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正史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

三国正史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3/12/29 1:58:00

其实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喜欢周瑜的会觉得周瑜更胜一筹,真懂诸葛亮的,便会觉得诸葛亮更厉害一些。

从陈寿写的《三国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远胜周瑜的。因为他给诸葛亮单独列传了,而周瑜的传记却跟鲁肃吕蒙挤在一起。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陈寿看来,周瑜的实力和鲁肃、吕蒙是相当的,却无法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周瑜寿命短,能写的东西不多。那也没办法,寿命长也是一种本事是不?要不然为啥司马家能夺取天下?还不是因为司马懿寿命长嘛!

一、诸葛亮在军事能力上,要逊色于周瑜。

周瑜长于军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最牛的一战自然是赤壁之战,他带着东吴的一帮马仔,居然把气势如虹的曹操给赶跑了。

要知道,曹操在北方混得风生水起,灭袁绍、吕布、袁术张绣,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工作。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坐等一统天下,喜提荆州、江东地盘了。

可就是这个小小的周瑜,偏偏让曹操跟吃了臭虫一样难受。周瑜仅仅带着3万大军,就赶走了曹操的数十万雄兵,可谓是声势如虹。

不管过程如何,结局就是曹操在赤壁潦草收场,自此再也没机会染指江东地盘。可以说周瑜就是孙权的柱国大臣,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集团。

也是周瑜花了1年多时间,将曹仁杀败,让他弃城而走,才夺取了江陵城。所以说周瑜在战术上的水平,绝对是三国一流的。

相对来说,诸葛亮的战术水平就差很多了。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刘备去世前,诸葛亮从未染指过具体的军事战争,他主要负责后勤和战略布局。

等到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开始亲自带兵出征了。先收复了南蛮,后来选择北伐曹魏。可是我们知道北伐曹魏的这些年,诸葛亮的成绩很普通。

虽然也曾经攻城略地,但是类似赤壁之战这种硕硕战果的例子,却一个都拿不出来。所以说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的确比不上周瑜。

二、诸葛亮在其他各方面,完胜周瑜。

第一,诸葛亮居功不自傲。

周瑜的确是江东集团的顶梁柱,尤其是在孙策去世以后,周瑜几乎成了大权一把抓的人物。这会造成什么现象?当然是功高盖主。

更何况,周瑜只是孙策的部下,并不是孙坚的部下。所以周瑜要效忠,也应该是效忠孙策的儿子孙绍,而不是你孙权。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周瑜应该做些什么了,他应该低调点。可是现实不允许他低调啊,这位老兄打赢了赤壁之战,这还怎么低调?这件事能吹一千多年,换谁都低调不了,所以孙权对周瑜那是十分忌惮的。

周瑜从未想过收敛,而是继续带兵打算攻打益州,结果半道上死了。要不还真不知道孙权该怎么收场了。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带兵期间,对刘禅还是相当恭敬的,每次出征都要写一堆感激涕零的信给刘禅。因为他很懂君臣关系,即使在外人看来,刘禅就是个傀儡,可诸葛亮不能这么看,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诸葛亮要把刘禅培养成为一代明君,就必须要先树立刘禅作为皇帝的自信心。我觉得诸葛亮在这件事上,处理得比周瑜要好得多。至少给足了刘禅面子。

第二,诸葛亮的内政水平出色。

诸葛亮是刘备的内政大臣,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在成都诸葛亮一方面要维持成都的秩序,另外一方面要调兵遣将、安排粮草到前线支援刘备。

这项工作非常繁杂,一般人根本搞不定。因为成都是刚刚归降不久,人心未定,大家凭什么要给你刘备打工呢?不推翻你就不错了!

结果诸葛亮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刘备能够放心大胆地出去征战,就是因为有诸葛亮在后面给他撑腰。至于周瑜的内政水平,我是没怎么看得出来。

第三,诸葛亮的外交水平很高。

赤壁之战前,孙权的手下们都打算投降,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跑到江东去,向孙权陈述了不能投降的各种理由,最终让孙权下定了决心和刘备结盟对付曹操。

这后来被编成了舌战群儒的经典故事,我觉得真实情况,肯定比舌战群儒还要精彩,只不过后人无缘看到了。真正的智慧,不会只展现在书本上的。

在夷陵之战过后,刘备被活活气死了,孙刘两家本该彻底成为仇敌。但是蜀汉太脆弱了,因此诸葛亮提出了两帝并立,也就是说承认孙权这个皇帝,大家平分天下。并且再次和孙权交好,展现出了他绝妙的外交水平。至于周瑜的外交,我也没看到什么出色的地方。

第四,诸葛亮的文学水平很高。

《出师表》的问世,绝对是三国时期震撼人心的篇章。你可能读过曹操的诗作,但是意犹未尽,因为太短了。你也可能读过曹植的文章,不过辞藻过于华丽,有点腻歪。当你读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肯定会被其中的言语所感动。

诸葛亮的作品传世的不多,但是《出师表》这一篇文章,就足以把后世中学生折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因为这篇文章的要求是朗读并背诵全文!请问还有谁在古文界能比诸葛亮狂?好像只有苏轼的古文也是需要全文背诵的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这篇文章写得的确好,因为太感人了。此外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是流传千古,虽然短小,但是精干。反观周瑜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吧?

总结:诸葛亮是全才,周瑜是偏才。

所以说诸葛亮是把控全局的人物,他不应该着眼于某一场战争的胜败,更应该关心战略上的布局。可惜关羽的襄樊之战、刘备的夷陵之战,彻底将诸葛亮的战略布局给打乱了,甚至让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带兵上战场。

相对来说,周瑜就是个偏才,他专注于军事战争。在战争过程中,他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要是再给他二十年时间,我估计就没孙权什么事儿了。

标签: 周瑜诸葛亮正史厉害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嘉庆皇后儿子为什么没继位(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孩子为皇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上,皇后,继位,嘉庆,孩子,儿子,为什么,自己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皇帝在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文武大臣顿时乱作一团,皇帝死了当然是件大事,但更大的事是尽快拥立新君,一天都耽搁不得。但是,清朝有一个特点,从雍正朝开始,他是没有太子的,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方式。皇帝想让哪个儿子将来接替皇位,并不是将其立为太子,而是写一份诏书,诏书中说明自己死后由某某继任皇

  •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拿现代人的观念,去推断历史人物的想法,比如某位皇后去世后,皇帝没有再立皇后,统统将其归纳为皇帝皇后夫妻情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去世后丈夫不再娶,也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财产问题,比如孩子问题,等等,未必一定就是因为太爱亡妻。同样,古代男人也是

  • 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时期,南宋,杰出,作为,哪个,比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南宋的皇帝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

  •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

  •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艺,李世民,历史,关系,为什么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善祥,皇后,历史,明朝,为什么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

  • 失荆州是蜀国的转折点吗(大意失荆州对蜀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蜀国,转折点,大意失荆州,影响

    三国中忠肝义胆的刘皇叔是笔者最为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认为刘皇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自身国力孱弱,手下的将领特别是诸葛亮已经穷极一生,蜀国在本质上与魏国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笔者并不是完全认同这一种说法,今天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及笔者认为刘皇叔的失败之处-大意失荆州。刘皇叔出身贫寒,刚出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