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题主!您提的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
英国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读经典的意义!
传统经典可谓汗牛充栋,那么阅读重视经典,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呢?
一是增慧启智。读经典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如《资治通鉴》这部历史著作,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阅读《资治通鉴》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历练思想,增长智慧。
元末明初胡三省曾评价:“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学者王鸣盛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所以在我家的书柜里收藏的经典书籍里就有胡注《资治通鉴》。
二是明德立身。阅读经典还可以使人明德励志,修心立身。
《大学》里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论语》中孔子也曾谈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坎耶里曾经说“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硕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所以我们当代人不仅要读经典,还要传承经典!
谢谢分享与支持!
读懂历史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这句话的文化含义在于给后世提供了学习方法,如何做到不罔不殆,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够有很好的进步。
从这句本身的理解上在于”罔“和”殆“
罔迷惑、困惑、无知的。
殆怠的通假字,懈怠,疲惫。
前半句说光学习不思考,对所学知识就不能充分理解,就会困惑,告诉人们不能读死书,要联系实际思考,这样学来的东西才容易掌握,才有用。这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后半句说光思考不学习,人会容易满足,以为自己什么都明白了。这是对学习的鞭策。
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人才会不断进步。
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哲学问题的科学回答,很精辟,因此常被人引用,成为治学指导思想。
学而不思则罔,说的是只背诵记忆知识而不去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内涵就会感到所学的东西没有用处。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只去思考自己掌握的一点知识即使很精通了也只是这一点知识精通,要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要更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孔子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丢掉哪一方面都是失败的学习。
过度解读《道德经》的哲学有意义吗?
老子《道德经》全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伟大智慧学,而中国哲学所研究的世界观,重要的是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非常符合现在社会信仰的辨证法思想,过度解读《道德经》哲学思想很有必要,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书中三个最为经典的哲学思想一定要懂。第一个,宇宙观的哲学思想形成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在《道德经》书中,不但用哲学观点讲述了人生的根问题,而且还讲述了宇宙间的根问题。提出了“道”为万物之宗,“道”为天下之母的思想,这就是世界的本原。天地万物的本原不天帝,而是“道”。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书中讲述的宇宙观形成的哲学思想一一“道”。
天道,地道,人道,有形的道和无形的道统统都充满了哲学思想。就人道来说,就有“复归婴儿”养生之道,“见素抱朴”为人之道,“以柔克刚”谋事之道,“无为而治”管理之道。这些做人的智慧哲学,对人们的生存智慧都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个,“反”向运动哲学思想形成的“反向思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道德经》书中这一哲学思想,更是显而突出,任何事物都在作“反”向的,周而复始的运动,对现在社会中的人们更有教导作用,对问题要反向思维,提高忧患意识,戒骄戒躁不断进取。反向思维能促使人们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便于人们深刻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为更好地解决矛盾提供依据。这也正是辨证唯物论,对立统一观点。同样提高我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得到一个很好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
第三个,“水性思维”哲理形成做人如水的道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普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书中“水性思维”哲理,就是人生要有和水一样的优点。与世无争,不显高贵,包容,宽容,这样的水性思维做人哲理,促使人们的心情平和,不会有偏击行为。做个很有教养,修养和函养三养为一身的人。在社会中能很好地与人相处,对自身发展带来动力,也会在社会中混得更有出息。
总之,《道德经》五千字,共八十一章,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生哲学智慧,告诉了人生哲理。得到“多”,就要追求“少”。往上爬,就要学会往下走,要坚强,就是要柔弱做人。反向行动,反向思考,才能认知自己的本性,回到淡定从容的心灵家园,人生一定快乐,幸福,美好!
老是用科学,哲学,去套老子道德经。科学哲学是表明什么都没弄明白不可笑吗?老子,是认正学,因果关系信系学。过分读能弄懂也算你幸了,几千年注解人千万,不知知者有几人,知不知,不知知,读不懂老子,尹喜别想读懂道德经,读懂道德经如同老子尹喜复活。老子之意不在五千言字上,在字外他要表达的是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