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武则天为什么掐死自己女儿(历史上武则天杀了亲生女儿吗)

武则天为什么掐死自己女儿(历史上武则天杀了亲生女儿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52 更新时间:2023/12/15 7:05:34

如果武则天真的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只要她自己不说,请问后世的史学家们是如何知道的?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书中所说的也未必全是事实。

中国的传统,是后人给前人修史,清朝给明朝修史,明朝给元朝修史,元朝给宋朝修史,而记载唐朝的历史书籍,主要有四本,分别为《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以及《资治通鉴》中的唐史部分。

其中《旧唐书》和《唐会要》成书于唐朝之后的五代时期,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于北宋时期。

查阅资料即可发现,在较早成书的《旧唐书》和《唐会要》中,丝毫未提及武则天杀女之事,只说安定公主“暴卒”。但在北宋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中,则明确记载了武则天杀女一事。

根据记载,武则天入宫之后,被封为昭仪,很快就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宠爱,威胁到了王皇后萧淑妃的地位,为此三人经常相互攻讦,在李治面前说其他两人的坏话。

654年,武则天在为李治生下第五子李弘之后,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后来的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李治的第一个女儿,自然格外疼爱。

王皇后身为皇后,自然也是安定公主的嫡母,所以也很喜欢安定公主。有一天,王皇后去看望尚在襁褓之中的安定公主,武则天不在家,王皇后逗弄了一会孩子之后,起身离开。武则天马上偷偷出来,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再用被子盖住。

过了一会,李治也来看望女儿,揭开被子,却发现女儿已死,顿时大怒,下令立刻追查。通过询问宫中的宫女和宦官,都说只有王皇后来过。李治大怒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啊!”

王皇后虽然没有做过此事,但却无法自证清白。“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很显然,按照《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这是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设下的一个陷阱,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再嫁祸给王皇后,为的就是争夺皇后之位。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也就证明了武则天不仅心机深沉,而且心地狠毒。

在这里,我就想问,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只要武则天自己没亲口承认,欧阳修、司马光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而武则天如果真的做了这件事,那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对人说出口的。岂非是自相矛盾?

可以肯定,司马光也好,欧阳修也好,对这件事的描写都是出于推测,而推测的基础,则是首先认定武则天是一个“坏女人”。

在正统的史学家眼中,武则天篡夺了唐朝李室的江山,绝不是正统,这样一个人必定是劣迹斑斑,她的地位和权力一定是通过卑劣的手段得来的,这才有了武则天杀女一事的记载。

其实,武则天杀女陷害王皇后之事,漏洞极多。

首先,安定公主是李治的第一个女儿,十分疼爱,恐怕宫中伺候照顾她的人不在少数,绝不可能让安定公主一个人呆在屋子里。

王皇后来之前和走之后,都一定会有宫女照顾公主,怎么可能这么长时间没人去看一眼公主的死活呢?期间只要有一个人看过一眼,都可以洗脱王皇后的嫌疑。

其次,李治虽然治国才能不算突出,但却绝不是个糊涂之人,不可能如此轻易相信王皇后就是杀害安定公主的凶手。

并且李治当时只是追问了宫中的太监和宫女,就马上确定了王皇后是凶手,事后也没有深入追查,实在不符合常理。

再次,武则天和李治的长子李弘当时不过刚刚一周岁,如果王皇后因为嫉妒,要对武则天下手,选择的对象无论如何不应该是安定公主,而应该是李弘才对。

毕竟当时武则天的其他儿子还没出生,李弘就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武则天没有儿子,那么她的地位将会大大下降。如果只是失去女儿,则对武则天的地位没有影响。

王皇后没有理由对安定公主下手,这一点不会没有人想到。既然王皇后的杀人动机不充分,那么武则天的陷害就有可能失败,甚至会引火烧身,以武则天的心机,怎么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做如此没有把握的事情呢?

最后,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描述中,细节描写绘声绘色,就连武则天的表情,以及李治的心理活动都好像亲眼所见,可能吗?

北宋距离这一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他们是如何将这一件唐代宫闱秘事了解得如此清楚的呢?

历史上,安定公主之死是在654年,而王皇后被废是在655年,之间相差不到一年,后人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进而编造出了武则天亲手掐死女儿陷害王皇后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在李治废后的诏书中,详细说明了废后的原因是以“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并没有提到杀害安定公主之事。

在古代废后是一件大事,皇帝要废掉皇后,理由当然越充分越好,如果真的有此事,无论有没有证据,在废后诏书中一定会提及,为何略过不写呢?

