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毛文龙驻扎的皮岛在什么地方(镇守的皮岛位置在哪)

明朝毛文龙驻扎的皮岛在什么地方(镇守的皮岛位置在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11 更新时间:2024/1/8 17:00:04

皮岛,本非大明土地,“荒葺无人,多蛇虎”,是一个方圆数百里,开发程度很低的荒岛。

然而,明清战争中,这个小岛却成了明清双方都瞩目的焦点。

皮岛“参战”

皮岛,也叫椵岛,今属于朝鲜平安北岛铁山郡。

明朝时,这个岛也不在大明版图内。袁崇焕后来致书朝鲜国王时就表示“皮岛本非中国地”。

很长时间内,这个岛都是“荒葺无人,多蛇虎”,是个荒岛。

不过,明清(后金)战争期间,这个岛却重要了起来。

原来,曾作过李成梁亲兵的毛文龙,向王化贞请命,联系初降后金的盖州、复州、金州将领,袭后金后方。

王化贞的军事才能有限,但敢于任事,敢想敢作,但大约也觉得这事不太靠谱,所以只派了197人,随毛文龙行动。

不料,毛文龙居然真的把事情干成了,一举袭杀后金在镇江的守将,袭取了镇江。宽甸、险山等地纷纷响应,一时“数百里之地,望风归附”。

自明与后金开战以来,明军连战连败,得此捷讯,“缙绅庆于朝,庶民庆于野”。王化贞趁机提出,以此为契机,迅速发起反攻。

然而,熊廷弼认为时机不成熟,反对此议,结果,诸镇观望,毛文龙孤立无援。(其实,即便不发起大举反攻,给与毛文龙适当增援,稳固镇江大捷成果是必要的,熊廷弼虽是良将,但个人以为此处意气用事了)

努尔哈赤趁势掉头进攻,毛文龙哪里能敌,退入朝鲜境内。

后金与大明打仗打到朝鲜境内了,朝鲜国王这下惊恐了。

大明、后金,朝鲜都不敢得罪,灵机一动,想出主意,提出建议:要不然,你毛文龙退到岛上去?

毛文龙也知道:就算朝鲜国王派兵与他联兵,在陆地上也是不够后金打的,不如退到岛上,后金骑兵厉害,但没有海军呀!

于是,毛文龙便退到了皮岛及附近几个岛屿上,躲过一劫。

如此,蕞尔小岛,卷入了明与后金的战争。

旋即,毛文龙发现,皮岛真是个好地方,可以一展身手!

具备战略意义的皮岛

大明对付后金的基本战略,正是那位在镇江大捷时不支援毛文龙的熊廷弼提出的。

熊廷弼提出的方略,就是“三方布置策”:以广宁为中心,建立正面防线;以天津、登、莱为基地,从海路出敌之后,袭扰后金后方;经略坐镇山海关,统一调度。

显然,位于登莱、朝鲜、辽东之间的皮岛,是执行海路袭扰最佳的前进基地。

然而,一开始,大明文武都没有把皮岛和这个战略联系起来,认为皮岛不过是毛文龙临时退却之地。

因此,大明许多官员提出,毛文龙在皮岛也没什么用,不如沿海路撤回来。

然而,毛文龙上书天子,系统地阐述了皮岛的战略意义。

1、其民可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毛文龙认为:过去与后金交战的,都是内地调过来的兵,不适应辽东环境,一旦交战,容易溃散。

而此时,皮岛上的民众,则本是辽东人士。努尔哈赤攻略辽东后,这些人不愿接受后金的统治,迁到了这个岛上。

这些人既坚决不愿降后金,如今退到岛上,退无可退,必然坚决作战。

而且,这些人本是辽东人,熟悉辽东形势,袭扰辽东,是回故土作战,无论气象、地形都很熟悉,足以为用!

2、其地可用。

由附近的弥岛到义州不过100里,由义州到镇江不过3、4里,由镇江到辽阳不过360里!

如此,不过500里地,就可以直接威胁后金的统治中心!

500里也很远对吧?

是的,如果从宁远北上,一路都是平原,无险可用,利于后金骑兵运动,自然寸步难行,500里确实很远。

然而,自东江而进,一路都有山险,利于隐蔽前进,也利于借势设伏,大有文章可作!

