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时间来判断,明显不是师徒关系.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认识论观点,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庄子》一书,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庄子认为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有与无,大与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矛盾,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创立了相对主义的方法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老子出生年代:前571-471名人职称: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道家之祖名人国家:中国(楚国)相关介绍: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365zn.com收集]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周《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365zn.com收集]《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意志有目的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365zn.com收集]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65zn.com收集]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365zn.com收集]《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365zn.com收集]老子见周室衰乱,于是西行出函谷关时,应关令尹喜之请,遗五千文,即《老子》(又名《老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后不知所终。[365zn.com收集]《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有: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其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365zn.com收集]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其后,庄子作《南华经》以阐述道德之义,其对道家之重要,如孟子之对于孔子。使老子之学成为道家之祖。[365zn.com收集]自西汉初期老子受到尊崇后,历朝历代都不乏老子显灵之说,特别是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后。汉桓帝时,边韶撰的《老子铭》中称“老子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到了唐代,李氏攀宗认祖,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想尔注》,谓“道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俨然创世主。[365zn.com收集]思想与著述:老子的思想集中于《老子道德经》(关于该书是否肯定为老子所作,历来尚有争议),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书中所述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他用“道”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什么是道呢?“道可道、非常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365zn.com收集]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他提出“反者道之动”,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意识到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并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65zn.com收集]他还主张“柔弱胜刚强”。他教导后世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名无欲,使夫智者所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他热爱和平“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反对无谓的战争“夫佳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他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者多,是以饥”并奉劝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描述了一个理想的王国“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65zn.com收集]总之,《老子道德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历代注疏者不计其数,各家各派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吸取其中的观点并加以阐发。他对中国哲学史有不可或缺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也是无可估量的。
更多文章
中国古代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国防思想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有“居安思危”、“以民为本”的国防指导思想,“寓兵于农”、“富国强兵”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斗争策略等...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其在建设过程中,对质、数、文等做了相关要求,体现出来的都是道教的思想:1.天圆地方,天三地四的思想2.
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利用改造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外部环境。中国园林设计主要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园艺、书画、文
概括庄子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思想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关于庄子生卒车月,学术界有不同说法。据《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苫,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
中国古时候得病有中医,外国古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外国古时候医学是非常落后的,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古代用酒泡制了一些药酒,有一些万灵丹,十五世纪一场温疫欧洲死了几十万人,十八世纪古希腊才用植物有效成份做成最早的西药传入欧洲。外国也是一样,用草药治病!但是科技发达了,人家去伪存真,摒弃了很多,重新走进了现代医学的怀抱,可是中医就是这么高傲,自以为是,所
老舍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
中国古代车萌芽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
《黄帝内经》中,对哲学的原理借鉴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是“辨症施治”。现代西方哲学“对立统一辩证法”当红之时,《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被悄悄地变成了对立统一辩证法。辨证,辩证,是不同的概念。辨,辩,音同字不同义不同。据《史记》,古有阴阳家,五行家。战国邹衍纳阴阳与五行为一体:“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万言,其语闳大不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中庸”,两千多年来,无论“仁义礼智信”,还是“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始终涵盖统领于中庸思想的规范之下。实践证明,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在刀光剑影的混乱时代,还是在和平昌盛时期,成功者始终是受其支配的,并能传承至今、扩展世界,说明它是一种颇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文化,更是一种引领
老子[春秋时期大思想家]的生卒?老子的父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是什么主义的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术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可认为是老子的“道”。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即自然规律)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气聚而成形,变为有形色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