而且王皇后被废之前,李治已经罢免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的中书令之职,被废之后不久,王皇后本人被武则天毒死了,足以说明当时王皇后以及其家族已经完全失势,武则天不可能因为有所顾虑而略过杀女之事不提。

此外还有一个反证,那就是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当时跟随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双方是敌对关系,所以这道《讨武曌檄》将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却偏偏没有提及武则天杀女一事。

按照骆宾王的文风,别说此事坐实,就算民间只有传言,只怕也会添油加醋地写上几笔。而骆宾王没有写,只能证明起码当时还没有武则天杀女一事的传言。

综上所述,安定公主早夭,王皇后被废,这本是两件完全独立的事件,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在早期的史料中也没有提及两者之间有关联。

但经过几百年的层层传递,两件事被慢慢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细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合理,以至于司马光、欧阳修这样的历史大家也深信不疑,并将之写到了史书中。

而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这一事件是真实发生的,并引为秘史津津乐道,这一半是因为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无一例外都演绎了这个故事,另一半则是因为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没过过脑子。

标签: 天杀女儿武则天历史亲生为什么自己

更多文章

  • 古代嫡子长子庶子的区别(古时候嫡长子地位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庶子,嫡长子,嫡子,地位,区别,古时候,古代

    古代男子可以娶一个妻子,还可以同时纳多个小妾。和妻子所生的儿子都称为嫡子,嫡子中最先出生的那个,称为嫡长子。和小妾所生的儿子都称为庶子。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只要是男子的第一个儿子,就称为长子。如果这个长子是庶子的话,还必须加一个前缀,称为庶长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男人的这个妻子是原配,还是后来娶的,

  • 和硕公主跟固伦公主的区别(是谁的孩子,哪个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公主,固伦,地位,和硕,区别,孩子,哪个

    近年来受清宫电视剧的影响,乾隆的后宫大火,尤其是令妃魏佳氏更是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令妃和乾隆共生有四子二女,其中第二个儿子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但今天我们要说一说令妃的两个女儿,因为这两个女儿一个被封为固伦公主,一个被封为和硕公主。固伦公主跟和硕公主有什么不同呢?在满语之中,固伦是国家的意思,和硕是

  • 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裕灭,司马氏,司马懿,后代,历史,东晋,为何,灭族

    我一直以为刘裕的名气很大,毕竟是南朝的开国之君嘛。但后来跟朋友们聊起来,才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刘裕是谁。其实,刘裕的来头很大,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代孙。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刘裕这一代,早就没有了皇家的气派,生活艰难,是典型的没落

  • 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死前为何要下令杀樊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杀樊哙,刘邦,下令,为何

    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此话不为过。但刘邦在临死之前最后一道命令,却是让陈平和周勃去杀死樊哙。这是为什么呢?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在刘邦造反之前,两人就是很好的朋友。刘邦起兵反秦时,樊哙和萧何、曹参一样,都是第一批拥立刘邦的功臣。在之后的战斗中,樊哙多次立下大功,爵位和职位也越来越高。到刘邦入关灭

  • 晚清四大名臣为什么都是汉族(晚清是被汉人重臣控制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名臣,重臣,汉人,控制,晚清,为什么,汉族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谁?其实这种说法压根不准确,应该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就算是这样,也是有两种说法的:第一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第二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相对来说,第一个版本是大家更容易接受的,因为李鸿章和张之洞更加有名气一些。而胡林翼和彭玉麟虽然也是湘军重要将

  • 晋武帝为何传位给傻儿子(晋武帝的儿子昏庸无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武帝,传位,儿子,昏庸,无能,为何

    毫无疑问,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傻子,可为什么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会立这个傻儿子为太子呢?表面的原因,是因为司马炎看中了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觉得这个孙子很聪明,能够兴盛晋朝,所以想通过传位给司马衷,间接的传位给司马遹。据说司马遹幼年聪慧,五岁的时候,公众晚上失火,众人都惊慌失措,唯独司马遹拉着司马炎的衣

  • 慈禧为什么不废掉光绪帝(光绪为什么不能掌权)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光绪帝,掌权,慈禧,废掉,为什么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太后也没办法,只好答应把政权交给光绪,前提是给她2000万两白银修个颐和园养老。你以为慈禧会乖乖放权吗?实际上光绪亲政是有条件的亲政。朝中3品及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依旧在慈禧太后手里。等于说核心权力依旧在慈禧手里,换你是光绪,你能答应吗

  • 乾隆当了多少年太上皇(乾隆三年太上皇生活怎么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上皇,生活,多少,怎么

    乾隆曾经发誓,这辈子只干60年皇帝,因为他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干了61年。其实乾隆心里想着,压根用不着发誓。为啥?因为康熙是8岁登基,活了69岁去世。乾隆到了25岁才登基,他要是干60年,不得活85岁啊?乾隆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能活那么大。可是到了85岁生日这一天,乾隆犯难了,他没想到自己能活

  • 卫青死后为什么汉武帝杀他全族(卫青家族怎么被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卫青,全族,汉武帝,家族,为什么,怎么

    卫青和汉武帝是一家人,因为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所以两人是互为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是一家人。虽然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青家族,但他和卫青的关系却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最开始的无私信任,到后来的逐步打压,是皇帝与功臣之间关系的典型代表。卫青出身低贱,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的家奴

  • 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为什么那么低(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人,地位,原因,封建社会,低下,古代,为什么,那么

    商人不仅在古代地位不高,在现代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一个社会的组成是很复杂的,但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老祖宗将所有人分为四个社会阶层,仔细想想,其实是很有道理的。首先,要有“生产者”。这些人就是“农”,他们负责种粮食、种棉花、种蔬菜水果、种植树木等工作,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其次,要有“加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