而且···再不济,一旦不利,退回海岛,清军无法追击。

这是个好地方:我想打你的时候,出手就打;你想打我的时候,打不着!我们拥有绝对主动!

皇帝见奏,果断回复:疏说地势人心极明,不必移驻。

如此,皮岛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

经营皮岛

随即,毛文龙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首先,是招人,有了人,才会有兵。

如今皮岛上的人,都是辽东迁徙过来的。自然,附近地区仍然有大量同样不愿接受后金统治的民众,可以招来!

因此,毛文龙规定“来归者每人每月给粮三斗”。

三年之中,“辽民襁负而至者前后数十万”!

人多了,要吃饭,因此,毛文龙搞起了屯田。

毛文龙以迁徙来的辽民开垦荒地,从朝鲜买来芥麦等作种子,开始屯田。

当然,皮岛种植条件一般,不足以养如此多的人口,因此,还需要依赖朝廷、朝鲜的支持,不过,最起码,皮岛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接下来,就是练兵了。

毛文龙将岛中壮丁编为行伍,总计编成“劲兵十四五万”。(当然,这是毛文龙自己给的数字,应该是吹了牛的,不过,数万兵是没有问题的)

毛文龙将将士收为义子、义孙,以此为纽带,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只看这些“义子”、“义孙”的名字,我们就大致可以了解毛文龙军的战斗力了:义子孔有德,被赐名毛永诗;养孙耿仲明,被赐名毛有杰;养子尚可喜,被赐名毛永喜···

怎么样,后来大清藩王,已经“三缺一”,就差吴三桂了。

根据地已经建设起来,强兵已经练出,接下来就是作战了。

牵制之法

毛文龙一路的意义,类似于解放战争中的南满。

解放战争中,我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在南满斗争,南满与北满合作,“南打北拉,北打南拉”,打击东北地区的敌军,为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南打北拉”,打乱后金军的节奏,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毛文龙的重要任务。

天启六年五月,毛文龙得知:后金将大举西征,遂出4路骚扰其后方。

袭扰鞍山的明军趁深夜攻入城中,拂晓时撤离,中敌埋伏,死战得脱。

袭萨尔浒的明军与城内清军短促激战后,主动撤离。

攻海城、辽阳的明军自然无力攻城,通过袭击巡边清军和附近屯堡,虚张声势。

努尔哈赤闻讯,立刻率领主力回师,毛文龙当然不会硬拼,全师而退。

此战后,袁崇焕上疏肯定:要不是毛帅捣虚,宁远又要遭到攻击了!(当然,后来斩毛文龙时,袁崇焕解释说这只是安抚毛文龙的话。)

然而,毛文龙做到了“南打北拉”,袁崇焕却没有做到“北打南拉”。

后金进攻朝鲜及毛文龙时,朝廷要求袁崇焕督师北上。

结果,坚持“守为正著”的袁崇焕不甚积极,派的兵力有限,行动也缓慢,结果仗打完了还没有发挥作用。

此一事,后来是袁崇焕第一次被“撸”的原因之一,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梁子在这次已经结下。

袭扰之法

此外,毛文龙还以各种手段,扰乱后金后方,是后金不得安宁。

在具体作战方法上,毛文龙也有自己的心得。

力量有限,不能硬碰硬,其基本战法为:“张疑帜以乱贼心,避其锐而击其惰”。

以此为方针,七年间,毛文龙先后袭击了凤凰城、镇江、宽甸、横河、长甸、会安堡、孤山、海州、鞍山等地。

正如清人所说,毛文龙如同蚊虫,时不时叮一口,后金忍着难受,集中力气去打又难打到,让后金十分难受。

此外,毛文龙还积极争取在敌人内部作文章,分化敌人。

比如,毛文龙招降了金州、海州、盖州的三州副将刘兴祚等二百余人。

此外,毛文龙还施展离间计,是后金杀掉了“奴大帅名阿骨力”(有说法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但未有明证)。

