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是如何的荒唐(五代十国南汉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是如何的荒唐(五代十国南汉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1/20 23:17:18

首先,南汉之所以荒唐,主要是因为合法性太低。武将不能用、文官也不能用,于是只能用太监,甚至连宫女都用上了。

其次,南汉也没有那么不堪。五代持续54年,南汉顶格计算竟享国67年,真的荒唐透顶,它也不会持续这么久。

第三,南汉立足岭南竟能一直对外扩张。甚至,一度羁縻安南、染指湖南,后期拥州六十、有县二百零四。所以,这家伙不简单。

公元971年,南汉灭国。而此时距离五代结束、北宋建国,已经过了十年时间。整体趋势是北宋大一统。而这就是大势所趋。所以,南汉这个边缘小国也只能随行就市。

南汉荒唐,这是事实。事实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其一些施政举措,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追问原因,才是观点。智识增量,应该瞄准原因、总结观点。

所以,我们首先说一下南汉的发展过程;其次谈一下它是怎么荒唐的;最后追问一下南汉荒唐的原因。

01.南汉的发展过程

南汉发迹,要追溯到青海军节度使刘隐。刘隐虽然没有称帝,却算是南汉的实际开创者。

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流窜到了广州,然后起义军一顿操作猛如虎,就把广州变成了人间地狱。于是,大唐在岭南的统治,也就难以为继了。

连个中心城市都没有,统治等于纯输出。入不敷出然后收不抵支,而在没有外部输出的情况下,统治只能是表面文章。于是,岭南势必陷入军阀割据。当时的说法,叫藩镇割据。

刘隐的父亲刘谦,占据了广州西部的封溪水,并且将势力拓展到了桂林一带。刘氏家族的出身,据其自己的说法是祖籍河南上蔡,但也有说法是岭南蛮族。但这都不重要。只需要知道刘氏家族是岭南大族就行,简单说就是地方土豪、当地领袖。有这个实力,刘氏一族才能在乱世中分一杯羹。

公元894年,刘谦去世、刘隐接班。这时候,刘隐仅仅接替了父亲封州刺史的官职。但是有一个细节却需要注意。

那就是刘隐娶了韦宙的侄女。韦宙在公元862年做到了岭南节度使,后来加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这就相当于大唐的宰相了。

韦宙是京兆万年人,祖上要追溯到北周名臣韦孝宽。玉璧之战,逼得东魏权臣高欢捶胸顿足而后一命呜呼的狠角色,就是韦孝宽。所以,韦宙之所以能够当上节度使和宰相,也就清楚了。人家系出名门,标准的两京阀阅。而大唐的高级干部,就必须是这种人。

但顶级阀阅的韦宙,为什么能跟刘谦联姻、为什么要把侄女嫁给刘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刘氏土豪在岭南举足轻重。

公元896年,大唐派遣宗室李知柔出任清海军节度使(置岭南东道)。但是,广州牙将卢琚、谭弘玘竟拒绝接纳。这就是地方对抗中央了。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把握时机和政治站队了。广州足以割据,但地方势力太多太杂,那谁能割据当头儿?

大唐支持谁,谁就能割据当头儿,朝廷支持相当于主角光环。而刘隐恰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力挺大唐。于是,攻杀地方叛军,迎接李知柔出镇清海军。随后,刘隐被表荐为清海军行军司马,相当于掌握了地方兵权。随后,又升级为清海军节度副使、留后、节度使,并加同平章事。有了朝廷认可,刘隐才有称霸岭南的主角光环。

大唐大厦将倾,但刘隐这个地方土豪,却一直跟着大唐走,直到大唐灭亡。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大唐肯定是没了。但是,刘氏豪族已经牢牢掌控了清海军,不仅不再需要朝廷加持,甚至朱温的梁氏朝廷还要哄着刘氏豪族当小弟。

但这都不管用,岭南割据已经势在必行。

公元917年,刘隐的弟弟刘䶮,登基称帝,建国号大越,后改名南汉。

为什么要改名南汉?史称南汉,而当时国号就是汉。所以,目的也就清楚了。刘氏要用中原王朝的国号给自己增加合法性。这个逻辑,五代君主一直在玩。梁唐晋汉周,一个比一个古老。郭威的后周,直接用了周朝国号。而原因都是为了增加合法性,宣称自己才是正统。

