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4/1/16 10:44:48

仁。儒家,以人为本的核心也。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及“君子远庖厨”等。

中国传统化中的人本思想

和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要求不同事物聚在一起,能够互相协调、相互并存,相互促进。和文化思想是时代进步的主题,也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提倡“和谐共荣”。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承认并尊重员工彼此的差异性,实现员工身心和谐、内外统一、精神与物质均衡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科研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足见人和最为重要。一个家庭,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要讲和气生财;搞政治,要政通人和;做事业,要和衷共济;与人相处,要以和为贵。总之,“和”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

中国文化

我国古代文化出彩的作品和思想很多,其中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德经》、孔子的儒家思想《论语》在世界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人本心理学培训的理论中不仅有一些观点和我国古代文化中的观点趋同,而且它所引起的各派人性论之争的总体结构也似乎是我国古代哲学百家争鸣在当代水平上的再版。

这当然不是说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在走我国传统文化的老路。我们既要看到人类文明发展有趋同的一面,又要看到中西文明发展有不同的一面。但不同是同中的不同,同是不同中的趋同。

写作思路:根据题目要求,开头可以以上溯作为开篇,然后大略介绍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之后切换到执政党的角度,讲述我们党是如何理解人本思想的,正文:

人本思想的提出可以上溯到孔孟,“仁者爱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西方文艺复兴时蒙运动把人本主义提高到空前高度,这都说明人本思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今人本思想已成为社会一种主流的价值取

在中国历史上,“人”和“民”有时通用,人本也即民本。但在当代,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人本和民本又是不同的。前面指出,人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人本是讲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而民本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

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作为执政党,从工作层面,也讲民,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但它和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根本不同。

因为从性质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事业的核心力量,它来自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同人民群众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君同民之间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讲民,是要求领导干部,自觉地做人民的公仆,坚决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反对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第一位哲学家是谁?主张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泰利斯(约前624前547)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出身于米利都的名门望族。据说他最早研究天文学,曾预言过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据说在政治上由于主张和波斯联盟而使伊奥尼亚免除灭顶之灾。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埃及的丈量土地的方法引入希腊的人,奠定了希腊几何学基础。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较早是在明清时期,如李贽等人,较多体现摆脱程朱理学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但与真正的以人为本还是有差距的,中学教材称之为反正统思想。此时出现这种思想从经济上讲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政治上是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抵制,从思想上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反叛。

  •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不是起源于古代中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最早起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周便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之后儒家的“仁”政、墨家“兼爱、非攻”都含此义。其中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直接地阐述了把人或民当作根本的思想。但以人为本的思想普遍被人们接受是在16世纪的西方。众所周知,中世纪的欧洲是宗教神学统治的黑暗时期,“哲学是神学的婢

  • 生态文明思想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一种思想是否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不正确。中国古代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都是从万物生长的意义上来谈天地乾坤的。孟子提出了“仁民爱物”命题。“仁民”是对人的同情仁爱,“爱物”则是爱护人之外的动物植物等。宋明时期的哲学家以“万物一体”为仁学思想的核心

  • 什么是以人为本?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

  • 唐代兴的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著作提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兴《生态理性哲学导论》提要出版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哲学是对人的世界性存在的境遇性生存困境的不懈觉悟与执着追问,其基本方式是沉思,或悟性之思,或理性之思:前者开辟出诗意(悟性)智慧的中国传统;后者开创出以“经验理性→观念理性→科学理性”为历史道路的技艺(思辨)智慧之西方传统。

  • 儒家生态哲学思想,其中人天共享典型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是标题没写全吧,人天共享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谁??人天共享?是天人合一么?董仲舒吸收了阴阳家、老庄、法家等的一些思想,弄出来的一套准信仰的儒家机制你想表达什么

  • 唐代兴的生态理性哲学的六个基本命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立足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发展三者所形成的存在境遇,尝试创建的本土化当代新哲学,即是生态理性哲学和生态化综合方法,以为化解其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生境化的认知、思想、方法资源。所致力探索的生态理性哲学及其整体蓝图,由如下六个基本命题构成:人是世界

  • 哲学到底是什么。对于世界有什么意义。哲学似乎涉及很多领域,是一种我弄不明白的玄学?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可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实事求是的。进行抽象的和虚化的就是玄学了。哲学追求的就是:这是什么?从哪来?有什么功能?会干什么?有什么用?将来还要去哪里?还会有什么用?还可怎么用?等等。所以哲学的十大终极追溯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怎么来到这里?我来这里干什么?我会做什么?我可做什么?我还将往哪里去

  • 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意义或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本质作用意义与价值?对哲学的定义很多,科学之科学总和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的学问。实际上,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人的思维的概栝和总结。哲学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用和意义在于,统治阶级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