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第一位哲学家是谁?主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第一位哲学家是谁?主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2/10 14:04:37

泰利斯(约前624前54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出身于米利都的名门望族。据说他最早研究天学,曾预言过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据说在政治上由于主波斯联盟而使伊奥尼亚免除灭顶之灾。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埃及的丈量土地的方法引入希腊的人,奠定了希腊几学基础。博学多艺,被称为希腊七之一。在哲学上,他首先摆脱用神创说去解释万物的产生,提出并探讨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被视为西方哲学的开端。他从具体事物中寻找自然万物的统一性,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但又认为万物都有灵

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这一物种;或是描述群体中的“人”的个体。

科学发展观表达的以人为本作为万事万物的开端,强调人的重要性,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凝聚力,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把克服一切困难、推进一切发展始终建立在依托人民群众主体性基础之上。

以人为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使全社会创新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以人为本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要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语有多种表达,诸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改革创新,等等。这些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其实践主体和享受主体都是人民,因此,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和高度概括。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

马克思主义倾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奋斗目标。

他批判地继承、发展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以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为基础,把抽象的、孤立的、非历史的人科学地还原为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

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人为本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

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质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观。

扩展资料:

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不开的。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只讲根本目的,不讲根本动力,或者只讲根本动力,不讲根本目的,都不符合唯物史观。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同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以人为本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较早是在明清时期,如李贽等人,较多体现摆脱程朱理学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但与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距的,中学教材称之为反正统思想。此时出现这种思想从经济上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政治上是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抵制,从思想上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反叛。

  •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是起源于古代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最早起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后儒家的“仁”政、墨家“兼爱、非攻”都含此义。其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直接地阐述了把人或民当作根本的思想。但以人为本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接受是在16世纪的西方。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神学统治的黑暗时期,“哲学是神学的婢

  • 生态文明思想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思想是否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不正确。中国古代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都是从万物生长的意义上来谈天地乾坤的。孟子提出了“仁民爱物”命题。“仁民”是对人的同情仁爱,“爱物”则是爱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等。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万物一体”为仁学思想的核心

  • 什么是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

  • 唐代兴的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著作提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提要出版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的不懈觉悟与执着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或悟性之思,或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悟性)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思辨)智慧之西方传统。

  •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人天共享典型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是标题没写全吧,人天共享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人天共享?是天人合一么?董仲舒吸收了阴阳家、老庄、法家等的一些思想,弄出来的一套准信仰的儒家机制你想表达什么

  • 唐代兴的生态理性哲学的六个基本命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立足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发展三者所形成的存在境遇,尝试创建的本土化当代新哲学,即是生态理性哲学和生态化综合方法,以为化解其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生境化的认知、思想、方法资源。所致力探索的生态理性哲学及其整体蓝图,由如下六个基本命题构成:人是世界

  • 哲学到底是什么。对于世界有什么意义。哲学似乎涉及很多领域,是一种我弄不明白的玄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实事求是的。进行抽象的和虚化的就是玄学了。哲学追求的就是:这是什么?从哪来?有什么功能?会干什么?有什么用?将来还要去哪里?还会有什么用?还可怎么用?等等。所以哲学的十大终极追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来到这里?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会做什么?我可做什么?我还将往哪里去

  • 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意义或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本质作用意义与价值?对哲学的定义很多,科学之科学总和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的学问。实际上,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人的思维的概栝和总结。哲学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用和意义在于,统治阶级要发展

  • 思考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明白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为什么成了三教九流各派的鼻祖,他们从中取其一二,便能流芳千古,自成一家之言。并能深刻的影响后世,指导人生!尤其是毛主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精辟论断,独到见解,创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思想,至今都无敌于天下……这就是哲学的意义和作用!本人学识有限,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