南汉还没出娘胎,就跟割据湖南的南楚政权过不去。除了一段联姻之外,这两个家伙长期死磕。湖南的马氏政权,要端了广东刘氏政权。而广东的刘氏政权,也要端了湖南的马氏政权。但这时候,大家谁也打不过谁。

但广东刘氏,要比湖南马氏彪悍得多。死磕湖南马氏的同时,南汉刘氏竟抽出手来干掉了安南曲氏,开疆安南十二州,把手伸向了今天的越南。

所以,南汉政权一直没有闲着。但凡有机会,它肯定要折腾。刘䶮晚年,南汉开始走下坡路。但不是因为军事上不行,而是因为内政治理太粗糙。

“以士人多为子孙计”,所以刘氏皇帝始终防着士人,庙堂权柄宁愿交给宦官,也不交给士人。这就导致宦官权力一家独大。

“由是山海间盗贼竟起”,南汉的地方形势,简直就是一片失控的状态。除了中心城市外,蛮族、土豪遍地,还有各种土匪横行,南汉国内只能各种乱。

庙堂之高是刘氏土豪与太监宦官呼风唤雨,江湖之远是地方官吏与土豪土匪肆意横行,这就是南汉国情。无论南汉国君是明是昏,也改变不了这个“岭南生态”。但,乱的确是乱,但南汉政权一直比较稳定。这也是有原因的。

刘䶮死后,其子刘玢继位。但刘玢这家伙,完全继承了老爹晚年的奢侈暴政,却根本没有开疆拓土的能力。甚至,在内部,还逼起了农民起义。于是,被弟弟刘弘熙掀了桌子,取而代之。

刘弘熙是南汉的第三代君主。这家伙比他老爹和大哥更有“手腕”。而他的手腕就是走极端。老爹和大哥不信任文官,他更不信任。甚至,对宗室兄弟也不信任。不信任的人就要全部干死,而这就是刘弘熙的极端操作。

于是,南汉上演了政治清洗。刘弘熙先是干掉了前朝大臣,再是屠戮了宗室兄弟,最后连跟自己一起掀桌子、搞政变的人,也给干掉了。

你把人都杀了,那谁跟你一起治理国家啊?当然还有人,那就是太监。老爹刘䶮重用太监,刘弘熙则更是重用太监。太监不够了,那就连宫女也用上。所以,南汉不仅有内太师,还有女侍中。

但是,经过刘弘熙这么一番清洗,南汉的权力运行却反而清爽了。皇帝一言九鼎、太监宰执天下,君臣上下竟拧成了一股绳。而南汉的调性一直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于是立即发动了对外战争。在刘弘熙时期,南汉趁南楚、南唐鏖战之际,不仅全定岭南,而且把手插到了湖南。南汉的疆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巅峰。

刘弘熙之后,其子刘继兴继位,这是南汉的第四代君主。如果南汉荒唐的始作俑者是首任皇帝刘䶮,那南汉荒唐的集大成者就必须是这个刘继兴。

刘继兴是个撒手掌柜,但无论怎么撒手,他也不会把权力撒手给文官武将。因为这伙人一旦拿到权力就会造反。那么,谁不会造反?肯定是太监。于是,太监治国在刘继兴时期就成了南汉的主旋律。甚至,北宋大将潘美征伐南汉的时候,在外领兵的与在内搞破坏的,都是太监。

02.南汉的各种荒唐

刘隐这个开创奠基之人,还算正常一点儿。接下来的首任皇帝,即高祖刘䶮,在早年还各种南征北战,而到了晚年就各种放飞自我了。土豪当了皇帝,相当于屌丝逆袭成了暴发户。于是,个人享受,怎么开心怎么玩;国家大事,怎么撒手怎么是。所以,从刘䶮晚年开始,南汉就往荒唐之路勇往直前了。

一个是必务虚名、死命折腾。“引岭行商以示奢,亦由之而称强盛,凉台之宝不亦辣乎”。要让天下人看看,我们南汉富甲天下。建宫殿、搞工程,仅是国家的面子工程。那皇帝呢?皇帝也要有面子。“见北人必自言世居咸秦,耻为南蛮王,呼中朝天子为洛州刺史”。所谓“咸秦”,就是秦朝都城咸阳,指代关中。关中这地方才是王气所在,而我们老刘家就是从这地方来的。这也算沾边儿,因为他老爹刘谦娶了韦宙的侄女,而韦宙就出自关中。但是,“呼中朝天子为洛州刺史”,就有点儿过分了。

