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

为何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3/26 3:49:58

本句出自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对诗分唐宋的论述。丰神,即风貌神情。筋骨,原指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筋骨思维可以理解为,宋诗的格局和理趣。整句的意思是,唐诗以风貌神韵见长,宋诗在格局理趣上更胜一筹。简单地说,就是唐诗重情,宋诗则逐理把握。这实际上是讲了唐诗和宋词的不同之处,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比一下:一、唐诗有着唐朝社会自由、大度与繁华的情趣。1、唐诗善言情。2、唐诗多以强烈、激情地感受生活。3、唐诗讲究韵律节奏。二、宋诗有着宋朝社会睿智、稳重逐理的理趣。1、宋诗善说理,以理趣见长。2、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3、宋诗有散文倾向。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关于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与宋诗议论化相关的还有另一个特点理趣。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象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而是佛门的禅机。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代表作品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而哲学思想自成体系的王安石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陈师道之手。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即源于《高僧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此外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宋诗多流派当与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党争纷繁的原因有关。如北宋末吕本中(1084~114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后又有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如禅宗之法嗣传衣。列名之人均以名节自励气味相投。至于文学观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诗家的门户之见壁垒森严则与诗话的党同伐异有著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

唐诗和宋诗在形式上并无二致,但是在内容或者说思想深度方面却又不尽相同;这是时代的特色;反过来又印证了文学作品不是凭空想象而必须与历史紧密结合。

从疆土面积,财政丰腴程度以及民族和谐方面来说,宋朝与唐朝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唐诗当然是擅长丰神情韵,比如说唐朝的诗仙、诗圣、诗魔、诗鬼等尊号;

第一个关键词;西昆诗派;

宋朝没有这些桂冠诗人;这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比如说在北宋初年,宋诗的风格还是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此时,宋代诗人杨亿、刘筠、钱惟演编纂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这本诗集主要是收录他们之间彼此唱和的诗;

后人将这类诗歌称为西昆体或者说西昆诗派;西昆体诗人以唐朝大李商隐为祖师爷;西昆派诗人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

西昆诗派诗人的作品大多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是,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说白了就是模仿的高手,缺乏创造性。

比如下面这首杨忆的《此夕》

此夕秋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锦里琴心谁涤器,石城桃叶自横波。

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

很显然,这些诗人的作品毫无时代气息,与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大相径庭。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日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

毫无疑问,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第二个关键词;新诗文更新运动;

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三人就是新诗文革新的代表;他们都努力去摆脱晚唐诗风的柔弱,矫正西昆体的浮靡,注重诗歌的思想内容,常在作品中发表议论;比如下面这首梅尧臣的《梅花》;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

宋诗变得越来越长;一些长诗往往议论纵横、反复述说;语言趋于散文化,体裁上多用古体。风格或流畅自然、或清新放逸、或古硬奇峭;

由于欧阳修等人的努力,宋代诗歌在神宗年间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期;此时的北宋,是诗人辈出,流派纷呈,代表人物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第三个关键词;思想性;

由于深受欧阳修的影响,上述诗人都较重视思想内容,并且不同程度地有着以文为诗或以议论为诗的创作之风;

比如说王安石的诗,其内容充实,个性鲜明,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晚年讲求诗律精严,开宋人师法杜甫风气;比如下面这首王安石的《谢安》;

谢安才业自超群,误长清谈助世纷。秦晋区区等亡国,可能王衍胜商君。

(注;王衍;西晋大臣。字夷甫。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好老庄之学,言行古怪,所论义理,即时更改,世号“口中雌黄”。历任中书令、尚书)

再比如说苏轼;他的诗是才气奔放,随物赋形,风格多样。而且其门下诗人如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等,也各具特色;比如下面这首著名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写庐山的诗与李白同一题材的诗其高妙之处就是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性。

第四个关键词;江西诗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越来越大;总体来说,作为苏轼学生的黄庭坚的成就没有超过老师;

但是,黄庭坚的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黄庭坚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这就是史称江西诗派的来历;比如黄庭坚的这首《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如果说唐朝诗人当中真正反映民众疾苦的只有杜甫一人的话,那么;宋代诗人在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和表现统治阶级内部争斗等方面是人才辈出

他们的创作题材都有所扩展。特别是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激烈的背景下,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炽热、深沉。

比如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艺术风格上,宋诗逐渐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有多议论、多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等特点。比如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诗人都很重视学习唐人,有的偏重模仿,但是更多的是力求在学习中创新,形成了争奇斗艳,推陈出新的格局。

从这个层面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宋诗已经超过了唐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与古代文化有关的大学专业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与古代文化有关的专业主要是文史哲,即汉语言文学(里面会有专门的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学(这个不用多说,肯定有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哲学(因为哲学很多说古代的思想,所以也肯定会涉及)1、消极看待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类实践活动看成无意义的活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2、所谓辩证,就是矛盾地看待问题,老子的道将

  • 试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艺术受到哲学观念影响的事实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几乎所有的艺术都受到了哲学观念的影响。比如,秦陵兵马俑,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的佛像。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始皇认为这些兵马俑可以在地下保护他,这是他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敦煌壁画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这同样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龙门

  • 哲学书中讲矛盾含义时只说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那么事物之间的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完全是相对的概念。比如一个买菜的人和一个卖菜的人你可以说他们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但你把买者与卖着放在整个市场之中时,他们就变成这个市场内部的事物了。买者与卖着共同构成市场这是统一性,买卖双方的行为在本质上根本对立,达成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你想说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吧,呵呵,去看下形式

  • 阴阳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气的运动推动调控事物的发生发展 怎么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于阴阳,白天为阳,晚上阴,女性为阴,男性为阳,太阳为阳,下雨阴天,为阴,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

  • 董仲舒有哪些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族,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下

  • “辩证法”有哪些局限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辩证法最大的局限有两个。第一,辩证法需要庞大的知识量,人们既要知道一个事物的正面,又需要知道一个事物的反面,而且还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其实是一个信息负担。现实中,我们需要了解成千上万的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才能建立起辩证思维,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难的。第二,辩证法需要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这对于大多数人来

  • 分析题: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辩证法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事物是相对的,有阴就有阳。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实际工作的意义?好难吖大体就说,失败与成功是相对的,但是他们又是统一于工作之中,只有经历不断失败与成功,个人才能成长,工作才能发展。。。阴阳五行为相生相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服从上级,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

  • 告诉我太极阴阳五行的内容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诚如《河洛原理》所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阴阳五行始终被置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即使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极盛时代,也没有成为宇宙观的主体,往往是气一元论宇宙观的构成部分。所

  • 文艺复兴到底复兴了什么?意大利成为目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跟其文化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文艺复兴是解放了人的思想,是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回归人性与自由。所有的艺术爆发都是围绕经济中心的!就是“钱”。当时的资产阶级新贵族,他们有钱了,就就不会老老实实地呆着,以前的友情阶级也不可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得瑟。所以有矛盾,传统贵族就像用他们缔造的传统压制他们,但他们并不服。所以他们在14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