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33 更新时间:2023/12/18 10:41:15

“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

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

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

鸿门宴中的项伯

项伯第一次帮助汉王,是在著名的鸿门宴上。

项羽入关后,决心进击刘邦。

项伯知情后,立刻找到张良,要带张良离开。

原来,项伯早年曾杀人,受到张良的帮助才逃过追捕。

项伯为报答张良救命之恩,找到张良,希望张良赶快和他一起走,躲过此难。

然而,张良表示,他受韩王成的托付护送刘邦,此时逃走,“亡去不义”,遂带着项伯一起,将情况告诉了刘邦。

刘邦了解情况后,采纳张良的意见,决心请项伯帮忙,转达自己没有违抗项羽的意思。

于是,刘邦以兄礼事项伯,与项伯结为亲家,并再三表明自己没有抗拒项羽的意思,请求项伯帮忙调停。

项伯答应下来,并指了条活路:明早,你一定要亲自去项羽大营谢罪!

项伯回去后,转达了刘邦的话,并表示:刘邦第一个入关中,你无故讨伐他,不合道义!应该善待之!

项羽答应。

次日,刘邦亲自来谢罪,鸿门宴开始。

席间,范增屡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不应,范增遂让项庄舞剑,企图席间杀害刘邦。

项伯见状,立刻拔剑对舞,甚至以身体护住刘邦,使项庄无法动手。

最后,刘邦有惊无险,平安逃离。

鸿门宴上相助的原因

当时,项羽统帅联军,实力远胜于刘邦。而且,项羽要进攻刘邦,刘邦原本并不知情。

实力悬殊+袭击,如果项羽要进攻刘邦,刘邦被碾碎没有任何悬念。

到了鸿门宴上,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羽要动手,刘邦也任何任何生机。

可以说,对项伯来说,刘邦连“两面押住”的价值都没有。

所以,项伯此次帮助刘邦,绝非出于利益。

1、情。

项伯帮助刘邦,一是出于个人情义。

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项伯自然要报答。

当然,项伯最初只是想要带张良脱离险境,并无干涉战事之心。

然而,刘邦是何等人物?他最擅长抓住人性的特(弱)点,笼络、利用他人。

项伯“泄密”张良,可见其是重情重义的人物。

既然如此,刘邦也要与项伯建立情谊。

因此,刘邦见项伯,先是以兄礼事之,然后又结为亲家,交个朋友。

“情”先开道,然后才是“理”。

2、理。

项羽之所以要进击刘邦,是因为刘邦入关后曾派人凭函谷关阻挡项羽,随即曹无伤又告诉项羽,刘邦要以子婴为丞相,自为关中王。

刘邦表达自己没有违抗项羽的意思,希望消除“误会”。

项伯提出:刘邦亲自到项羽大营“谢罪”,也就是向天下公开表明自己不敢抗拒项羽,放弃作“关中王”的主张。

于理而言,既然刘邦放弃了作关中王的主张,项伯确实需要向项羽表达此意。

3、势。

当时的项伯,是楚国的左令尹,相当于副丞相,其级别高于(至少不低于)项羽、刘邦。

而项羽、刘邦,皆是楚怀王下的将领。

当时,诸侯虽以楚怀王为盟主,但彼此确实都是独立的诸侯。

在刘邦顺从的情况下,项羽强行讨伐,就是容不下刘邦。如果连刘邦都容不下,各诸侯又怎么可能心安呢?

所以,项羽进讨刘邦,既是楚国的内讧,也会使楚失道义,动摇盟主地位。

作为楚国的左令尹,确实有义务避免楚内讧,避免楚失义于天下。

所以,于情,于理,于势,项伯选择调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至于鸿门宴上以身护卫刘邦,则更是职责所在了。

在前一夜的交流中,项羽已经同意善待刘邦了。在当日的宴会上,项羽也没有做出杀害刘邦的指示。

项庄舞剑,是奉了范增之命,是范增企图替项羽作主。

项伯拔剑对舞,只不过是阻止范增的自作主张罢了!如果项羽真的“摔杯为号”,项伯又怎么可能抗拒呢?

鸿门宴上的项伯,既没有负楚左令尹的职责,也没有负侄子项羽。

再助汉王:加封汉中

此后,项伯又多次帮助了刘邦。

项羽分封诸侯时,刘邦被封巴、蜀之地。

刘邦让张良奉“黄金一百镒、珠宝二斗”,贿赂项伯,请求将汉中也分封给刘邦。

在项伯的努力下,项羽答应将汉中也分封给了刘邦。

当时的汉中,可不是后来三国时期被曹操迁走人口后的汉中,其富庶程度胜过巴、蜀。

就地缘而言,以富庶的汉中为基地,刘邦才可能短时间内“还定三秦”。

对项羽集团来说,这是一个致命失误!