一个是酷刑泛滥、必须变态。“每视事则垂帘于便殿,使有司引罪人于殿下,设其非法之具而屠脍之”。啥意思?南汉大皇帝特别关心“司法”事务,而最关心的是怎么给犯人用刑。于是,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之法,或聚毒蛇水中,以罪人投之,谓之水狱”。南汉在怎么刑人、怎么杀人方面,绝对具有超一流的创造力。因为自家皇帝有这个嗜好,也关心这个“事业”。

一个是赋税沉重、竭泽而渔。南汉也实行三省六部,但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中央干部,所以宰相往往兼任尚书和侍郎。但是,南汉的税务机构却非常完备。各州都有统一赋税征缴部门,即制置务。而且,税收部门的办事效率极高。“江湖及池潭破塘聚鱼之处,皆纳官钱,猪、羊、鹅、鹿、鱼、果并外场镇课利,岁收铜钱一千七十贯”。老百姓别跟官府沾边,沾边就要收你税。同时,收税的时候,官府还要耍流氓,在度量衡上死命做文章,“重敛于民,凡输一石,乃为一石八斗”。征你一石的粮食,却逼着你缴一石八斗。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而接下来的刘氏子嗣,必须堪称孝子了。老爹怎么折腾,儿子、孙子就怎么折腾,而且各种变本加厉。

刘氏好儿孙们竟把重用太监这个国策,玩成了南汉的主旋律。我们家只信任太监,太监不行,宫女也可以。所以,在南汉,女人是可以做到侍中一级高官的。这就不是男女平等的问题,而是女尊男卑。

但是,女侍中毕竟不是女宰相,女人还是不如男人?但后期,南汉宰相基本都是太监了,男人还拿什么比?而女人再又水涨船高了一波。南汉末帝刘继兴竟搞出了一个女“国师”。“南汉女巫樊胡子,自言玉皇降其身,因宦者陈延寿以见其主鋹”。大太监陈延寿一番巧言令色,女巫樊胡子竟成了南汉“国师”。

什么事业最费钱?宗教事业,投多少钱都不嫌多。什么权力最熏天?宗教权力,大到什么程度都可能。于是,“国事皆决于胡子,内太师龚澄枢、女侍中卢琼仙等附之”。连宰相级太监、侍中级宫女,都要依附女巫樊胡子。

你这么疯狂折腾,南汉的男人还怎么出人头地?

当然可以出人头地,而且南汉给了士人上升空间。人家南汉的科举要比五代王朝正规太多,史载:至于朝代更易,干戈攘抱之岁,贡举未尝废也。

但是,这是有条件,条件就是:要当官、先阉割。

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宫以求进者,亦有免死而宫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

南汉的这些个神操作,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北宋灭国,有时候不算仗义,比如灭南唐、吞吴越,但是灭南汉必须得算仗义。

03.南汉的荒唐溯因

南汉干了那么多不是人的事,那为什么能够历帝四代、享国半个多世纪呢?如果不是北宋大一统,南汉不知道还要存国多久。

第一个原因是天时。

起初,刘隐站队正确,于是大唐在岭南选择了刘氏土豪。而大唐支持,就相当于给刘氏土豪带上了主角光环。你也是土豪、他也是土豪,但你们也就是土豪而已,而我们老刘家呢?是大唐钦命土豪,见面必须大你们三级。本就是岭南土豪,后来做了岭南土皇帝,所以刘氏的南汉政权非常接地气。

第二个原因是地利。

所谓岭南,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等五岭以南。五岭天然就是割据的凭借。南越王赵佗一系,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灭国。原因就是不好打。所以,借助天时称王称霸的刘氏土豪,一直能做土皇帝。在当时,岭南这地方,就是完美的天高皇帝远。所以,刘䶮“呼中朝天子为洛州刺史”,就这么藐视了。五代的中原王朝,谁能奈何得了?

第三个原因是制度。

这是南汉的优点。中原皇帝解决地方藩镇,靠什么?靠的是侍卫亲军和中央禁军。而南汉呢?立国之初就定了调子,“刺史不宜用武流”。五代王朝还在用武人执掌地方政权的时候,人家南汉已经“刺史无武人”了。再配合上庙堂用太监,那南汉皇帝说啥是啥。所以,除了一起政变,刘弘熙干掉刘玢,外加一起农民起义,南汉基本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既然是文官掌州郡,那就得拣选文官。于是,南汉的科举也就非常正规。

所以,这是南汉可以长有国祚的原因所在。但是,既然如此,咱们圣主临朝、能臣治国,这不香吗?又是严刑峻法、又是苛政如虎,最不要脸的还是太监治国,南汉为什么如此荒唐?

