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知识广,对于中西哲学家观点的解释有条有理,思维表达清晰,令人羡慕、佩服。这里挑几点不足,若有不对,请高人指正。
1、王先生说不赞成唯物唯心的划分,但实际上他在认识论上的观点是唯心的,他把自己的认识论观点与实践、与物质基础相脱离。
2、王先生认为宇宙信息是有限的,这种是错误的,因为信息的本源物质是不灭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王先生认为只有少数人才懂哲学,是纯理性的、智慧的火花,我认为哲学思想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王先生承认抽象思维的作用,但是只认为技术是从经验到抽象的过程,而认为哲学、科学却是先有思维模型再用实验去证实的过程,另外王先生不待见辩证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辩证唯物主义更强调方法论的重要性,原因是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辩证的,即是运动的、联系的和系统的,因此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必须用运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王先生只讲世界观,不谈方法论,没有目的性,而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为人类自己服务。(首)
个人觉得,深入和快速有点悖论,除非思想很浅薄无需深入,但凡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快速就难以深入,深入就无法快速。
王东岳先生其人的确有很深的医学背景,从小又喜好哲学思考,读过大量哲学著作,同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也颇有研究。他说过,他的思想建构来自科学、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三种学问的建构,但他的著作并不直接表述这三种学问,而是以这三种学问作为自己思想的底层基础,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新世界观体系。
可以想象,这三种学问,哪一个要想学有所成或学到一定深度都是很困难的事,更不要说还要把三者融通为一个系统之内的思想。不论王先生能不能达到目的,就这一点而言,都是难以通过“快速”而达“深入”的。
如果读者真对他的“无用”学问感兴趣的话,最好还是收起一些浮躁的心理,抱着一些“虚心”的态度,先认真读过他的书,然后再说他的思想价值为好。
就“虚心”他有一个表述,虚心的意思就是,在读别人的著作之前,读者先要把自己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完全放空,尽量不抱之前已经有的一些成见,仿佛自己完全没有思考,只是追着作者的思路走,只有当系统读懂了作者本意后,再开始思考作者思路与自己思路的不同之处,找到各自的侧重与差异点。
我曾经听郭德纲先生说过一个传统相声教徒弟的方法。他说招收一批学员不会上来就教你说相声,先去干杂活,扫地擦桌子之类,这样的干活要很长时间,目的,一个是观察学员品行,一个是压低学员的自信,让学员先建立“我是求学来的”的态度,是求着师父教我说相声学本领,只有这样才可能学会说相声。要是学员一上来就学,师父教的技巧他总想点评一番对错好坏,又怎么可能学会呢?这真是异曲同工了。
我个人几年来一直在学习王东岳先生的思想,自我感觉受益颇多,但限于科学知识浅薄,读起来很觉吃力。当然了,每个人的学识各有侧重,但就算如此,也还是以先读懂思想为基础才好,因为读者和作者毕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识、思路、用语习惯,只要是有相当深度的思想家的著作,都是值得我们放低心态,虚心研读的。
王先生说过,中国人读哲学著作天生就很困难,这是东西方文化底层文化带来的认知差异造成的。中国人虽然已经“新文化运动”了一百年,仍然带有大量的传统文化痕迹,仍然习惯于直观感受世界,这和哲学对世界表象必须地剥离是有着非常的不同。
以上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一点读书心得,希望对题主读书有些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