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朝多少年历史(中国周王朝一共存在多少年时间)

周朝多少年历史(中国周王朝一共存在多少年时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0 更新时间:2023/12/31 20:21:15

在中国古代所有朝代当中,周朝的存在时间是最长的,周朝一共传国君32代,享国791年。

这个国祚是极其惊人的,要知道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汉唐两代,一个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另一个享国四百零五年。

而两个朝代加一起还没有周朝的国祚长。至于其他朝代,国祚更是短暂,达到两三百年的都已经可以称作寿命长了。

武王伐纣之后,商朝灭亡周王朝成为了中华大地的统治者。如果将西周和东周的年代都算上,周朝的国祚有着790年,是我国历史中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为什么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寿命之长,就连后面的封建制国家都无法相比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下周王朝长寿的原因在哪里吧。

首先从国家制度上来看,周朝采用的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种形式和商朝时期也没什么不同,依旧是周国当老大。

其他诸侯国做小弟,但有一点不同的就是商朝的那些诸侯国,大都是原先各自建立起来的。只是因为当时商国的强大所以才以商国为尊,这样的局面最大的弊端。

就是一旦遇到涉及某些诸侯国的权力利益等问题,他们就很容易心生异念。

商朝末期,在商国逐渐衰弱和君王不明智的统治之下,大多数的诸侯国全都选择了背叛投入了周国的阵营之中。支持势力的流失,也导致了商周对峙天平的倾斜。

为商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而宗法制则是以父系氏族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公贵族以血缘关系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虽然在夏朝就已经形成,但是到了周朝才算是发展完备。

周武王称天子,除了他的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就被封为诸侯;各自赐予封地,建立诸侯国。长子一脉就是周室的大宗,其他儿子就是小宗。

小宗的诸侯国听从于大宗的领导,在血缘关系的维持下是相对稳定的。各个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又是大宗,他们的孩子再分成小宗。

宗法制就是用这样大环套小环的方式,把周朝统治的领土牢牢套在一起的。

不仅是周室自己的后人,那些开国元勋、重要大臣、在建立了极大的功勋之后也会被封为诸侯,建立自己的诸侯国。就像姜子牙他就被封到了齐地,建立了齐国。

第一点,这样的形式看上去和当今世界的某些国家差不多,具体是哪些国家我们就不说明了。但分封制也有它的弊端,就是随着那些诸侯的后人越来越多。

分封出去的小宗也会越来越多,后续建立的诸侯国也就越来越多。但是天下的土地只有那么多,没有谁会愿意割出自己的领地,去让别人建立新的诸侯国。

于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各个诸侯国之间开始为了争夺领地;展开了争斗。但好在他们的目标不会针对周国,毕竟那是天下共主。

周国也就在保证了自身地位的同时,还能坐山观虎斗。而周国也乐得看个热闹,反正只要保证我自己没事,你们爱怎么争是你们的事。

况你们互相竞争耗损国力,最后占便宜的还是周国。只要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处于权力中心的周王朝都可以稳坐泰山;所以别看天下一直并不太平但周王朝的统治却稳定了下来。

第二点,周王朝及时在东部地区建立了政治军事的存在,一开始是为了防范殷商遗民的反叛,但是却因此给自己留下了缓冲的余地。

这也使得后来西周被犬戎攻破了都城,可以立即把王室东迁建立东周,继续统治不然周朝的寿命也只能停留在276年上了。

第三点,周朝建立的礼乐制,从天子到庶民都必须遵守。可以说礼乐制是周朝统治的化基础,也影响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就连后世的孔子都对礼乐制称赞不已:简单来说礼乐制就是各个阶层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在贵贱长幼之间也要有明显的区别。

例如说一个人死了怎么称呼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平民和奴隶叫去世士族叫不禄、卿大夫叫卒、诸侯叫薨、天子叫驾崩,而人死后的一系列丧事在礼乐制中叫做凶礼。

除此以外还有吉礼、军礼、宾礼、嘉礼等一系列规定,以此达到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目的。站该怎么站,坐该怎么坐,行礼又应该是怎样的。

