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蕴含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蕴含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92 更新时间:2024/1/28 12:51:14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体察特定时期的民情风俗,还能够使我们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许多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现采撷几句富含哲理的诗句,与大家共享。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译文为: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是啊,游山时,只因身在山中,所见一草一木一沟一渠,皆带有局限性;观察世上事物何尝不是如何?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人们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具有片面性,要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事物,必须摆脱狭小范围,从全局着眼。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译文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两句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躬行”,即指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也指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通过反复实践,夯实知识。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更适用于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知识、做学问,都是如此,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安石的《登飞来峰》,译文为: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这是全诗的精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要着眼大局,放眼长远,当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相类似的诗句,还有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朝卢梅坡《雪梅》,译文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这两句诗,借梅与雪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诗句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堪为佳作。

类似的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在积累、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品味其深刻道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韩非子》中,“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事情或者是局势稳定时容易控制,坏事或者是祸难刚刚出苗头时,也就是没有明显征兆时容易谋划。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制之于其未乱。注①兆:征兆,苗头。②判:分解开。这里指分化以致消解。与下句“散”意思近同。译:局势安定时容易维持,事情没露苗头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

  • 儒家中的“安”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论“安”有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一是社会层面,两者之间相互贯通。对于个体而言,“安”指的是一种能够立足于内在自我的状态。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仁者安仁。”(《为政》)“仁”的指向是一种“自得”,而这也正是“安”的意旨所在。这一点,孟子后来有过非常经典的表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1、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指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因而其主要代表人物也就是这四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在这四个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中,康德是确定基调的人,而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是润色或丰满德国古典哲学的人。2、由于马克思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某种亲

  • 西方古典哲学的缺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黑格尔有一句话---哲学是把握住思想中的它的时代。所以时代性很强,这个吧说不能说缺陷,或者很难说缺陷,毕竟缺陷也是有角度的比如实用等等,相对性很强,只能谈谈不同。既然是古典哲学,从时间这个纵向上,那基本上就是黑格尔之前,黑格尔哲学作为古典哲学的终结与以前的西方哲学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黑格尔的哲学

  • 西方归纳出诗歌中形象与情意的关系有几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唐代以后出现的近体律诗和绝句讲究格律,如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等。规定很严格。中国诗歌含蓄、精练,讲究意境。外国诗歌没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讲究,比较自由、奔放。中国现代诗歌(自由诗)已经与外国诗歌没有多少区别。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同时诗歌也是时代、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中西方诗歌

  • 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全文如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一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君子,吃饭不求吃饱,居住不求安稳,……”。乍一看,感觉君子高大上吃不饱居不安还追求这追求那的。但仔细回味之后,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君

  •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怎样论述“以人为本”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孟子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性善论,由此演化出他的仁政学说,而他“以民为本”的主张正是他仁政学说的的核心,即贵民论。孟子是怎样论述他的“以人为本”主张的呢?孟子最早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他总结历代王朝兴废存亡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得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

  • 卢梭的主要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卢梭,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后来长期生活在法国,还有英国等。《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他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卢梭“五个方面”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严格来说,卢梭不是一个哲学家他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哲学著作。但是罗素说,他的浪漫情怀在哲学界确实产生了影响。所以,后世的哲学史家们

  •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具体说,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权利、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自由健康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

  • 如何理解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一切以人作为最终目的。人不仅是目的,而且是主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必然,也是现代成功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主体是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