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倒孔家店不是当代的事情,而是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也就是说,儒教已经被中国人民遗弃一百年了,现代中国人,难道就不会生活了吗?岂有此理。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对于孔孑的那套学说无须深刻了解。略知一二便可。
现代人只要深刻了解中国近代史,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
知道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样得到的。知道感恩党,感恩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感恩千千万万为新中国奋斗牺牲自己的革命烈士。
知道今天自己的使命。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总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是一个合格的人!
请问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改变?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优秀的文化,也有落后的历史文化。任何人都会受到当时历史社会的影响,不可能离开社会而超凡脱俗,必然有其阶级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大搞愚民政策,鼓吹宁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只要按官员的旨意、命令去做就可以了,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扑灭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导致封建社会二千多年,抱着古代四大发明啃老本,科学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从领先西方国家后,又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②要求臣子对君主要绝对愚忠,鼓吹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忘。臣子必须无条件地按照君主的旨意办事,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理解的还是不理解的都要执行。
③男尊女卑思想,实行一夫多妻,妻子须从一而终的男女不平等政策。鼓吹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残害了不少妇女。
④世袭制导致历史有很多的年幼无知的人当皇帝,也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中国科举制以来,最大的局限性是各类人才的使用。在春秋战国之时,如果有人感觉自己很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可以主动求见大臣自我推荐,甚至大臣感觉这人真有能力还会主动推荐给大王,大王如果满意就会立即授与官职,负责某一具体事项。纵观春秋战国史,群英汇莘英雄辈出。当然大王的官不是好当的,搞得不好今天为相明天为酱。但春秋战国时确实人才广泛流动,毛遂自荐之风尚让无数英雄豪杰能够脱颖而出!先秦时代应该是中华民族人才最为辉煌灿烂时代!也许只有三国时代可以勉强去比较一下。
然而有科举制以后,中国的人才评定就出现很大问题,或者是考的主题形式主义泛滥,或者是善于背诵记忆者得益,或者是主考官个人偏好,或者是官宦利益团体的指定,或者是真金白银的诱惑,总而言之科举制以来埋没无数人才!或许有人讲不是也有一些科举出来的良臣,但如果与先秦人物比较起来,这些良臣未免创新创造能力都不足!
现在同样有这样的问题,高考就是现代的科举性,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可是我们的人才往往仅成为外国公司的附庸,中国人的工作是将外国人设计的产品进行复制加工。所以,人才的培养方式和人才的认定肯定有欠缺。当然这也与中国缺乏国际话语权有关联。
孔子思想的局限性体现在哪里?
局限在封建社会中,就是说它为封建社会的兴起、发展服务,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环境下,许多观点已经不适用了,并且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比如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需要的是平等的协作关系,而不是封建社会的权贵礼尊等。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要是说其弊端也是有的。
“仁”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其弊端:
这种“仁”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给人的思想定了一个框架,让人无法突破,让人不敢去思考人生,不敢去创新。
“礼”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即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其弊端
这种“礼”是有等级的。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不可打破的。这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劣根性。所以统治阶级才会把孔子的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是愚民的思想武器。
治国思想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其弊端:
治国思想太优柔寡断,没有武力保障,没有军事实力怎么能给老百姓保障呢?怎么能让老百姓安心呢?
经济思想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其弊端:
这种经济思想没有什么弊端,只是现在的人和社会估计没有办法实现。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其弊端:
我认为没有弊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
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其弊端:
太片面,美学有很多种,不能说只有某种规范内德才是美,美应该是多样的,世间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