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历史上东晋刘裕灭掉司马氏(为何要把司马懿后代灭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58 更新时间:2023/12/14 0:49:58

我一直以为刘裕的名气很大,毕竟是南朝的开国之君嘛。但后来跟朋友们聊起来,才发现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刘裕是谁。

其实,刘裕的来头很大,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代孙。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居住在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刘裕这一代,早就没有了皇家的气派,生活艰难,是典型的没落贵族。据说,刘裕出生时,他的父亲因为请不起乳母几乎要将他丢弃。

西晋末年,随着八王之乱以及刘渊父子对西晋王朝的冲击,西晋的皇室不得不跑到南方建立政权,跟随皇室司马家族一起南迁的还有很多名门望族,比如琅琊王氏等等,史称“衣冠南渡”,刘裕的家族也在这次南迁之中来到了南方,并在京口定居了下来。

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出生地就是在京口,即今江苏镇江。由于家境贫寒,所以刘裕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水平不高,自身素质也很低。

据说刘裕年轻时喜欢赌钱,而且赌品不好,总是赖账。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刘裕的评价是四个字:“轻狡无形。”轻,就是轻浮;狡,就是狡诈,;无形,就是做事没有底线。所以,年轻时候的刘裕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

当时北方的前秦十分强大,几乎将整个北方全部统一。

为了防备前秦,谢安让自己的侄子谢玄镇守广陵,并让他在当地招募军队,于是就有了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五支部队之一——北府兵。而刘裕所在的京口正是北府兵的主要兵源之一,所以年轻的刘裕也加入了北府兵。

我告诉大家一个真理:世界上或许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平台。刘裕在加入北府兵之后,很快就崭露头角,逐步成长为北府兵的重要将领之一。

谢玄死后,北府兵的实际掌控者就成了刘牢之。但这个家伙没什么政治立场,先是背叛了王恭,投靠了司马元献,不久又背叛了司马元献,投靠了桓玄。

不过,桓玄很瞧不起刘牢之,想要剥夺他的兵权,刘牢之于是又准备背叛桓玄,但这一次他的部下们不干了,不肯再跟随他做反复小人,于是一哄而散,刘牢之无奈自尽。

刘裕也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了京口,从此成为一方势力。虽然名义上还是桓玄的人,但实际上桓玄对他并没有实际的掌控能力。即便后来桓玄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政权,但对刘裕仍旧毫无办法。

公元404年,刘裕以北府兵为班底,拉拢了十几股势力,共二十八人,在京口举兵起义,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讨伐桓玄。

在一个月内,接连大败桓玄的部队,攻占了建康(南京)城,并拥立晋安帝在江陵复位。第二年,迎晋安帝回到了建康,匡扶了晋室。

重新坐上皇位的晋安帝当然对刘裕感激涕零,封刘裕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赏绢三万匹,僚佐规格只比当年的谢安低一等。事实上,这些封赏晋安帝想不做也不行,因为刘裕手里有兵嘛。

但是,刘裕讨伐桓玄的时候,也只是各路联军的盟主,击败桓玄之后,这个所谓的盟军也就瓦解了,当初起义的二十八人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靠刘裕,从战友变成了部下,但也有一部分人变成了敌人。刘裕不得不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将这些反对势力一一铲除。

公元407年,因王谧去世,刘裕入朝,正式执掌朝政,所谓的西晋皇室、司马家族,只不过是他的代言人而已。刘裕的权势,丝毫不比西汉的霍光、曹魏的司马昭差,废立皇帝也只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而已。

公元416年,刘裕发动了第二次北伐,长驱直入,一举攻陷长安,灭掉了后秦。

要知道,自从316年刘曜攻入长安以来,关中地区虽然政权几经更替,但始终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观众父老已经整整一百年没有见到代表着汉王朝正朔的军队进入长安了,自然对刘裕感激涕零。

但打下长安的刘裕却不太高兴,因为建康那边没动静。那么应该有什么动静呢?此时替刘裕在建康镇守大本营的,是刘裕手下的头号谋士刘穆之,其地位类似于诸葛亮之于刘备。本来的计划是刘裕灭掉了后秦之后,东晋朝廷就要赐给他“九锡”。

所谓“九锡”,就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九件东西,只有功劳特别特别大的臣子,才能被授予九锡。在此之前,受过九锡的只有王莽、曹操、司马昭三人而已。

看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吧,刘裕向朝廷索要九锡之礼,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篡位的打算了。

但是,在刘裕打下长安之后,却迟迟没有被授予九锡之礼,而且留守建康的刘穆之也没有动静。

刘裕按捺不住,于是派人回来亲自向晋安帝索要,同时也有敲打刘穆之的意思。不料刘穆之因此担忧成疾,竟然不久便死去了。

这样一来,刘裕不得不从长安回来,亲自坐镇建康。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之礼。

但是,这次事件使得刘裕认识到一个问题,朝廷中仍然忠于晋室的人还有不少,而自己纵然权势再大,但为自己效命的人却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因为在思想上,自己不是正统。

