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
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
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
鸿门宴中的项伯
项伯第一次帮助汉王,是在著名的鸿门宴上。
项羽入关后,决心进击刘邦。
项伯知情后,立刻找到张良,要带张良离开。
原来,项伯早年曾杀人,受到张良的帮助才逃过追捕。
项伯为报答张良救命之恩,找到张良,希望张良赶快和他一起走,躲过此难。
然而,张良表示,他受韩王成的托付护送刘邦,此时逃走,“亡去不义”,遂带着项伯一起,将情况告诉了刘邦。
刘邦了解情况后,采纳张良的意见,决心请项伯帮忙,转达自己没有违抗项羽的意思。
于是,刘邦以兄礼事项伯,与项伯结为亲家,并再三表明自己没有抗拒项羽的意思,请求项伯帮忙调停。
项伯答应下来,并指了条活路:明早,你一定要亲自去项羽大营谢罪!
项伯回去后,转达了刘邦的话,并表示:刘邦第一个入关中,你无故讨伐他,不合道义!应该善待之!
项羽答应。
次日,刘邦亲自来谢罪,鸿门宴开始。
席间,范增屡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不应,范增遂让项庄舞剑,企图席间杀害刘邦。
项伯见状,立刻拔剑对舞,甚至以身体护住刘邦,使项庄无法动手。
最后,刘邦有惊无险,平安逃离。
鸿门宴上相助的原因
当时,项羽统帅联军,实力远胜于刘邦。而且,项羽要进攻刘邦,刘邦原本并不知情。
实力悬殊+袭击,如果项羽要进攻刘邦,刘邦被碾碎没有任何悬念。
到了鸿门宴上,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羽要动手,刘邦也任何任何生机。
可以说,对项伯来说,刘邦连“两面押住”的价值都没有。
所以,项伯此次帮助刘邦,绝非出于利益。
1、情。
项伯帮助刘邦,一是出于个人情义。
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自然要报答。
当然,项伯最初只是想要带张良脱离险境,并无干涉战事之心。
然而,刘邦是何等人物?他最擅长抓住人性的特(弱)点,笼络、利用他人。
项伯“泄密”张良,可见其是重情重义的人物。
既然如此,刘邦也要与项伯建立情谊。
因此,刘邦见项伯,先是以兄礼事之,然后又结为亲家,交个朋友。
“情”先开道,然后才是“理”。
2、理。
项羽之所以要进击刘邦,是因为刘邦入关后曾派人凭函谷关阻挡项羽,随即曹无伤又告诉项羽,刘邦要以子婴为丞相,自为关中王。
刘邦表达自己没有违抗项羽的意思,希望消除“误会”。
项伯提出:刘邦亲自到项羽大营“谢罪”,也就是向天下公开表明自己不敢抗拒项羽,放弃作“关中王”的主张。
于理而言,既然刘邦放弃了作关中王的主张,项伯确实需要向项羽表达此意。
3、势。
当时的项伯,是楚国的左令尹,相当于副丞相,其级别高于(至少不低于)项羽、刘邦。
而项羽、刘邦,皆是楚怀王下的将领。
当时,诸侯虽以楚怀王为盟主,但彼此确实都是独立的诸侯。
在刘邦顺从的情况下,项羽强行讨伐,就是容不下刘邦。如果连刘邦都容不下,各诸侯又怎么可能心安呢?
所以,项羽进讨刘邦,既是楚国的内讧,也会使楚失道义,动摇盟主地位。
作为楚国的左令尹,确实有义务避免楚内讧,避免楚失义于天下。
所以,于情,于理,于势,项伯选择调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鸿门宴上以身护卫刘邦,则更是职责所在了。
在前一夜的交流中,项羽已经同意善待刘邦了。在当日的宴会上,项羽也没有做出杀害刘邦的指示。
项庄舞剑,是奉了范增之命,是范增企图替项羽作主。
项伯拔剑对舞,只不过是阻止范增的自作主张罢了!如果项羽真的“摔杯为号”,项伯又怎么可能抗拒呢?
鸿门宴上的项伯,既没有负楚左令尹的职责,也没有负侄子项羽。
再助汉王:加封汉中
此后,项伯又多次帮助了刘邦。
项羽分封诸侯时,刘邦被封巴、蜀之地。
刘邦让张良奉“黄金一百镒、珠宝二斗”,贿赂项伯,请求将汉中也分封给刘邦。
在项伯的努力下,项羽答应将汉中也分封给了刘邦。
当时的汉中,可不是后来三国时期被曹操迁走人口后的汉中,其富庶程度胜过巴、蜀。
就地缘而言,以富庶的汉中为基地,刘邦才可能短时间内“还定三秦”。
对项羽集团来说,这是一个致命失误!
