世民有21个活下来的公主,其中最受他宠爱的,自然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四位公主。但除此之外,在其他庶出的公主之中,李世民最宠爱的莫过于十七女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出生时间未见于史料记载,但根据估算,约在武德九年或贞观初年,也就是说当高阳公主稍稍长大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稳坐皇帝宝座了。

因此高阳公主得以经常承欢膝下,加之父女两人脾气相投,因此比其他庶出的公主得到了更多宠爱。

唐朝公主出嫁,大多在十五六岁之间,因此大致可以推断高阳公主在贞观十五年左右出嫁,李世民为其选择的夫婿,正是号称“房谋杜断”之一的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

房玄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五,在魏征之后,受封为梁国公,官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可谓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高阳公主能够嫁给房玄龄之子,可见李世民对她是相当宠爱的。但是,嫁入功臣之家,对高阳公主来说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房玄龄总掌机要,筹谋帷幄,帮助李世民安定社稷,一心扑在工作上,估计家务事是不怎么关心的。但是,他的妻子卢氏,即高阳公主的婆婆可是一个厉害人物。

房玄龄还未发迹的时候,有一次生了重病将死,于是他对妻子卢氏说,“你还年轻,我死之后不要为我守寡,找个好人嫁了吧。”

卢氏听后,竟然拿起一把刀将自己一只眼睛剜了出来,以此表明心迹,绝不再嫁。虽然此事在《新唐书》中作为一段佳话记载下来,但卢氏如此作风,想来平时做事也必然十分彪悍。

此后,房玄龄尽管一路平步青云,官至极品,但始终对卢氏敬爱有加,甚至不敢纳妾。百官知道房玄龄家有悍妻,经常以此事取笑他。

有一次在酒宴上,房玄龄表示别看表面上怕老婆,其实在家里他的地位很高,他说一,卢氏不敢说二。

唐太宗不信,当即赐了两位美女给房玄龄。房玄龄胆战心惊的将美女带回了家,结果还没进家门便被卢氏给赶了出去。

唐太宗亲自给卢氏作思想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她纳妾是合理合法的事情,但卢氏死活不同意。

太宗故意把脸一沉,命人抬来了一个坛子,告诉卢氏,“这里面是毒酒,你要抗旨就喝下去,要么就同意让老房纳妾。”

不料卢氏二话没说,捧起坛子就喝,结果入口之后酸溜溜,才知道根本不是毒酒而是一坛醋,“醋坛子”一词由此而来。唐太宗见状,只好收回赏赐的美女,并感叹说,“换作是我,我也不敢纳妾啊。”

高阳公主有这么一个婆婆,恐怕日子不会怎么好过。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大难题,双方好似天生的冤家,高阳公主虽然贵为皇帝之女,可房玄龄的地位也着实不低,很多时候太宗也要让他三分。

况且,卢氏出身高阳卢氏,也是名门大族,所以高阳公主的公主身份,压制不了婆婆卢氏。

卢氏既然不让房玄龄纳妾,自然是对名节看得极重,所以高阳公主想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胡搞乱来,肯定不可能。

婆婆厉害,家里的其他人也不差。房玄龄的长子房遗直,娶的是京兆杜氏的女子,京兆杜氏和京兆韦氏齐名,家族势力庞大,就连太宗在当皇帝之前。

为了拉拢洛阳的势力,也不得不娶了京兆韦氏的两名女子,可见高阳公主这位“嫂子”也不是省油的灯。

而且,高阳公主一向与这位“大伯哥”不和,房玄龄死后,房遗直作为嫡长子,继承了梁国公爵位和偌大的门庭,高阳公主怂恿房遗爱和哥哥分家,房遗直不肯。

高阳公主便跑到太宗面前告状,说房遗直心怀怨望,结果自己反而被太宗教训了一顿。后来,房遗直请求将爵位让给房遗爱,太宗也不允许。

另外,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娶的是唐高祖之子荆王李元景的女儿;房玄龄的两个女儿,一个嫁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另一个嫁密亳二州刺史、赠安州都督郑仁恺,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国家重臣。

因此,高阳公主在房家的地位绝不算低,但也到不了仅凭一个公主身份,就可以为所欲为、压倒一切的。上至公婆,下至叔伯姑嫂,没有一个好相与的。这让一向骄横任性的高阳公主很不开心。

倒是丈夫房遗爱对高阳公主不错,因为夫凭妻贵,房遗爱也得到了唐太宗的喜爱,礼秩与其他驸马绝异,官至太府卿,后为房州刺史,太府卿乃从三品,已经是宰相级别的职务,也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

然而,房遗爱的关怀,似乎并不能满足高阳公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高阳公主认识了高僧辩机

辩机是玄奘法师的弟子,主要帮助做佛经翻译工作。两人一见钟情,于是不顾礼法私通。《新唐书》记载,“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

本来,这两人的奸情没人知道,一个小偷到大慈恩寺里偷东西,好巧不巧,就偷走了高阳公主赐给辩机的一个玉枕头,更加倒霉的是,这个小偷还被人抓住了,送到了衙门。

城东知府韩勋一看这个玉枕就知道不是民间所能有用的,一番调查之下,原来这个玉枕竟然是来自高阳公主!

