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苏轼的诗词中,你认为哪一首最具有哲理性?能详细的分析一下吗?

在苏轼的诗词中,你认为哪一首最具有哲理性?能详细的分析一下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30 更新时间:2024/3/26 3:50:01

苏轼的诗词中,你认为哪一首最具哲理性?能详细的分析一下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介一下苏轼,以便了解苏轼为什么会有许多留传千古的哲理诗词。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四川人(现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也是历史上的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造诣极高。与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多才多艺,可谓旷世奇才。苏轼一生创作了许多灿烂辉煌的诗词,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多如繁星,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词,也可以说取之尽。只所以如此,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苏轼少年成才,然而仕途不顺,多处任职,多次遭贬职,最后病死在大赦途中(常州)。这个就不多加介绍了。正是这种多变人生经历,让苏轼的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下面笔者以赏析的方式,简介苏轼三首(一首诗、两首词)颇具人生哲理的诗词。一:《西江月平山堂》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这是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我的前半生已在弹指刹那声中过去了。已经有十来年没有见老仙翁了(欧阳修恩师),此时只看到了恩师留在墙壁上的墨迹,有如龙蛇在飞舞。我在堂前“欧公柳”下写下这首词,悼念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已万事皆空,即使是回过头再活在世上,也还是一场大梦。这首词是苏轼悼念恩师欧阳修所作,表还了对恩师无比怀念之情。

该词中最富有人生哲理的话有二句。上半阙“半生弹指声中“,用这六个字,写尽了半生的坎坷,半生中所有的酸甜苦辣,离合悲欢,在弹子一刹那的声中过去了,由此感叹人生之苦短,可谓是字字珠玑。下半阙“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一切都没有了,就是再死而复生又怎么样呢,也不过还是一场梦。这句话虽然是写给恩师的,但实际上是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上、下半阙中的这两句话遥相呼应,由此感人生之苦短,人生有如梦。二:《满庭芳蜗角虚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首词大意是:一些微小的虚名薄利,没有什么值得为此而忙碌不停的。名利得失皆有因缘,得者不一定就强,失者也未必是弱。不如趁着空闲在人还没:老的时侯,抛开束缚,尽量放纵自我,轻松而自在。生命中如有一百年的时光,我愿意大醉三万六千次。思来想去,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何必要一天到晚与人说长道短。还不如对着清风与明月,以青苔为忱,以天上的云为帐,就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么美好,一千钟美酒,唱上一曲优美动听的《满庭芳》。这首词多半是议论,全词感情丰富,内含许多人生哲理,是词人对自己风雨人生的总结及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抒情率直,充分体现了词人旷达脱俗的心灵境界和坦然自若、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中,道出了某些很有人生哲理的话,给人以迪。如:人何必为了争得那些微小的虚名,而忙碌不停呢?即使得了名利,不一定就比别人强,失去名利的人也不一定比他人弱。不要一天到晚与人说长道短,若是这样,还不如对着清风明月,以青苔为忱,以天云为帐,这样自由自在,潇洒地生活着。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是:从正面看山是一排排起伏的山岭、侧面看到的却是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不相同。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这是苏轼的一首写景诗,通俗易懂,虽是写景,但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具大的想象空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要用多种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职业的人,由于阅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看待某一个相同的事物,其观点也是不一样的,谓之“远近高低各不同“。人只所以看不透事物,是为自己身处在狭小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社会,多变的人生,想要看清“庐山真面目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诗中所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一生中写下许多富有哲理的诗词,并想多简介几首,限于篇幅就不多谈了,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应邀简答:苏轼的富有哲理诗词不少,例举几首吧。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琴诗等。

我就不加评论了。以免抄袭之嫌(以有很多人评论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本句出自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宋的论述。丰神,即风貌神情。筋骨,原指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筋骨思维可以理解为,宋诗的格局和理趣。整句的意思是,唐诗以风貌神韵见长,宋诗在格局理趣上更胜一筹。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宋诗则逐理把握。这实际上是讲了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比一下

  • 与古代文化有关的大学专业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与古代文化有关的专业主要是文史哲,即汉语言文学(里面会有专门的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学(这个不用多说,肯定有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哲学(因为哲学很多说古代的思想,所以也肯定会涉及)1、消极看待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类实践活动看成无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2、所谓辩证,就是矛盾地看待问题,老子的道将

  • 试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受到哲学观念影响的事实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几乎所有的艺术都受到了哲学观念的影响。比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的佛像。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始皇认为这些兵马俑可以在地下保护他,这是他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敦煌壁画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这同样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龙门

  • 哲学书中讲矛盾含义时只说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那么事物之间的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完全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一个买菜的人和一个卖菜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但你把买者与卖着放在整个市场之中时,他们就变成这个市场内部的事物了。买者与卖着共同构成市场这是统一性,买卖双方的行为在本质上根本对立,达成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你想说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吧,呵呵,去看下形式

  • 阴阳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气的运动推动调控事物的发生发展 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于阴阳,白天为阳,晚上阴,女性为阴,男性为阳,太阳为阳,下雨阴天,为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

  • 董仲舒有哪些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

  • “辩证法”有哪些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法最大的局限有两个。第一,辩证法需要庞大的知识量,人们既要知道一个事物的正面,又需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反面,而且还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其实是一个信息负担。现实中,我们需要了解成千上万的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才能建立起辩证思维,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难的。第二,辩证法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这对于大多数人来

  • 分析题: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辩证法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事物是相对的,有阴就有阳。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实际工作的意义?好难吖大体就说,失败与成功是相对的,但是他们又是统一于工作之中,只有经历不断失败与成功,个人才能成长,工作才能发展。。。阴阳五行为相生相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服从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

  • 告诉我太极阴阳五行的内容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