都是有着标准要求的,中国能称为礼仪之邦和周朝开始实行的礼乐制有着密切关系。礼是判断德的标准,合乎于礼才是德。德是行为的原动力,所以周礼是以德为核心构造的。

人类社会秩序甚至可以说礼乐文化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

一直到今天,我们也总能看到身边的长者说着那些不成文的规矩;抱怨着有些年轻人已经不再懂得当年的礼法,年轻人觉得他们思想老旧,他们也觉得年轻人丢了传统。

到底谁是谁非?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让我们说回正题。礼乐制的实施成为了周王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形成了文化共识这种共识。

极大加强了其他诸侯国对周王朝统治的认同,也保证了周王朝的统治稳定。

第四点,周王朝并不过分强大的王权,很容易把自身放到一个虚君的位置,就像是现今的日本天皇已经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至于政治管理和国家统治,自有一套政府班底去完成,这就出现了日本首相频频换天皇。

相传几千年的独特风景,当时周王朝的情形,有些类似各个诸侯国相对的自主权是很高的。

至少在自己的封地里诸侯的权力甚至大过周天子。。

这种形势也就使得不会有哪一个诸侯去轻易篡夺王位。权诸侯们也不傻,平时进贡称臣又没什么损失;关键时候还是自己说了算,当真和别的诸侯国打了起来周王朝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随你们折腾,可如果哪个诸侯真的把周天子的位子抢了。

他可能会瞬间变成天下共讨的敌人,别说自己活不长久;自己的国家也会遭到灭顶之灾,既然这样哪个诸侯会无聊到找周王朝的麻烦啊。

诸侯国的自主权很大,看似是周天子没有控制能力,其实恰好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何况周天子强大的时候同样对诸侯国有着约束能力。

通过这几点分析,来看周王朝能够长命的原因。在于分封制形成的诸侯牵制局面,以及礼乐制度下形成的认同感。

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控制,不得不说周王朝这种统治方式其实还是很聪明。但是随着时代在进步,其中的一些弊端也就慢慢显现了出来。

这也就导致了后来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之后,形成了春秋战国的局面;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大小诸侯国达到了数百个之多,在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就有一百七十余个。

当其中一些发展成了颇具实力的强国之时,天下也就不再是周天子能控制的了。

那时候的几大强国已经足够改变天下大势,周天子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虚摆设,也就更没有谁把他放在眼里了。但也不得不说,周王朝的统治方式还是有着积极一面的。

尤其是礼乐制的形成,可以说没有礼乐制也就不会有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我们留下如此多的珍贵文化遗产了。

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实施,必然是要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和文明进程的;没有哪一种制度是绝对万能的,只有相对于当时是否契合。

而历史的发展规则就是时代的更迭和朝代的更替,就算是周王朝有着近800年的寿命也总有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当我们回看中华历史的时候,用一种更加客观的态度去审视她,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感悟您说是不是呢?

提到古老的中华文化有两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不得不说那就是酒和茶。在中华历史中酒和茶早已超越了本身的物质价值,变成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所在。

不知道您在生活中是不是喜欢饮酒品茶,那么您对酒和茶中文化历史又了解多少呢?您知道哪些相关的传说和知识呢?

标签: 王朝周朝历史中国存在时间多少一共

更多文章

  • 关于三国演义人物绰号(盘点整理三国中经典人物的绰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绰号,盘点,经典,整理,关于,三国演义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难得的历史演义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欢迎。其中很多知名故事,比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我们至今耳熟能详。《三国演义》里有很多人物,一个个个性鲜明,爱憎分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比如被鲁迅称为智绝的诸葛亮、义绝的关羽

  • 历史上农民起义有哪些(说说自古以来著名的农民起义)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农民,起义,历史,自古以来,著名,说说,哪些

    宋朝重文轻武,文明程度很高,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可是即使如此,宋朝也发生过很多次起义,我们选几个代表性的说一说。王小波和李顺起义发生在宋初,当时在位的是宋太宗。起义的原因是因为土地问题。还是在唐末的时候,很多唐朝的贵族都到了四川去躲避灾祸。四川是天府之国,一直很富庶。这些贵族到了四川之后,开始抢占农

