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全军覆没,为何北洋水师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64 更新时间:2023/12/5 3:47:53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的表现简直让人喷饭,镇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主动跟法国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事儿可能自打有人类以来,没有第二个国家做得出来。

在陆战上已经取得了几次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不平等条约?刚打出来的民族自信心,一眨眼功夫又被李鸿章搞没了。以至于左宗棠拍着桌子大骂: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儿!

于是乎很多人就跑出来为李鸿章叫屈,为啥叫屈?因为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取得了一定胜利,可海上作战福建水师可是全军覆没了!这个时候不签条约,更待何时?

这种理由偏偏小孩子还行,也不想想当时主持福建水师的人是谁?是李鸿章昔日的幕僚张佩纶!再加上李鸿章不愿让北洋水师南下救援,这么多雷摆在这儿,要是不快点签约结束这件事儿,李鸿章集团可能要彻底完犊子!

一、张佩纶需要为马尾岛海战负主要责任。

张佩纶他爹是安徽按察使张印塘,在那个年代跟安徽沾亲带故,那就等于是跟李鸿章成了死党。所以张佩纶考上进士以后,就跑来跟着李鸿章,成了他的幕僚。

跟着李鸿章混,想不升官都是一件难事儿。因此张佩纶在法国侵略越南的时候,主动上书要求对付法国,是主战派的成员之一。

再加上李鸿章的极力推荐,所以张佩纶担任了船政大臣,负责福建水师的主要工作。这下子麻烦事儿来了。

由于陆战上法军吃了亏,所以他们打算在海战上找回一点自尊心。所以法军便将海军开到了马尾港。显然是要针对清朝的福建水师。

可这个时候清朝的态度却是:敌不动我不动!而张佩纶作为一线指挥官,居然丝毫不知变通地要求下属们:只有看到法军开火了,我们才能反击!

也就是说,即使法军的舰队都开到你跟前,如果他们不开火,你就不能对他们发起进攻。这不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了?这种命令让福建水师的将士们丝毫没有安全感。

法军那边还算讲道理,提前4个小时送来了战书。可是张佩纶拿到战书的时候,已经过去2个小时了,谁在里面搞事情就不知道了。

时间压根就来不及准备,所以张佩纶居然莫名其妙安排了一艘船去法军那儿申请延迟开战。大哥啊,你当这是过家家呢?你说延迟就延迟?

法军一看,哟嗬?提前开战来了?于是法军直接把前来申请延迟开战的船只给打沉了,顺便直接发动了战争。

张佩纶当时在干嘛?他听到炮响以后,居然带头第一个跑路了!大哥啊,你是最高统帅,你跑了,这些舰队咋整?

结果我们都知道这场马尾港海战,福建水师11艘战船全部被击沉,若干将士丧命。可张佩纶却只是被革职,并没有被杀头。没多久又成了李鸿章的幕僚,要不是甲午海战战败了,这哥们还能在清朝官场混下去。值得一提的是,张佩纶便是张爱玲的爷爷。

二、李鸿章为何不救福建水师?

第一,李鸿章认为南方的水师力量足够对付法军了。

那个时候北方只有北洋水师这一支海军力量,可南方却有福建船政水师和南洋水师这两支力量,他们俩加起来实力远超当时的北洋水师。

所以说在李鸿章看来,如果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合伙都打不过法军的话,那他的北洋水师去了也无济于事。等于说李鸿章觉得南方的海军力量已经够强大了。

第二,李鸿章觉得北方的海军防务责任重大。

那个时候的北洋水师,还远没有后来甲午战争时强大,所以如果出动主力舰队前往南方的话,那就等于是把北方的防务给搁置了。

光靠留在渤海湾的那几艘蚊子船,压根就不足以对付其他国家的水师。如果北洋舰队南下,一旦北方出了事情,李鸿章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毕竟南方战败,无关痛痒,可是一旦北方战败,那清朝的朝廷可就要跑路了!到时候动摇的不就是清朝的国本嘛!

第三,李鸿章存有私心,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北洋水师冒险。

这是人之常情了,北洋水师说到底就是淮军演变来的。李鸿章就是靠淮军发家致富的,所以说北洋水师就是李鸿章的政治依靠。

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握在自己手里,那他在清朝那儿说话腰杆子都硬得多。此外,左宗棠虽然老朽了,可依旧手握兵权,谁知道他哪天走呢?李鸿章这个时候还在跟左宗棠一较高下。

如果北洋水师南下出了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李鸿章失去了政治资本,将来还怎么在清朝混下去?

