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传统文化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总结来说,当代人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传统文化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总结来说,当代人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24 4:46:08

谢谢题主!您提的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

英国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读经典的意义!

传统经典可谓汗牛充栋,那么阅读重视经典,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呢?

一是增慧智。读经典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如《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阅读《资治通鉴》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历练思想,增长智慧。

元末明初胡三省曾评价:“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学者王鸣盛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所以在我家的书柜里收藏的经典书籍里就有胡注《资治通鉴》。

二是明德立身。阅读经典还可以使人明德励志,修心立身。

《大学》里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论语》中孔子也曾谈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坎耶里曾经说“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硕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所以我们当代人不仅要读经典,还要传承经典!

谢谢分享与支持!

读懂历史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文化含义在于给后世提供了学习方法,如何做到不罔不殆,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有很好的进步。

从这句本身的理解上在于”罔“和”殆“

罔迷惑、困惑、无知的。

殆怠的通假字,懈怠,疲惫。

前半句说光学习不思考,对所学知识就不能充分理解,就会困惑,告诉人们不能读死书,要联系实际思考,这样学来的东西才容易掌握,才有用。这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后半句说光思考不学习,人会容易满足,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这是对学习的鞭策。

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人才会不断进步。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哲学问题的科学回答,很精辟,因此常被人引用,成为治学指导思想。

学而不思则罔,说的是只背诵记忆知识而不去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内涵就会感到所学的东西没有用处。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只去思考自己掌握的一点知识即使很精通了也只是这一点知识精通,要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要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丢掉哪一方面都是失败的学习。

过度解读《道德经》的哲学有意义吗?

老子《道德经》全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伟大智慧学,而中国哲学所研究的世界观,重要的是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非常符合现在社会信仰的辨证法思想,过度解读《道德经》哲学思想很有必要,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书中三个最为经典的哲学思想一定要懂。第一个,宇宙观的哲学思想形成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在《道德经》书中,不但用哲学观点讲述了人生的根问题,而且还讲述了宇宙间的根问题。提出了“道”为万物之宗,“道”为天下之母的思想,这就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万物的本原不天帝,而是“道”。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书中讲述的宇宙观形成的哲学思想一一“道”。

天道,地道,人道,有形的道和无形的道统统都充满了哲学思想。就人道来说,就有“复归婴儿”养生之道,“见素抱朴”为人之道,“以柔克刚”谋事之道,“无为而治”管理之道。这些做人的智慧哲学,对人们的生存智慧都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个,“反”向运动哲学思想形成的“反向思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书中这一哲学思想,更是显而突出,任何事物都在作“反”向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对现在社会中的人们更有教导作用,对问题要反向思维,提高忧患意识,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反向思维能促使人们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便于人们深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为更好地解决矛盾提供依据。这也正是辨证唯物论,对立统一观点。同样提高我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得到一个很好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第三个,“水性思维”哲理形成做人如水的道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普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书中“水性思维”哲理,就是人生要有和水一样的优点。与世无争,不显高贵,包容,宽容,这样的水性思维做人哲理,促使人们的心情平和,不会有偏击行为。做个很有教养,修养和函养三养为一身的人。在社会中能很好地与人相处,对自身发展带来动力,也会在社会中混得更有出息。

总之,《道德经》五千字,共八十一章,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生哲学智慧,告诉了人生哲理。得到“多”,就要追求“少”。往上爬,就要学会往下走,要坚强,就是要柔弱做人。反向行动,反向思考,才能认知自己的本性,回到淡定从容的心灵家园,人生一定快乐,幸福,美好!

老是用科学,哲学,去套老子道德经。科学哲学是表明什么都没弄明白不可笑吗?老子,是认正学,因果关系信系学。过分读能弄懂也算你幸了,几千年注解人千万,不知知者有几人,知不知,不知知,读不懂老子,尹喜别想读懂道德经,读懂道德经如同老子尹喜复活。老子之意不在五千言字上,在字外他要表达的是什么用。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对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出现的古诗,俗语,名言等材料,如何把握其蕴含的哲学原理?求助,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续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

  • 关于哲学的奥秘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包括有双重否定的句子就是双重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实际上就是指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曲折,这主要是由于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不断的否定旧事物中落后的、不科学的

  • 古人和现代人的思想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是儒家的那些思想。女子需守《女论语》《女则》等规定的妇道,如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啊之类的。男子需守所学的那些书籍中所教育的思想,如三纲五常五伦之类的。且古人以男子占统治地位。总之都是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注重含蓄,很注重礼仪与孝道,说话行事不做满,留有三分余地,为他人留面子……很

  • 解读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立论依据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中国传统医术,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我国医疗领域的文化瑰宝~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和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主要包括精、气、神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以及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理论内容。《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以致于现在的中

  • 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对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的研究明材料研究风格的家具,在材料的选择;简洁的形式,比例适中;科学的结构,榫精度;装饰精美,闻名于世的各种技术,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一朵奇葩,在世界的中国家具和家具的发展历史一个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儒家的形状和结构,道教与明清通俗文化和影响王朝的影响后,无论是在审美观念上还是在

  • 京瓷哲学》第57条 重视伙伴关系的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京瓷是一种瓷,文章介绍了京瓷的历史发展,给出了许多历史考据资料,这是非常难得的,特别是一些资料来自内务府的一些文献。文章的也描述了京瓷的特点,描述中大量使用了拟人的比喻,行文生动,耐人品读。文章最后一段中对京瓷的文化内涵做了点评,并上升到哲学高度,给出了瓷即哲学,哲学即瓷的感慨,耐人寻味。世界是物质

  • 哲学在现实社会中得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源泉,代表着人类思维的最高水平,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哲学的王国中。拥有哲学思维的人看问题、想问题能站在宏观角度上,脱离具体问题的形式困扰,化繁为简,直达问题的本质。所以哲学也叫智慧之学~~~大概意思是说,西方哲学的研究主题之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人与客观世

  •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维,它和现在倡导的科学思维有什么差别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东方文化源头。以理性文化为思想理念,西方文化是显性文化,显性文化的特点是以直观逻辑思维为思想理念。现代科学是在中西方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是易学,易学的基础是阴阳理论,既有统一,又有分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转化,辨证统一。是相

  • 求四篇文章,偏向于心理,哲学方面的(出自于杂志,比如青年文摘那一类的),说明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电影:秒速5厘米。心理测试:IPM测试或者九型人格。富有哲理你可以选很多,现代的你可以看看冯友兰,简单的周国平,之类,也能看看古代的例如庄子,或者西方哲学史,入门建议用《苏菲的世界》先秦文学是传说时期的文学,常常与诗、乐、舞紧密结合。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起源。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

  • 有人说诗乃精神之魂,哲学乃理性之佳肴,而现代诗歌已经开始衰亡,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衰是有些,亡是没有。所说现代诗应指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诗体。这种体裁没有韵,没标点,不讲平仄,甚至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行,与以前的诗截然不同,是好是坏呢?经过近百年的检验,结论不太成功。今后怎么办呢?还要回到词牌、格律里去吗?显然不可能也没必要。不可能是没有这样的课程基础,也没有那样的语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