事情就此败露,高阳公主和高僧辩机的私情大白于天下,太宗震怒,下旨处死辩机,杀奴婢十余《资治通鉴》记载“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

此事过后,高阳公主失去了太宗皇帝对她的宠爱,跌落凡尘。时间一长,难免心生怨恨。

她曾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现在看来似乎无伤大雅,但在古代,这种窥视天象的举动,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

太宗死后,高宗继位。永徽四年(653年),高阳公主再次向哥哥请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转给房遗爱,但这么做总得有个理由吧,于是高阳公主就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

高宗李治大怒,立即命舅舅长孙无忌彻查此事,结果经过一番调查,不仅此事子虚乌有,还牵出了一件惊天大案。

原来,高阳公主见李治比较软弱,于是和房遗爱商议,一旦天下有变,就起兵造反,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

参与此事的还包括驸马都尉柴令武(柴绍的次子)、巴陵公主(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万彻等人,最后甚至连吴王李恪都被牵连了进来。

房玄龄在世时是长孙无忌的竞争对手,此时长孙无忌当然下死手打击房玄龄的后代,最终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夫妇都被赐死。房遗直受到牵连被贬为铜陵尉,此后再也没有回到京城。房遗则从此下落不明,不知所踪。

综上所述,唐太宗对高阳公主可能还算不错,但和他的四位嫡女比起来,显然还远远不如。并且,当高阳公主犯错的时候,太宗很快就疏远了她。

而由于夫家的强势,也使得高阳公主不能为所欲为。失落之下,高阳公主遇到了才貌双全的辩机和尚,遂坠入爱河,虽然于礼不合,但于情可恕。

实际上,高阳公主也并未因此受到太严厉的处罚。但她因此心生怨恨,竟然与丈夫合谋兵变,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更多文章

  • 吕布为什么害怕张飞(吕布后来忌惮打不过张飞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吕布,张飞,忌惮,害怕,后来,为什么

    要说论武艺,吕布绝对不怕张飞,只怕比张飞还要稍强一点。但是,每次吕布见了张飞,都有些发怵,根本原因在于张飞瞧不起吕布,并且丝毫不给他留面子。张飞和吕布第一次相见,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吕布镇守虎牢关,公孙瓒自不量力挑战吕布,结果差一点被杀死,危急时刻,张飞出手。《三国演义》中写道,“傍边一将,圆睁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李世民为啥不选李恪)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恪,李世民,儿子,为啥,到底

    吴王李恪其实资质平平,并无特别出彩之处,之所以他在后世史书中多次出现,其大半原因倒是因为他冤死于长孙无忌之手,一小半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弟媳妇武则天。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生母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李恪出生于619年,即武德二年,这一年李唐王朝刚刚建立,四周强敌环伺,谁也不知道唐朝能够存在多久,

  • 清皇陵为什么会分东陵和西陵(东陵西陵为什么隔这么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陵,皇陵,分东陵,为什么,这么

    就像一个王朝很难实现父传子一脉到底的愿望,各个王朝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在一起,似乎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西汉9位皇帝都葬在“五陵塬”上,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却不在其中。唐朝21代皇帝,但关中十八唐帝陵中,加上武则天也只埋葬了19位皇帝,唐昭宗李烨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柷的温陵也不在其中。明朝十六帝,

  • 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承乾虽然被唐太宗废为庶人,但他的孙子却在唐玄宗时期做到了宰相,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李承乾得以陪葬昭陵,算是了了李承乾的一桩心愿。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14个儿子,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中,李承乾还是李世民的长子,所以作为嫡长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快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对

  •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师,马尾海战,福建,全军覆没,见死不救,北洋,为何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的表现简直让人喷饭,镇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主动跟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事儿可能自打有人类以来,没有第二个国家做得出来。在陆战上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刚打出来的民族自信心,一眨眼功夫又被李鸿章搞没了。以至于左宗棠拍着桌子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

  •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是谁(汉武帝为何赐死钩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夫人,赐死钩弋,为何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在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场祸乱涉及到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皇后和太子刘据。这两母子在这场祸乱中丧失了生命,汉武帝也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就不会有后来的钩弋夫人和刘佛陵的什么事。钩弋夫人的出场具有神话色彩,传说

  • 三国正史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瑜,诸葛亮,正史,厉害,三国演义

    其实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喜欢周瑜的会觉得周瑜更胜一筹,真懂诸葛亮的,便会觉得诸葛亮更厉害一些。从陈寿写的《三国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远胜周瑜的。因为他给诸葛亮单独列传了,而周瑜的传记却跟鲁肃、吕蒙挤在一起。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陈寿看来,周瑜的实力和鲁肃、吕蒙是相当的,却

  • 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嘉庆皇后儿子为什么没继位(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孩子为皇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上,皇后,继位,嘉庆,孩子,儿子,为什么,自己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皇帝在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文武大臣顿时乱作一团,皇帝死了当然是件大事,但更大的事是尽快拥立新君,一天都耽搁不得。但是,清朝有一个特点,从雍正朝开始,他是没有太子的,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方式。皇帝想让哪个儿子将来接替皇位,并不是将其立为太子,而是写一份诏书,诏书中说明自己死后由某某继任皇

  •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拿现代人的观念,去推断历史人物的想法,比如某位皇后去世后,皇帝没有再立皇后,统统将其归纳为皇帝皇后夫妻情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去世后丈夫不再娶,也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财产问题,比如孩子问题,等等,未必一定就是因为太爱亡妻。同样,古代男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