那么,要想稳定人心,让部下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取代早已名存实亡的晋室,自己当皇帝。

从实力上来说,刘裕想要废帝易如反掌,但他仍有疑虑。倒不是担心有人反对,只是因为当时流传这一句谶语,叫做“昌明之后有二帝”。

昌明,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曜。谶语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在晋孝武帝之后还会有两个皇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是孝武帝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昌明”之后的第一个皇帝,那么必然还要再有一个皇帝。这句谶语流传甚广,从皇族到刘裕,从贵族到百姓,知道的人很多。

当时刘裕已经57岁了,而司马德宗才37岁,如果等着司马德宗自然死亡,等到下一个皇帝登基后再篡位,自己未必能熬得过司马德宗。

于是,刘裕命人杀死了司马德宗,另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

司马德文继位之后,非常的潇洒,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也知道早晚有一天刘裕会来找他要这个位置,所以每天吃喝玩乐,尽情享受,不理国事。

一年多之后,刘裕果然派人来告诉司马德文,时候到了,该禅位了。司马德文欣然应允,提笔书写诏书,并对左右说道,晋室早已名存实亡,今天禅位是我心甘情愿的。

按说司马德文如此配合,刘裕不应该为难他以及司马家族才对,但是司马德文退位之后,就回到了琅琊王府居住,从此不再出门。

在刘裕举行禅位大礼的时候,坚决不肯出席,搞得刘裕十分尴尬,只好宣读了诏书,自己宣布自己即位为帝。

刘裕建立的王朝叫做宋朝,因为在此之前他的爵位是宋王。因为在南方,所以后世书中成为南宋。

不过,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又建立了一个宋朝,而且后来被金国所灭,赵构跑到南方称帝,也被称为南宋。于是,刘裕的宋,就被称为“刘宋”了。

司马德文不肯出席禅位大礼的事,让刘裕十分恼火,就想弄死司马德文。但是,司马德文非常小心,连做饭这种事都是由他的皇后亲自动手,使得刘裕也无从下手。

421年,刘裕让琅琊侍中张伟去毒死司马德文,张伟不忍加害旧主,左右为难,竟然在路上自己把毒酒喝了。

刘裕又派褚淡之带兵前去,逼司马德文喝下毒酒。但是司马德文信佛,坚持不肯自杀,于是士兵用被子蒙住他的脸面,用力扼死了他。

通常来说,像刘裕这种禅位得来的皇帝,对前朝皇帝都会优待,比如司马炎篡位后,对曹奂封王、封地,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然而,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刘裕在登基称帝的时候,已经58岁了,加上连年征战,身体也不好,自知时日无多。

但是,他的儿子们却都很年幼,最大的儿子刘义符才刚满14岁。而且,从之前的表现来看,他的儿子们的才能也不是很突出。

而刘裕被授九锡之礼受阻,以及张伟不肯毒杀司马德文事件,都让刘裕感觉到,朝野之中仍然忠于晋室司马家族的大有人在。

他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儿子的威望不足,如果有人像他当年那样,振臂一呼,忠于晋室的人联合起来,就会推翻自己刚刚建立的刘宋王朝,所以,他下定决心,杀尽司马家族的人。

西晋的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他们都是晋朝的实际开创者司马懿的后代,这支司马家族的人,被刘裕在两年之内杀得一干二净。

然而风水轮流转,刘裕死后,他的儿子刘义符继位,不久被刘裕留下的托孤大臣们废掉被杀害,改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帝,史称宋孝文帝。

文帝被自己的儿子刘劭造反杀死,接着刘骏又杀死了刘劭,自行称帝,是为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死后,皇太子刘子业继位,但因为过于残暴,被手下杀害,并迎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

刘彧病死,其子刘昱即位,不久被萧道成杀害,改立其弟刘准为帝,自执朝政。两年之后,萧道成废刘准自立为帝,建立了南四朝的第二个王朝——齐朝。

之后数月间,萧道成将刘准及刘裕的子孙们全部杀光,与当年刘裕诛杀司马家族的人,做法一模一样。刘淮临死前感叹道,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之家。

综上所述,刘裕之所以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是因为担心会有人以恢复晋室为旗号,推翻他的刘宋王朝。

刘裕本人在位的时候他当然不担心,但他当时年龄已经很大了,而儿子们又都很年幼,为了确保子孙后代皇位的稳定,刘裕这才决定杀光司马懿的后人。

而司马炎善待曹奂,是因为毫不担心有人以曹奂的名义造反,毕竟他当时正值盛年。

萧道成杀光刘裕的后人,则是因为当时他的统治地位还不够稳固,必须杀光刘氏宗室之人,以打击反对自己的力量,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细加区别。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拼了命也要杀掉樊哙(死前为何要下令杀樊哙)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杀樊哙,刘邦,下令,为何