三、各人自扫门前雪。

这或许就是李鸿章当时的想法,他觉得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清楚了就不错了,出了渤海湾,那就不是李鸿章该管的地方了。

南方的战事,那是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要负责的,绝不是他北洋水师应该擅自插手的。所以李鸿章丝毫救援的念头都没有。

表面上看北洋和南洋都归清朝朝廷管辖,实际上他们压根就是李鸿章和沈葆桢自己的人马。南洋水师还好说一点,是左宗棠先办,后来交给沈葆桢继续办的,所以清朝更好掌握。可北洋水师完完全全就是李鸿章自己操办的,自然也就全听李鸿章一个人的了。

虽说后来李鸿章还象征性地派了两艘船去,可惜人家早就打完了,这两艘船压根就没有见到法军舰队。

总结:团结才是必胜之道。

从中法战争的海上之战中,我们就能看得出,清朝内部派系林立的可怕之处。哪怕是办理水师,都要分成南洋和北洋,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比如说平定太平军时,曾国藩创建湘军,左宗棠搞了个楚军,而李鸿章又回家搞了个淮军。这么多派系最后没有团结在一起,而是各自为政。

一旦遇到足够强大的对手时,这些派系不仅没有团结在一起,反倒是想着扳倒其他派系,你说能打赢什么对手呢?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钩弋夫人是谁(汉武帝为何赐死钩弋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夫人,赐死钩弋,为何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在征和二年(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场祸乱涉及到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皇后和太子刘据。这两母子在这场祸乱中丧失了生命,汉武帝也失去了两个最重要的亲人,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发生,就不会有后来的钩弋夫人和刘佛陵的什么事。钩弋夫人的出场具有神话色彩,传说

  • 三国正史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瑜,诸葛亮,正史,厉害,三国演义

    其实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喜欢周瑜的会觉得周瑜更胜一筹,真懂诸葛亮的,便会觉得诸葛亮更厉害一些。从陈寿写的《三国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远胜周瑜的。因为他给诸葛亮单独列传了,而周瑜的传记却跟鲁肃、吕蒙挤在一起。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陈寿看来,周瑜的实力和鲁肃、吕蒙是相当的,却

  • 历史上李承乾有几个儿子(唐朝李承乾的后代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承乾,简介,后代,历史,儿子,唐朝

    李世民对老爹李渊的儿子们够狠,对兄弟的儿子们也够狠,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方式。可是对自己的儿子,他却下不去手。太子李承乾脑子发昏,居然发动了叛乱,最终被李世民镇压。按照罪责,李承乾必死无疑。可是李世民舍不得啊!他含着泪把那帮支持李承乾叛乱的大臣都给杀了,唯独放过了李承乾。别以为李承乾有啥好日子过,死罪可

  • 嘉庆皇后儿子为什么没继位(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孩子为皇上)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上,皇后,继位,嘉庆,孩子,儿子,为什么,自己

    嘉庆二十五年,仁宗皇帝在避暑山庄突然驾崩,文武大臣顿时乱作一团,皇帝死了当然是件大事,但更大的事是尽快拥立新君,一天都耽搁不得。但是,清朝有一个特点,从雍正朝开始,他是没有太子的,采取的是秘密立储的方式。皇帝想让哪个儿子将来接替皇位,并不是将其立为太子,而是写一份诏书,诏书中说明自己死后由某某继任皇

  • 朱元璋在马皇后死后为啥没立皇后(马皇后与朱元璋谁先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现代很多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拿现代人的观念,去推断历史人物的想法,比如某位皇后去世后,皇帝没有再立皇后,统统将其归纳为皇帝皇后夫妻情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即便在现代社会中,妻子去世后丈夫不再娶,也会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财产问题,比如孩子问题,等等,未必一定就是因为太爱亡妻。同样,古代男人也是

  • 南宋最杰出的皇帝是哪个(南宋时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时期,南宋,杰出,作为,哪个,比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南宋的皇帝是一群享乐的自我催眠主义者。但有一位南宋帝王,可以说是赵家少有的明君能人,胸怀抱负而不得,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史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是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公元1162年,80多岁宋高宗赵构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

  • 林冲武松鲁达哪个官职更大(林冲教头相当于什么官衔)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官衔,教头,松鲁达,官职,林冲武,相当,哪个,什么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松是都头,鲁达是提辖,这三个人的官职都很低。先说一下“八十万禁军”。北宋时的禁军,其实就是指国家正规军,并非保卫京师或皇宫的皇帝私军。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禁军的拥护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当上的皇帝。赵匡胤吸取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决心将天下兵

  • 内阁首辅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哪个权力高(分别相当于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监掌,司礼,首辅,印太监,内阁,权力,相当,哪个,分别,什么

    众所周知,明朝的宦官权力很大,但大到什么程度,很多人并不了解,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依仗着皇帝的宠信才能胡作非为,其实不然,明朝的宦官在制度上还是要压文臣集团一头的。明朝管理内廷事务的衙门共有十二个,合称“十二监”,比如管马匹的就叫御马监,管皇帝衣服的就叫尚衣监,每个衙门的最高负责人称为“掌印太监”。除此

  • 罗艺为什么要反李世民(历史上罗艺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艺,李世民,历史,关系,为什么

    罗艺是隋唐历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但他在民间演义故事中,和真实历史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演义中罗艺是大唐忠臣,而历史上则是举兵造反的叛臣,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罗艺呢?在《隋唐演义》等故事中,罗艺本是一个街头卖艺的落魄之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隐居的姜老员外看中,招为上门女婿,生下了长子罗松。姜员外将

  • 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几岁被谁害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真相,曹操,死亡,儿子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江山一时多少豪杰!然而,众多豪杰的后代,却大多都不成器。刘备的儿子刘禅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孙权的儿子孙亮更不行,被人废掉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在袁绍死后内斗,将河北之地拱手让给了曹操,其他如刘表的儿子刘琮、刘錡,刘焉的儿子刘璋……似乎一个比一个窝囊。在这其中,唯一能够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