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皇陵为什么会分东陵和西陵(东陵西陵为什么隔这么远)

清皇陵为什么会分东陵和西陵(东陵西陵为什么隔这么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19 更新时间:2023/12/21 12:15:48

就像一个王朝很难实现父传子一脉到底的愿望,各个王朝的皇帝死后想要葬在一起,似乎也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

西汉9位皇帝都葬在“五陵塬”上,但汉文帝的霸陵和汉宣帝的杜陵却不在其中。唐朝21代皇帝,但关中十八唐帝陵中,加上武则天也只埋葬了19位皇帝,唐昭宗李烨的和陵和唐哀帝李柷的温陵也不在其中。

明朝十六帝,除去建文帝和景泰帝,有陵寝的14位,但明十三陵中只有13位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和明祖陵也不在其中。

而清朝就更奇葩了,十二位皇位,分别葬在了三个不同的地方,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关外三陵

众所周知,清朝入关是在顺治时期,因此顺治之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都是死在了关外,当然他们也就葬在了关外,毕竟那时候他们想葬在中原地区也不太可能,明朝皇帝显然不会同意。

努尔哈赤的陵寝叫做福陵,皇太极的陵寝叫做昭陵(和唐太宗的陵寝一个名),都是葬在了清朝入关前的京城盛京附近。除此之外,还有清祖陵,称为永陵,在满洲老家兴京,埋葬了清朝的六位祖先,不过是衣冠冢。

以上三座陵寝,合称“关外三陵”。

清东陵和清西陵

顺治入关之后,将自己的万年吉地定在了遵化,他的陵寝叫做孝陵。康熙死后,按照子随父葬的传统,将自己的景陵也放在了遵化,这个地方被称作清东陵。

康熙之后是雍正,按说雍正也应该葬在这里,但偏偏雍正就没把自己的泰陵放在遵化,而是另外找了一个地方,在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清西陵。

那为什么雍正要远离祖父和父亲的陵寝,另辟陵区呢?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有人认为雍正的帝位得来不正,民间传言雍正不仅篡改了康熙的遗诏,而且还在康熙的参汤中下毒,使康熙含恨离世。

而且雍正继位之后,对他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对他皇位有威胁的弟兄,或监禁,或杀害。这些事情,到了地下都跟康熙不好交待。

所以为了逃避康熙的惩罚,雍正决定另辟陵区,远离康熙的景陵。

第二种说法是,有人认为雍正自视极高,从不肯屈居别人之下,如果他死后葬在清东陵,那么他的陵寝规模无论如何不能超过顺治和康熙。

而且,清东陵的中心位置已经被顺治占了,他要想搬进来那就得选个偏一点的地方,这是雍正所不乐意的,所以他要另建清西陵,因为在清西陵他是第一个搬进去的,他的陵寝就是首陵,可以占据风水最好的中心位置。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雍正死后把自己埋在了清西陵的泰陵之中。但是,他倒是舒坦了,可他的儿子乾隆可就为难了。

如果乾隆跟着雍正葬在清西陵,那么清东陵的顺治、康熙可就受到冷落了,乾隆一生最佩服最敬仰的就是祖父康熙帝,他当然不愿意康熙的陵寝受到冷落。

但是,如果乾隆葬在清东陵,那雍正怎么办呢?让他的泰陵孤零零在清西陵呆着,没有子孙去陪伴似乎也不太合适,这真是让乾隆为了难。

经过深思熟虑,绞尽脑汁,乾隆终于想出了办法,他为自己的后代子孙定下了一条规矩,“父西子东,父东子西”,也就是说如果父亲葬在了清东陵,那么儿子就要葬在清西陵,反之亦然,如此一来可以使得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寝数量差不太多,也都有后代子孙陪伴。

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他的裕陵放在了清东陵,他的儿子嘉庆的昌陵就在清西陵。再往下,道光本应该在清东陵,但陵寝建成之后,道光发现地宫渗水,便以此为由搬去了清西陵,他的陵寝叫做慕陵。