这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就在各种叙事的细节之中。

第一,合法性是一个不变的话题。

不用再强调合法性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重要了。只举一段引文就够了:

(到赵匡胤定国号为宋)从李存勖开始的“模仿从前伟大王朝”的战术,到此登峰造极,已经上溯到了殷朝”。

赵匡胤为什么定国号为宋?一个直接原因就是被他取而代之的后周,已经把国号定为周朝了。那比周更古老的是谁?是商朝,后来商朝后裔变成了宋国。于是,赵匡胤就定国号为宋,比周更为古老。而赵匡胤这么所的原因,就是为了强调合法性。

五代王朝是这个逻辑,南汉这个十国也是这个逻辑,把国号从越改为汉就是证明。但是,南汉的合法性,完全没法跟五代中原王朝比。

原因就是:这个合法性,南汉找不到。

从根子上说,刘谦一系,很可能就是岭南一土豪。然后,你凭啥说你们老刘家就当皇帝。所以,南汉第一代皇帝刘䶮,其晚年的各种荒唐,也就有了原因:合法性不足、内心不自洽。于是,极尽奢侈,向天下炫耀富贵。但是,贵族从来不是炫耀出来的,人家血统就是证明。接着,刘䶮又“见北人必自言世居咸秦,耻为南蛮王”。对北方跑来的读书人说:我家祖上可牛了,“世居咸秦”,意思是我也有“贵族”血统,贵在“咸秦”。同时呢?“耻为南蛮王”,刘䶮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这个南汉国。

但是,又是劳民伤财的修宫殿,又是“自言世居咸秦”,南汉皇帝的合法性问题解决了吗?如果这么简单就解决了,那南汉的历代皇帝们也就不折腾了。

第二,合法性不足导致谁都不能信。

在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上,南汉做得最好。“刺史不宜用武流”,就把军权和政权给分开了。所以,南汉很少出现地方武将造反的情况。后来,又接连手足相残,把宗室也给搞废了,所以,南汉只出现过一次皇族篡位。

但是,南汉皇帝能够放手文官去搞一个官僚集团吗?不能。南汉的文学风华是相当可观的,因为皇帝重视。皇帝之所以重视文化事业,就是因为自己处蛮夷之地。于是,咱们必须搞文化,才能强化合法性。但是,文学虽然风华,南汉皇帝竟还是不敢重用文学士子。

武将不能用,宗室也不能用,文学士子还不能用,那到底能用谁?于是,大唐怎么办,南汉就怎么办。大唐用太监,那南汉也要用太监,而且矢志不渝。太监不够用了,宫女也可以,甚至女巫也可以。而文学士大夫,不是不能用,而是死活不能重用。非要重用也可以,那就先阉割了,等当了太监再用。

如果说南汉荒唐,那一代国君就够了,为什么连续四代国君都是这般生猛?

南汉纠结于合法性。这就是一个心结。而这个心结却一直打不开。于是,合法性的纠结,就变成了一种荒唐的逻辑。这个逻辑,不仅一直顽强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所以,南汉越到后期,就越是荒唐得变本加厉。

非独南汉皇帝如此,历史上的荒唐皇帝,大体也是这样。海陵王完颜亮、明成祖朱棣,你看他们当了皇帝之后的各种变态操作,比比皆是。除了没有太监治国,其他的荒唐操作,甚至都比南汉皇帝更生猛。

标签: 南汉国五代十国时期历史荒唐如何

更多文章

  • 岳飞一共有几个妻子孩子(精忠岳飞第一个老婆生几个儿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精忠岳,儿女,岳飞,妻子,老婆,孩子,一共,第一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硬汉如岳飞,那个战场上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大将军、那个一生精忠报国的铮铮硬汉,身后也有这么一位贤内助吗?岳飞是一位悲剧英雄,连他的出生都被赋予传奇色彩,因他的字叫鹏举,有人附会他是大鹏鸟转世。1103年,岳飞出生在河南汤阴县一农家,是家里的第五个儿子,上面有

