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儒家的那些思想。女子需守《女论语》《女则》等规定的妇道,如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啊之类的。男子需守所学的那些书籍中所教育的思想,如三纲五常五伦之类的。且古人以男子占统治地位。总之都是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注重含蓄,很注重礼仪与孝道,说话行事不做满,留有三分余地,为他人留面子……很多,这一下说不清楚的。现代人比较自由除了法律和道德几乎未受过什么礼仪之类的严格约束,且受西方思想侵蚀较重。不再单纯持有中国传统思想与见解。思想不太统一,各有己见甚至相去甚远。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定国安邦方面,孔子思想与老子学说,谁更具有现实和历史借鉴意义?如何分析?
孔子的理论是《道德经》的发展,不同的人看《道德经》得到思想也不同,《道德经》博大精深,通过释义是不能懂得它的真正内涵的,只有通过体悟才行。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适应当时的社会发现规律!我认为老子的思想更具有现实和历史借鉴意义!
谢邀请!中华文明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千年风风雨雨,也经历了无数次浩劫,而每一次浩劫后余生,都能涣发出勃勃生机,有赖先贤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先进优秀的文化体系。其中几个关健人物,其一是创立儒家思想的孔子,其二是创立道家哲学的老子,其三就是孙子,还有法家,后来又引进了佛教,正是这五家的完美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当然还有先秦时期的墨子及诸子百家,秦时主要崇尚的法家,似乎也行不通,因为成本过高,(好比现在一样)而到了汉朝,武帝择儒家而治,但并非单一的选择儒家,而是综合了道家和法家及兵家,但最终以儒家思想为主轴,因道家哲学思想主张无为及道法自然,对统治者要求极高,统治者要有所作为,故错误地理解了无为。而所谓道法自然,是指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之规律,这又是一道难题,而儒家思想却没有明确和绝对的定义,比如,君为亲,民为贵,社稷次之,儒家认为;君视民如草介,民即视君为贼寇,这就有很大的修改空间了,当然君也包括官僚集团了,因为掌握权利的一方自然就掌控了话语权,而君、臣、父、子,的等级建立,对维护社会稳定起作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仁、义、礼、至、信,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这是法家永远也无法做到的,而儒家做到了,(但今天却被惨遭抛弃,因此对维持社会秩序增加了高昂的成本),所以儒家虽存在诸多不足,多半是人为的,其精华被抹掉了,但儒家的整体思想不可否认是好的,对社会的稳定是不可忽视的,但只以儒家治国显然还不够,必须以道家,从历史的脉络中可以看出汉唐宋明民就做得很好,国人的精神层面及对外的底气,值得我们思考,因为儒、道、法、兵都彻底溶入了他们的血液中,有人要说宋了,别忘了宋是统治集团的无能、短视与自私,而当今的中国,人们太浮噪了,完全违背了道法自然的规律,环境的破坏,逆天而行的无知,什么人定胜天,什么荒唐和无知的事都变成了伟大的创举,丢了儒家,没了师尊,没了礼义廉耻,丢了道家,失去了方向,丢了兵家无守险之本,变了味阳四不象的法家,只能越治越糟,只有正本清源,重新找回自我,建立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的体系,才有底气说什么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