    说樊哙是刘邦的救命恩人,此话不为过。但刘邦在临死之前最后一道命令,却是让陈平和周勃去杀死樊哙。这是为什么呢?樊哙早年是个杀狗卖肉的,在刘邦造反之前,两人就是很好的朋友。刘邦起兵反秦时,樊哙和萧何、曹参一样,都是第一批拥立刘邦的功臣。在之后的战斗中,樊哙多次立下大功,爵位和职位也越来越高。到刘邦入关灭

  • 晚清四大名臣为什么都是汉族(晚清是被汉人重臣控制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名臣,重臣,汉人,控制,晚清,为什么,汉族

    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谁?其实这种说法压根不准确,应该说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就算是这样,也是有两种说法的:第一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第二个版本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相对来说,第一个版本是大家更容易接受的,因为李鸿章和张之洞更加有名气一些。而胡林翼和彭玉麟虽然也是湘军重要将

  • 晋武帝为何传位给傻儿子(晋武帝的儿子昏庸无能)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武帝,传位,儿子,昏庸,无能,为何

    毫无疑问,晋惠帝司马衷是一个傻子,可为什么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会立这个傻儿子为太子呢?表面的原因,是因为司马炎看中了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觉得这个孙子很聪明,能够兴盛晋朝,所以想通过传位给司马衷,间接的传位给司马遹。据说司马遹幼年聪慧,五岁的时候,公众晚上失火,众人都惊慌失措,唯独司马遹拉着司马炎的衣

  • 慈禧为什么不废掉光绪帝(光绪为什么不能掌权)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光绪帝,掌权,慈禧,废掉,为什么

    1889年,19岁的光绪花了500万两白银大婚,同年宣布亲政。慈禧太后也没办法,只好答应把政权交给光绪,前提是给她2000万两白银修个颐和园养老。你以为慈禧会乖乖放权吗?实际上光绪亲政是有条件的亲政。朝中3品及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依旧在慈禧太后手里。等于说核心权力依旧在慈禧手里,换你是光绪,你能答应吗

  • 乾隆当了多少年太上皇(乾隆三年太上皇生活怎么过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上皇,生活,多少,怎么

    乾隆曾经发誓,这辈子只干60年皇帝,因为他不能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康熙干了61年。其实乾隆心里想着,压根用不着发誓。为啥?因为康熙是8岁登基,活了69岁去世。乾隆到了25岁才登基,他要是干60年,不得活85岁啊?乾隆压根就没考虑过自己能活那么大。可是到了85岁生日这一天,乾隆犯难了,他没想到自己能活

  • 卫青死后为什么汉武帝杀他全族(卫青家族怎么被灭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卫青,全族,汉武帝,家族,为什么,怎么

    卫青和汉武帝是一家人,因为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所以两人是互为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是一家人。虽然汉武帝并没有诛杀卫青家族,但他和卫青的关系却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最开始的无私信任,到后来的逐步打压,是皇帝与功臣之间关系的典型代表。卫青出身低贱,他的母亲是平阳公主的家奴

  • 封建社会商人地位为什么那么低(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人,地位,原因,封建社会,低下,古代,为什么,那么

    商人不仅在古代地位不高,在现代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一个社会的组成是很复杂的,但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老祖宗将所有人分为四个社会阶层,仔细想想,其实是很有道理的。首先,要有“生产者”。这些人就是“农”,他们负责种粮食、种棉花、种蔬菜水果、种植树木等工作,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其次,要有“加工者”。

  • 刘裕杀了多少司马皇族(刘裕灭司马家满门真的吗 )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刘裕有很多外号,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皇帝杀手”,因为他前前后后一共杀了6个皇帝,是历史上杀皇帝最多的人。刘裕本是东晋北府兵的一名骨干将领,这支北府兵原本是由谢安的侄子谢玄统领,在淝水之战中打破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打得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可惜中国也失去了一次南北大统一的机会。谢玄死后,北府兵由刘

  • 西晋灭亡后东吴为何不复国(司马睿为什么能建立东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睿,东吴,灭亡,建立,不复国,西晋,东晋,为何,为什么

    西晋八王之乱后期,东海王司马越击败诸王,取得了最后胜利,以太傅录尚书事的身份掌控西晋政事。306年晋惠帝中毒死后,司马越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次年改年号为永嘉。永嘉元年(307年),司马越上书,奏请让安东将军兼徐州诸军事司马睿出镇建邺,其时王导为司马睿的司马,两人遂一起渡江赴任。司马睿

  • 正史上汉昭帝刘弗陵是个怎样的人(汉昭帝生平资料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正史,刘弗陵,生平,汉昭帝,简介,资料,怎样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他是一个极其幸运,也极其聪明的皇帝,只可惜英年早逝。刘弗陵的出生极其具有传奇色彩,正史中记载他的母亲钩弋夫人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而此时他的父亲汉武帝已经62岁了。老来得子,汉武帝当然非常高兴,对怀胎14个月这件事,他不仅不怀疑,而且觉得是一个很祥瑞的事情,因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