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续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蕴含着深厚哲理思想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时考生在温习哲学常识的过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并把握其中的哲理,还应适当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善于结合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
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王翰的《凉州词》表达的是:作者的悲凉之意,也流露出了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王昌龄的《出塞》表达的是:作者对当时朝边将的无能、战事失利的现实的无奈,也流露出了希望和平的心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的是:着重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作者深深思念着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
蕴含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诵读古诗词,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体察特定时期的民情风俗,还能够使我们懂得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因为许多古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现采撷几句富含哲理的诗句,与大家共享。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译文为: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是啊,游山时,只因身在山中,所见一草一木一沟一渠,皆带有局限性;观察世上事物何尝不是如何?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人们所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具有片面性,要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事物,必须摆脱狭小范围,从全局着眼。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选一》,译文为: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两句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躬行”,即指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也指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通过反复实践,夯实知识。这一道理,不仅适用于古代,更适用于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知识、做学问,都是如此,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译文为: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这是全诗的精华两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要着眼大局,放眼长远,当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相类似的诗句,还有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朝卢梅坡《雪梅》,译文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这两句诗,借梅与雪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诗句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堪为佳作。
类似的富含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我们在积累、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品味其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