道光去了西陵,那么他的儿子咸丰当然只好去东陵,但陵寝尚未完工,鸦片战争就爆发了,由于大量的赔款搬空了国库,所以咸丰的定陵就修得马马虎虎,好多材料还是道光当年剩下的。

咸丰死后,就是同治帝了。同治虽然在位13年,但他继位时才6岁,死的时候才19岁,没想到自己会死这么早,所以他既没有在东陵选定吉地,也未在西陵选定吉地。

直到他突然驾崩之后,才仓促在东陵找了个地方,开工给他修建陵寝,定名为惠陵。惠陵自光绪元年动工,至光绪四年建成,同治才得以搬进去。

按照乾隆定下的规矩,同治是应该葬在清西陵的,但慈禧太后做咸丰的妃子,她死后是必须要和咸丰合葬的,事实上她和慈安太后的陪葬陵就在定陵东侧,称为定东陵。

出于私心,慈禧想着自己死后也能经常看到儿子同治,所以就破坏了乾隆的“昭穆之制”,将同治的陵寝放在了东陵,反正当时她的权力最大,谁也不敢反对。这样,慈禧太后和丈夫、儿子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同治之后的光绪,按照制度,将自己的崇陵放在了清西陵。光绪之后,就是溥仪了,这个大家都知道,死后火化了,骨灰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95年,开发商在清西陵搞了个华龙皇家陵园,就把溥仪的骨灰搬过去了,说是可以拉动旅游业,我对此也只能呵呵了。溥仪的墓地挨着光绪的崇陵,但已经不能成为陵了,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公墓而已。

综上所述,清朝十二位皇帝,葬在关外的是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

葬在清东陵的,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

葬在清西陵的,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

标签: 西陵皇陵分东陵为什么这么

更多文章

  • 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承乾虽然被唐太宗废为庶人,但他的孙子却在唐玄宗时期做到了宰相,并且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李承乾得以陪葬昭陵,算是了了李承乾的一桩心愿。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14个儿子,但嫡子只有三个,即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其中,李承乾还是李世民的长子,所以作为嫡长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快就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对

  •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水师,马尾海战,福建,全军覆没,见死不救,北洋,为何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的表现简直让人喷饭,镇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主动跟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事儿可能自打有人类以来,没有第二个国家做得出来。在陆战上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刚打出来的民族自信心,一眨眼功夫又被李鸿章搞没了。以至于左宗棠拍着桌子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

  •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是谁(汉武帝为何赐死钩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夫人,赐死钩弋,为何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在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场祸乱涉及到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皇后和太子刘据。这两母子在这场祸乱中丧失了生命,汉武帝也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就不会有后来的钩弋夫人和刘佛陵的什么事。钩弋夫人的出场具有神话色彩,传说

  • 三国正史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瑜,诸葛亮,正史,厉害,三国演义

    其实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喜欢周瑜的会觉得周瑜更胜一筹,真懂诸葛亮的,便会觉得诸葛亮更厉害一些。从陈寿写的《三国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远胜周瑜的。因为他给诸葛亮单独列传了,而周瑜的传记却跟鲁肃、吕蒙挤在一起。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陈寿看来,周瑜的实力和鲁肃、吕蒙是相当的,却

  • 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嘉庆皇后儿子为什么没继位(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孩子为皇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上,皇后,继位,嘉庆,孩子,儿子,为什么,自己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皇帝在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文武大臣顿时乱作一团,皇帝死了当然是件大事,但更大的事是尽快拥立新君,一天都耽搁不得。但是,清朝有一个特点,从雍正朝开始,他是没有太子的,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方式。皇帝想让哪个儿子将来接替皇位,并不是将其立为太子,而是写一份诏书,诏书中说明自己死后由某某继任皇

  •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拿现代人的观念,去推断历史人物的想法,比如某位皇后去世后,皇帝没有再立皇后,统统将其归纳为皇帝皇后夫妻情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去世后丈夫不再娶,也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财产问题,比如孩子问题,等等,未必一定就是因为太爱亡妻。同样,古代男人也是

  • 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时期,南宋,杰出,作为,哪个,比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南宋的皇帝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

  •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