之所以项羽要加封汉中给刘邦,或有“补偿”之意。
当时,楚怀王曾指示:按照“先入关中为王”的指示,将关中悉数给刘邦。
项羽怒而不从,独与诸侯分封,以“巴蜀亦关中地”的说法,将刘邦分封到了巴蜀。
刘邦服从分配,但要求加封汉中,项羽、项伯答应,大约有“补偿”之意。
显然,项羽、项伯,都为刘邦所蒙骗,不以刘邦为敌人,才有了这个“补偿”之举。
因此,项伯此次帮助刘邦,应当不是出于贪婪,而是出于短视,为刘邦集团所蒙骗。
间接相助:杀英布家属
其后,英布与项羽关系渐渐疏离,并接受了刘邦的劝告,帮助刘邦,反叛项羽。
项羽令龙且等人击败英布,占据了九江国。
其后,英布找到刘邦,在刘邦的支持下,试图收集九江国的散兵。
项羽派项伯前来。
项伯收编了九江国的散兵,并杀掉了英布的妻子、孩子。
这一次,项伯算是间接帮助了刘邦。
楚汉相争时,其他诸侯左右摇摆,十分正常。
英布当时虽然已与项羽交兵,但未必没有可能如齐国一样,再次顺从项羽,或至少保持中立。
项伯杀害英布妻子、孩子,就是彻底断绝了和好的可能,将猛将英布彻底推向了刘邦阵营。
当然,个人认为,项伯此举,应当不是故意为之,只是间接间帮助了刘邦而已。
三助汉王:保全汉王家属
其后,刘邦与项羽荥阳对峙。
此前,彭城之战后,刘邦的爹、妻子都为项羽所俘。
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威胁刘邦:还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刘邦耍无赖:我和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他,记得分我一杯羹!
项羽大怒,即刻要杀。
项伯劝阻:天下事未可知。志在天下的人不会顾及家庭,你杀了他爹又有什么用呢?无端增加祸端罢了!
项羽作罢,刘邦的家属得以保全。
个人认为:项伯此举,对战争进程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算是避免了刘、项两个家族私仇升级,也为后来项家宗族留了条后路。
结局
项羽战败后,项伯归顺了刘邦。
刘邦赦免了项家宗族的罪,并赐姓为“刘”。
赐姓为“刘”,对项家其他人来说是好事,对项伯来说就有点“被骗”的感觉了。
前面说到,刘邦与项伯约为亲家了。
古代,“同姓不得通婚”,赐姓“刘”,也就意味着:亲家这个事情,您老就忘记了吧。
亲家没得作了,但刘邦也没有亏待项伯。
项伯与萧何、张良等人十三位开国元勋同一天被封爵。项伯因反秦之功和鸿门宴之功被封为“射阳侯”。
汉惠帝时,项伯去世,其嫡子因为犯罪而不能袭爵,被除国。
当然,其后世被除国,其实也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西汉初年的爵位,有许多都有类似的情况,传几代就除国了,即便了正经的开国元勋也不例外。
项家将领们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项家其他将领,大多没有被问罪的记载。
项伯、项他、项襄等人都被封侯。
其中,项襄的儿子项(刘)舍,后来在汉景帝时还做了丞相。
项声、项冠、项悍,甚至当年在鸿门宴上企图杀刘邦的项庄,也都下落不明。
我们知道,隐匿起来的其他西楚将领,季布、钟离昧后来都被千金悬赏(季布得免并重用,钟离昧自杀),而项家将领能够“不知所踪”,可见刘邦算是兑现了赦项家宗族的承诺。
楚汉战争中,项伯确实数次“坑”了侄子项羽。
然而,项伯的“坑”,多非有意为之,多是被刘邦所利用、蒙骗。
项伯重情重义,想要保全恩人张良,结果他的重情重义被刘邦所利用。
项伯轻信刘邦,先是在鸿门宴保全刘邦,又“补偿”汉中之地,为刘邦所利用。
项伯作这些事情时,都没有对项羽隐瞒,因此,谈不上“背叛”、“出卖”。
只不过,和项羽一样,项伯在政治上也不是刘邦对手罢了。
项羽、项伯都不具备成就帝王业的眼光、才能,因此,项家终究败给了刘邦。
不过,项伯重情重义,避免了刘、项两家私仇上升,算是给项家宗族留了一条生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