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6 更新时间:2023/12/24 10:40:48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拿现代人的观念,去推断历史人物的想法,比如某位皇后去世后,皇帝没有再立皇后,统统将其归纳为皇帝皇后夫妻情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去世后丈夫不再娶,也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财产问题,比如孩子问题,等等,未必一定就是因为太爱亡妻。

同样,古代男人也是如此。妻子死后续弦,可能是为了传宗接代,也可能是受其父母的压力,未必就是不爱亡妻。而在帝王之家,是否另立皇后,还要有政治上的考量,情况更加复杂。

朱元璋留给我们的印象,向来是刻薄寡恩,当年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被他杀了个七七八八;侍奉他多年的老宦官,只因无意中谈及国事,便被立即处死。

朝廷任命的官员,只要违反了他的禁令,统统杀掉……唯一能够让朱元璋真心以待的人,或许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妻子马皇后,另一个是他和马皇后的长子朱标。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至死没有再立皇后,那么真的是因为他太爱马皇后吗?

毫无疑问,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感情之深,在历代王朝中也是不多见的,这当然是朱元璋没有再立皇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时候,被郭子兴看中,留在身边做了亲兵,并且把自己的养女马秀英许配给他为妻,对朱元璋来说,以他当时的身份,能够娶上老婆就算烧高香了,更何况还是颇有的地位的郭子兴养女,实打实的攀了高枝。

但是马秀英却没有小姐做派,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非常贤惠,时时处处为朱元璋考虑,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朱元璋被关入监狱的时候,马秀英为了给他送饭,怕凉了,将刚刚烙好的热饼贴胸藏着,为此甚至烫伤了皮肤,令朱元璋大为感动。

应天保卫战的时候,面对来势汹汹的陈友谅大军,不少官员、居民都在准备逃跑,这时候马秀英把自己的金帛全都拿出来犒赏士兵,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种患难时的感情,是在朱元璋发迹之后无法体会到的,尤其是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无论身边的女人多么殷勤、多么贤惠,都无法和陪朱元璋一路走来的马秀英相提并论。

当然,马秀英在成了马皇后之后,也无愧于“一代贤后”之名,如果评中国历史上最贤惠的皇后,马皇后绝对名列前五。她亲自照顾朱元璋的饮食起居,为的是怕其他人伺候不好,不放心。

马皇后不干涉政事,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尽量劝朱元璋少杀人,李文忠、宋濂等众多大臣正是靠了马皇后的规劝才得以活命。

除此之外,宫中的宦官、宫女、妃嫔在受到责罚时,也往往是马皇后出面求情。总之,因马皇后一言而活命的人很多。

另外,马皇后以身作则,勤俭持家,还爱惜人才,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完美。

最关键的是,所有的事情,马皇后都是从朱元璋的角度出发去做的,保下大臣是为了大明的江山,保下宫女、嫔妃是为了朱元璋的名声,勤俭持家是为了给朱元璋省钱……

总之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朱元璋好,这一点朱元璋心知肚明。

这样的一个女人,陪着朱元璋走过了三十年,陪着朱元璋从一个小小的亲兵,一步步成长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其地位绝对无人可以替代。

而马皇后所表现出来的贤惠、大度、睿智,在朱元璋看来,也没有哪一个嫔妃能够比得上,这些是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没有再立皇后的第一个原因。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我认为起码还有三个。

第一个,如果另立皇后,势必要大封后族,这将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从而打破当前的政治平衡。

马皇后去世时,胡惟庸党案刚刚结束不久,朝中受牵连的大臣极多,株连人数达一万五千多人,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局势十分敏感。在这个时候大封后族,极有可能“按下葫芦浮起瓢”,这是朱元璋不想看到的。

有人说,册立皇后,不封后族不行吗?理论上当然可以,但实际上很难做到,一来皇帝怎么也要给皇后一点面子,二来大臣们也会不断奏请,于情于理都很难驳回。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曾想寻找马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马皇后坚决拒绝了数次,才最终没有进行,其他人可未必有马皇后这么高的觉悟。

第二个,如果另立皇后,那么等朱元璋去世后,新皇后必然以嫡母身份晋为皇太后,对新皇帝来说,无形之中多了一道枷锁。

马皇后去世时,太子朱标还活着,在朱元璋看来,在他死后朱标是理所当然的继位者。朱元璋对朱标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朱标能够带领大明帝国走向辉煌。