之所以项羽要加封汉中给刘邦,或有“补偿”之意。

当时,楚怀王曾指示:按照“先入关中为王”的指示,将关中悉数给刘邦。

项羽怒而不从,独与诸侯分封,以“巴蜀亦关中地”的说法,将刘邦分封到了巴蜀。

刘邦服从分配,但要求加封汉中,项羽、项伯答应,大约有“补偿”之意。

显然,项羽、项伯,都为刘邦所蒙骗,不以刘邦为敌人,才有了这个“补偿”之举。

因此,项伯此次帮助刘邦,应当不是出于贪婪,而是出于短视,为刘邦集团所蒙骗。

间接相助:杀英布家属

其后,英布与项羽关系渐渐疏离,并接受了刘邦的劝告,帮助刘邦,反叛项羽。

项羽令龙且等人击败英布,占据了九江国。

其后,英布找到刘邦,在刘邦的支持下,试图收集九江国的散兵。

项羽派项伯前来。

项伯收编了九江国的散兵,并杀掉了英布的妻子、孩子。

这一次,项伯算是间接帮助了刘邦。

楚汉相争时,其他诸侯左右摇摆,十分正常。

英布当时虽然已与项羽交兵,但未必没有可能如齐国一样,再次顺从项羽,或至少保持中立。

项伯杀害英布妻子、孩子,就是彻底断绝了和好的可能,将猛将英布彻底推向了刘邦阵营。

当然,个人认为,项伯此举,应当不是故意为之,只是间接间帮助了刘邦而已。

三助汉王:保全汉王家属

其后,刘邦与项羽荥阳对峙。

此前,彭城之战后,刘邦的爹、妻子都为项羽所俘。

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推到阵前,威胁刘邦:还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刘邦耍无赖:我和你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了他,记得分我一杯羹!

项羽大怒,即刻要杀。

项伯劝阻:天下事未可知。志在天下的人不会顾及家庭,你杀了他爹又有什么用呢?无端增加祸端罢了!

项羽作罢,刘邦的家属得以保全。

个人认为:项伯此举,对战争进程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算是避免了刘、项两个家族私仇升级,也为后来项家宗族留了条后路。

结局

项羽战败后,项伯归顺了刘邦。

刘邦赦免了项家宗族的罪,并赐姓为“刘”。

赐姓为“刘”,对项家其他人来说是好事,对项伯来说就有点“被骗”的感觉了。

前面说到,刘邦与项伯约为亲家了。

古代,“同姓不得通婚”,赐姓“刘”,也就意味着:亲家这个事情,您老就忘记了吧。

亲家没得作了,但刘邦也没有亏待项伯。

项伯与萧何、张良等人十三位开国元勋同一天被封爵。项伯因反秦之功和鸿门宴之功被封为“射阳侯”。

汉惠帝时,项伯去世,其嫡子因为犯罪而不能袭爵,被除国。

当然,其后世被除国,其实也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西汉初年的爵位,有许多都有类似的情况,传几代就除国了,即便了正经的开国元勋也不例外。

项家将领们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项家其他将领,大多没有被问罪的记载。

项伯、项他、项襄等人都被封侯。

其中,项襄的儿子项(刘)舍,后来在汉景帝时还做了丞相。

项声、项冠、项悍,甚至当年在鸿门宴上企图杀刘邦的项庄,也都下落不明。

我们知道,隐匿起来的其他西楚将领,季布、钟离昧后来都被千金悬赏(季布得免并重用,钟离昧自杀),而项家将领能够“不知所踪”,可见刘邦算是兑现了赦项家宗族的承诺。

楚汉战争中,项伯确实数次“坑”了侄子项羽。

然而,项伯的“坑”,多非有意为之,多是被刘邦所利用、蒙骗。

项伯重情重义,想要保全恩人张良,结果他的重情重义被刘邦所利用。

项伯轻信刘邦,先是在鸿门宴保全刘邦,又“补偿”汉中之地,为刘邦所利用。

项伯作这些事情时,都没有对项羽隐瞒,因此,谈不上“背叛”、“出卖”。

只不过,和项羽一样,项伯在政治上也不是刘邦对手罢了。

项羽、项伯都不具备成就帝王业的眼光、才能,因此,项家终究败给了刘邦。

不过,项伯重情重义,避免了刘、项两家私仇上升,算是给项家宗族留了一条生路吧。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卫战,邯郸,策略,长平,赵国,秦国,攻打,失败,战后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却坚守邯郸两年,击败了秦军,甚至恢复了太原等失地。其中,赵人的血性、外交家的谋略、战国公子的义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平之战,赵军主力被全歼,国中震恐。“人屠”白起一面平定上党全境,巩固胜利果实,一面请秦王增调兵马钱粮,准备一举灭赵。前2

  •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

  •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介绍(三元里抗英战争事件发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元里,事件,战争,介绍,历史,发生,时间

    道光二十年11841年)四月初七日,《广州和约》签订后,广东人民义愤填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九日,英军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村落抢掠财物,霸占民房,奸淫妇女。村民们聚集三元古庙誓师,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兵10余人,活捉12人。次日,各乡义勇约2万人在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最后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劝解下,英

  • 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简介(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简介,故事

    泾河龙王因违抗玉帝旨意被判上剐龙台问斩,唐太宗受托为其求情,喊来丞相魏征下棋以期拖过时辰,不料魏征突然在午时三刻酣然入梦,梦中已把泾河龙王斩首示众。魏征为什么能在梦中斩龙呢?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因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宰相许敬宗不相信魏征所说的唐太宗能还阳之说,魏征很有把握地告诉他:“不瞒许先生说,下

  • 牛皋是什么历史人物(历史上牛皋和岳飞是部下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牛皋,历史,部下,岳飞,人物,关系,什么

    一说到抗金名将,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岳飞。诚然岳飞是抗金名将当中最耀眼的一个,但是他的耀眼是离不开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在岳飞帐下的将士们当中,最出名的一个当属牛皋了。牛皋是抗金名将,身经百战之余,独冠三军之勇。作为抗金名将的牛皋,他最初的身份只不过是一名“射士”(所谓的“射士”指的是弓箭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