  • 历史上洪熙官与方世玉结局(洪熙官方世玉的真实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洪熙官,方世玉,官方,历史,结局,故事,真实

    古装动作电影《洪熙官之魔门妖女》已经网络视频平台上映播出了,该片由张迪财执导,谷尚蔚、赵文卓、杨韵然、赵静沛、岳冬峰等人联合主演。主要讲述了洪熙官为护卫少林寺藏宝图,惨遭各路追杀,与师弟方世玉兄弟齐心肝胆相照,智斗魔门妖女的故事,展示了充满魅力的中国功夫与侠客精神!洪熙官的故事大家一定不陌生,李连杰

  • 武则天为什么掐死自己女儿(历史上武则天杀了亲生女儿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天杀,女儿,武则天,历史,亲生,为什么,自己

    如果武则天真的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只要她自己不说,请问后世的史学家们是如何知道的?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书中所说的也未必全是事实。中国的传统,是后人给前人修史,清朝给明朝修史,明朝给元朝修史,元朝给宋朝修史,而记载唐朝的历史书籍,主要有四本,分别为《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以及《资治通鉴》

  • 古代嫡子长子庶子的区别(古时候嫡长子地位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庶子,嫡长子,嫡子,地位,区别,古时候,古代

    古代男子可以娶一个妻子,还可以同时纳多个小妾。和妻子所生的儿子都称为嫡子,嫡子中最先出生的那个,称为嫡长子。和小妾所生的儿子都称为庶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只要是男子的第一个儿子,就称为长子。如果这个长子是庶子的话,还必须加一个前缀,称为庶长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男人的这个妻子是原配,还是后来娶的,

  • 和硕公主跟固伦公主的区别(是谁的孩子,哪个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固伦,地位,和硕,区别,孩子,哪个

    近年来受清宫电视剧的影响,乾隆的后宫大火,尤其是令妃魏佳氏更是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令妃和乾隆共生有四子二女,其中第二个儿子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但今天我们要说一说令妃的两个女儿,因为这两个女儿一个被封为固伦公主,一个被封为和硕公主。固伦公主跟和硕公主有什么不同呢?在满语之中,固伦是国家的意思,和硕是

  • 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灭,司马氏,司马懿,后代,历史,东晋,为何,灭族

    我一直以为刘裕的名气很大,毕竟是南朝的开国之君嘛。但后来跟朋友们聊起来,才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刘裕是谁。其实,刘裕的来头很大,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代孙。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刘裕这一代,早就没有了皇家的气派,生活艰难,是典型的没落

  • 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死前为何要下令杀樊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杀樊哙,刘邦,下令,为何

    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此话不为过。但刘邦在临死之前最后一道命令,却是让陈平和周勃去杀死樊哙。这是为什么呢?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在刘邦造反之前,两人就是很好的朋友。刘邦起兵反秦时,樊哙和萧何、曹参一样,都是第一批拥立刘邦的功臣。在之后的战斗中,樊哙多次立下大功,爵位和职位也越来越高。到刘邦入关灭

  • 晚清四大名臣为什么都是汉族(晚清是被汉人重臣控制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名臣,重臣,汉人,控制,晚清,为什么,汉族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谁?其实这种说法压根不准确,应该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就算是这样,也是有两种说法的:第一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第二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相对来说,第一个版本是大家更容易接受的,因为李鸿章和张之洞更加有名气一些。而胡林翼和彭玉麟虽然也是湘军重要将

  • 晋武帝为何传位给傻儿子(晋武帝的儿子昏庸无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武帝,传位,儿子,昏庸,无能,为何

    毫无疑问,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傻子,可为什么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会立这个傻儿子为太子呢?表面的原因,是因为司马炎看中了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觉得这个孙子很聪明,能够兴盛晋朝,所以想通过传位给司马衷,间接的传位给司马遹。据说司马遹幼年聪慧,五岁的时候,公众晚上失火,众人都惊慌失措,唯独司马遹拉着司马炎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