  • 宝钗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事例(红楼梦中宝钗性格特点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宝钗,特点,性格,事例,概括,什么,红楼梦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勾勒是立体的,语言,服饰,动作彰显的细节能将人物的性格填充的饱满而真实,红楼梦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薛宝钗做为宝,黛,玉的一员,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蜜合色的棉袄,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将一个温淡内敛的少女形象完美的勾勒了出来。这样一个淡雅的,识大体的女子,内里也穿着大

  • 贾宝玉是同性恋吗(红楼梦贾宝玉和秦钟的爱情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宝玉,秦钟,同性恋,关系,爱情,红楼梦

    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虽说彼此间没什么血缘关系,但秦可卿对他却始终很好。有一回,贾宝玉到宁国府赏花,秦可卿还将他介绍给了贾宝玉。秦钟和贾宝玉是同一类人,不喜读书,不喜功名,但却都是一等一的风流俊俏人物。因此,二人很快便玩到了一起。秦可卿出殡的时候,其父秦业因为年老走不动,便让秦钟代替自己前往。恰好贾宝

  • 历史上西施是谁的老婆(西施最终嫁给了谁做夫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施,夫人,历史,老婆,最终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我简直有点废话《卧薪尝胆》的西施一、范蠡与西施是怎么一回事?西施、本名施夷光,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时期越国人,老家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家族出身是普通农民,父亲种田砍柴卖柴,母亲洗衣做饭。所以西施要么帮他父亲砍柴要么帮母新洗衣做饭

  • 东周周王室什么时候灭亡的(灭亡后王室子孙后代到哪去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室,灭亡,子孙后代,东周周,时候,什么

    周灭商之后,遭遇到了一个观念问题。具体就是:天命到底是降于周族,还是降于周天子?被灭的商朝肯定认为天命降于商族,所以我们商族的人是人、其他族的人就不是人。殷鉴不远,所以肯定不能继续玩天命降于周族的观念。同时,形势也不允许,牧野之战前是八百诸侯孟津会盟。所以,灭商,是周族带着天下各族部落一起完成的。于

  • 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废丞相的根本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废丞相,明太祖,废除,制度,原因,根本,明朝,为什么

    从丞相到宰相,再从宰相到无相,这是一个皇权不断专制的过程。这个过程算是一种趋势。朱元璋可能给加速了,但不能算开创。所以,就谈不上老朱把明朝政治引上歧途。01.丞相与宰相唐朝一群宰相,也不如汉朝一个丞相的权力大。秦汉的丞相,在丞相府办公。这不仅是丞相的专属领地,而且里面有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具体就是丞相

  • 辛弃疾为何反对开禧北伐(辛弃疾和陆游有交集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弃疾,交集,开禧,北伐,陆游,反对,为何

    所谓宋金分治常态化,是指宋金达成了某种博弈终局或纳什均衡。简单说,就是宋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方面改变分治局面,然后大家都认命了、不折腾了。但这种终局,只能说勉强出现在1164年隆兴和议,或者说金军饮马长江失败以后。1161年,金国要求重新划界,实际就等于说: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不算了,现在我就是

  • 如果关羽投靠曹操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曹营,关羽,投靠,地位,排名,第几,假如,如何,如果

    关羽投降曹操,你没法确定他能排到第几。排位是个稀缺资源。但这个稀缺资源,往往不以单一的能力以及能力支撑的业务表现,作为分配依据。所以,即便关羽能力再强、业务表现再好,我们也无法确定他在曹魏集团中的排位。甚至,关羽在刘备的集团的排位,也不是单纯因为能力和业务表现。当业务表现可以测量的时候,业务表现驱动

  • 明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什么中原王朝不过游牧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幽云,明太祖,十六州,游牧,王朝,收复,民族,中原,为什么,不过

    因为问题的本质,不是幽云十六州的得与失,而是中原和草原的博弈五代十国和五胡乱华,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晋末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最后北魏一统北朝。但北魏以北还有一个草原帝国柔然,跃跃欲试,也要入主中原。所以,北魏有两个主要任务,一个任务是征服南朝;而另一个任务则是看死柔然。放大视角、拉长尺度,五代

  • 历史上楚河汉界在哪里(楚河汉界地理位置指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河汉界,地理,历史,位置,地方,哪里,什么

    明代戏曲作家沈采写过一本《千金记》,以韩信的故事作为背景写楚汉相争。“楚”是指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曾在巨鹿之战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项羽杀子婴、烧秦宫,至今考古尚有发现项羽在咸阳砸碎的陶器碎片。项羽灭秦之后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汉”则是指刘邦,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