因此,“大清恶文龙慑其后”。

尴尬之处

然而,毛文龙的处境却是比较尴尬的。

从战略上看,毛文龙的袭扰,确实是后金十分难受。

然而,在大明言官看来,这却不甚划算。

据统计,七年间,毛文龙“前后大小三十余战,斩首共一千九十七级,数谕上捷者共五次,总获器械、弓箭等件共五万”。(这是明吏核实过的数据,不是毛文龙自己汇报的数据。)

不考虑战略意义,单纯看数据,七年就斩首千把人,确实战果一般。(当然,如果横向对比,其实大明主力发起声势浩大的萨尔浒之战、松锦决战,斩首数也没有多少)

而且,你还没有收复一寸土地。

而大明为此付出的成本,却是比较高昂的:毛文龙每年索饷一百二十万。

很多时候,一项工作的成果,未必能通过数据完全展现出来。

何况,毛文龙本人也确实沾染了明将常见的毛病,有虚报等问题,是他自己汇报的数据无人相信。

这正是毛文龙的尴尬之处。

何况,在当时的大明朝廷中,是非曲直,早已让位于复杂的关系,功绩成败,早已经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

而另一项变化,也是毛文龙尴尬起来。

自从袁可立被撸以后,毛文龙与其他长官的合作不畅,相互配合减少,这样的情况下,“南打北拉,北打南拉”,进行牵制的意义已经大大缩水。

最后,袁崇焕出于各种原因,拿“数据说话”,列举毛文龙十二大罪,不但指责其跋扈等其他问题,还将其七年功绩贬得一文不值,斩了毛文龙。

对于军人来说,来自对手的评价,有时是最客观的。

至少有两件事情,足以说明毛文龙在皮岛坚持作战的意义。

1、平定皮岛后,皇太极主持仪式,祭告其父努尔哈赤。

2、当毛文龙手下的将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降清时,皇太极亲自迎接,封其为王,并特意以两部为天佑兵。此后,各降将都得到格外重用,满清入关所重用的汉将,“四王一公”,除吴三桂外,悉数出自毛文龙所部。

由皇太极祭告其父,可见皮岛,早已成为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雄主的心腹大患。

由重用其部将,可见后金(清)对毛文龙所部将士战斗力的认可。

袁崇焕是忠臣,但杀毛文龙一事,事实上给大明带来了一场灾难。

几年后,袁崇焕被杀时,在皮岛擅杀毛文龙一事,也成为其“罪”之一。

小小的皮岛,居然决定了两位名将的命运,影响了明清两朝的国运,实在不可思议!

标签: 皮岛毛文龙驻扎位置地方明朝什么

更多文章

  •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鸿门宴,项庄舞剑,项伯帮,刘邦,结局,为什么

    “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项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卫战,邯郸,策略,长平,赵国,秦国,攻打,失败,战后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却坚守邯郸两年,击败了秦军,甚至恢复了太原等失地。其中,赵人的血性、外交家的谋略、战国公子的义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平之战,赵军主力被全歼,国中震恐。“人屠”白起一面平定上党全境,巩固胜利果实,一面请秦王增调兵马钱粮,准备一举灭赵。前2

  •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

  •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介绍(三元里抗英战争事件发生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元里,事件,战争,介绍,历史,发生,时间

    道光二十年11841年)四月初七日,《广州和约》签订后,广东人民义愤填膺,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九日,英军士兵在三元里附近村落抢掠财物,霸占民房,奸淫妇女。村民们聚集三元古庙誓师,奋起反抗,当场打死英兵10余人,活捉12人。次日,各乡义勇约2万人在牛栏冈将英军团团围住,最后在广州知府余纯保的劝解下,英

  • 魏征梦斩泾河龙的故事简介(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简介,故事

    泾河龙王因违抗玉帝旨意被判上剐龙台问斩,唐太宗受托为其求情,喊来丞相魏征下棋以期拖过时辰,不料魏征突然在午时三刻酣然入梦,梦中已把泾河龙王斩首示众。魏征为什么能在梦中斩龙呢?他到底是什么身份?后来因为唐太宗魂游地府,宰相许敬宗不相信魏征所说的唐太宗能还阳之说,魏征很有把握地告诉他:“不瞒许先生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