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就是感悟、我们中国很早就一些传说、一些修仙、修道、修佛、。其最后无论是否功高绝顶或是佛法无边?其大成前靠的都是一朝顿悟麻雀也可变凤凰。这些都足以证明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生活、处事、人生观等等等等一些方面做出紧密的思考实验、得出的结论时靠的就是一个悟字!哲学就相当于把古人的探讨科学化文字化、其中心还是离不开一个悟字!所以、哲学对人的启发或者影响。都采源于一个悟!当你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了感悟,那么这就是哲学对你的启发!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首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敢于担当的人,不蝇营狗苟,也不卑躬屈膝,看见恶的一面能够拿出勇气与义气去打击,看见善的一面能够让善的温暖洒遍每一个角落。其次,无论你是在生活中、学习上、工作中甚至是对待爱情,你都要说到做到。比如你列了很多计划与目标,你有很多雄心壮志与梦想,我的建议是先停止做梦幻想,去搞定你眼前的目标,不熬夜,早睡早起,先解决一个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这一点就是说你的行动要符合你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梦想大于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要尽孝,要常常陪伴家人,要努力赚钱过理想中的生活,这些光是嘴巴上说没有用的,你要做的就是拿出你的行动去做,只有做了你才能得到收获。在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忘记本意,忘记良善。最后,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导你的学习与工作。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先认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要怎样做才能解决,而不是忙着继续奔跑。跌倒后,先思考原因,总结经验再前进,不要盲目奔跑。能够让道理有用的方法,便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