如果他另立皇后,那么新皇后大概率是会死在他之后的,也就是说当朱标继位后,新皇后就会变成皇太后,压在朱标头上。想到历史上的种种太后专权的教训,朱元璋当然不希望朱标受到太后的掣肘。

至于十年之后,朱标去世,朱元璋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后,就更不可能册立皇后了,本来孙子继位就多了很多变数,如果再增加一个太皇太后,朱允炆的皇位就更坐不稳了。

第三个,如果另立的皇后有儿子,那么这个儿子就会变成嫡子,多增加一个觊觎皇位的人,让朱元璋觉得很头疼。

在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几个嫡子之间就开始明争暗斗,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各自施展手段,争夺太子之位,这让朱元璋伤透了脑筋。

而如果新立的皇后有儿子的话,按照古代礼法,新皇后所生的儿子也自动升为嫡子,也就又多了一个皇位竞争者。

可怕的是,新皇后必然向着自己的亲生儿子,想方设法打击马皇后所生的儿子,双方势必要斗个你死我活,无论哪方获胜,哪方失败,都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也不少。

综上所述,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皇后去世后,皇帝并不会再立新皇后,并不完全是因为对原皇后的感情太深,而是出于之对全局的考虑,不能另立新皇后。

比如清朝康熙的第三位皇后佟佳氏,主持后宫十多年,但直到临死的前一天才被立为皇后,为的就是避免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

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去世后的十三年里,也没有再立皇后,也是因为以上的原因。

如果说康熙和赫舍里皇后、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深厚,那么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后王有容去世后的三十八年时间里,玄宗先后宠爱惠妃、杨贵妃都到了极点,但却总不肯立为皇后,总能说明问题了吧。

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没有再立新皇后,除了他和马皇后的深厚感情之外,担心影响当前的势力平衡、影响将来的新君继位以及担心新皇后参与皇子争储,也都是很重要的原因。

具体哪一个所占的比重更大,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具体到朱元璋来说,我觉得他可能主要是担心影响将来新皇帝掌权吧。

标签: 朱元璋马皇后

更多文章

  • 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时期,南宋,杰出,作为,哪个,比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南宋的皇帝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

  •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

  •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艺,李世民,历史,关系,为什么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

  • 明朝皇后胡善祥为什么被废(历史上胡善祥是谁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善祥,皇后,历史,明朝,为什么

    胡善祥被废,无论是宣宗朱瞻基,还是张太后,还是朝中大臣们,甚至包括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她是受了委屈的,所以都很同情她,宣宗晚年也以“少年事”表示后悔。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炽定为接班人,其中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所以他对这位皇太孙格外上心,甚至精心为其挑选了个媳妇。永乐十五年,朱棣下旨

  • 失荆州是蜀国的转折点吗(大意失荆州对蜀国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蜀国,转折点,大意失荆州,影响

    三国中忠肝义胆的刘皇叔是笔者最为喜欢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普遍认为刘皇叔最后失败的原因是自身国力孱弱,手下的将领特别是诸葛亮已经穷极一生,蜀国在本质上与魏国有着天地一般的差距.笔者并不是完全认同这一种说法,今天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及笔者认为刘皇叔的失败之处-大意失荆州。刘皇叔出身贫寒,刚出场的时候

  • 中山靖王刘胜有几个儿子(刘备说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儿子,之后

    中山靖王刘胜,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第一个原因,自然是他有120个儿子,这数量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是抓超生的重点打击对象。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后代里,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刘备的开场白永远是开口脆:汉景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刘备,那时候认一个有名气的老祖宗十分重要。

  • 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谁的官大(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四大名臣,并称,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晚清

    所谓“晚清四大名臣”有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就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种说法。这四个人都是晚清时期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功有过,对他们的评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曾国藩,往前推二十年,曾国藩的形象是“剿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而现在曾国藩则几乎是以圣人的形象出现在网络

  • 吕蒙杀关羽回去第二天就暴毙了(三国吕蒙之死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暴毙,吕蒙杀,原因,回去,第二

    公元219年十二月,吕蒙白衣渡江,端了关羽的大本营,导致关羽兵败被杀。擒杀一代名将关羽,是吕蒙的人生巅峰,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却不料仅一个月之后,吕蒙突然发病,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吕蒙之死,是非常奇怪的,在历史上也一直都有争议,传说故事都很多。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关羽的英雄形象,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