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时候得病有中医,外国古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

中国古时候得病有中医,外国古时候又是什么情况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2 更新时间:2024/1/24 15:59:15

外国古时候医学是非常落后的,十九世纪以前,欧洲古代用酒泡制了一些药酒,有一些万灵丹,十五世纪一场温疫欧洲死了几十万人,十八世纪古希腊才用植物有效成份做成最早的西药传入欧洲。

外国也是一样,用草药治病!但是科技发达了,人家去伪存真,摒弃了很多,重新走进了现代医学的怀抱,可是中医就是这么高傲,自以为是,所以,一直不愿意低头承认自己的不足和落后

董仲舒思想对后世有影响?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董仲舒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了化和思想上的“大一统”

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大一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了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和“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缺乏一定的管理,也因此在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与此同时,在北方的匈奴国家也在对汉朝造成威胁。所以说,当时的汉武帝非常需要一种理论体系,能够更好地维护中央集权的权威。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也就应运而生。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董仲舒的“大一统”不仅满足了汉武帝的通知需要,对社会文化、思想等也产生了影响。“大一统”思想确立了儒学在封建思想中的正统地位。而且,经过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让儒学倡导的礼法更有操作性。另外,这种“大一统”思想,也对凝聚国家力量,加强国家统一起到了推动作用。

2.构建起了以“天”为核心的宇宙观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他的思想中,把儒家的仁、礼都归属到了“天”,从而构建起了以“天”为核心的观念。从董仲舒思想的发展来看,他进一步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把君权和天相结合。也正是这样,后世思想家在论述君权来源和“合法性”时,有了更加正义的基础,这样就把原来朴素的君权观进一步发展,利用神化了的儒家思想论证了封建制度的合法性。后世的思想家,也继承发展的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通过对“天理”的论述,来分析天与人的关系,从而实现和丰富了天人关系。在《春秋繁露》中有写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涕,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董仲舒认为天是世界的起点,而人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后世更好地认识天与人的关系。

3.形成了礼法合一的教化思想

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思想,这对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和后世人们的教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三刚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的思想在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先秦时期,政治上四分五裂,虽然百家争鸣,但是从社会教化上来讲,更多地只能依靠自身的行为规范,通过提高修养来提升道德水平。此外,董仲舒按照“春秋决狱”的法律思想,把儒家经典作为法律审判的指导原则,这样使得儒家经典可以切实发挥社会教化的作用。按照董仲舒以三纲五常为主要教化方式,辅助以刑罚为辅的治国思路被后世所沿用。

在分析了董仲舒思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对后世的不利影响。首先,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一种神学的唯心主义。虽然对后世来说,他的思想很好地论述了君权的合法性,但是唯心主义从根源上还是无法解释逻辑的问题。明末清初开始出现的极端反对传统道德的思潮,也是对他的神学唯心思想的一种批判。此外,他的三纲五常、教化思想等最终服务于封建统治,随着时代的发展,落后的封建伦理最终还是会表现出不适应,三纲五常虽然发挥了教化作用,对规范社会和民众的伦理道德起到了作用,但是也反过来限制了儒家伦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董仲舒从儒学经传中寻找统一的理由,他从《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大一统。董仲舒就根据《公羊春秋》的记载,提出了大一统论。他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主张的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适合古今任何时代的道理。

天人感应:董仲舒天人感应论,是以社会、政治来说的。他把《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衰败的结症。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就会降下种种灾异以谴告人君。如果这时人君仍不知悔改,天就会使人君失去天下。

董仲舒主要思想主张的影响: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

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深入人心,君臣普遍遵循;独尊儒术之后人才辈出,而且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

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老舍的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

  • 中国古代车萌芽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中国人大约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大约4000年前当时的薛部落以造车闻名于世。《左传》说薛部落的奚仲担任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的“车正”官职。《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都记述了奚仲造车浅析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国古代园林

  • 《黄帝内经》中,对哲学的原理借鉴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是“辨症施治”。现代西方哲学“对立统一辩证法”当红之时,《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被悄悄地变成了对立统一辩证法。辨证,辩证,是不同的概念。辨,辩,音同字不同义不同。据《史记》,古有阴阳家,五行家。战国邹衍纳阴阳与五行为一体:“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万言,其语闳大不

  •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中庸”,两千多年来,无论“仁义礼智信”,还是“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始终涵盖统领于中庸思想的规范之下。实践证明,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在刀光剑影的混乱时代,还是在和平昌盛时期,成功者始终是受其支配的,并能传承至今、扩展世界,说明它是一种颇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文化,更是一种引领

  • 老子[春秋时期大思想家]的生卒?老子的父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精典著作

  •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是什么主义的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术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构成万物的原始物质。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其源头可认为是老子的“道”。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即自然规律)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完全连续而无处不在。气聚而成形,变为有形色的实物

  • 学哲学有什么坏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高考有个误区,家长怂恿孩子选择热门专业,为了将来好找工作。所以热门专业门槛很高,优秀的孩子大部分变成打工仔,调皮捣蛋挤不进好专业的孩子,不少最终不得不当了领导或者富豪老板。有些专业真很冷门,20-30年前最冷门的专业是地质专业,20年后,随着经济大发展,有色金属矿业需求飞速膨胀,矿业冷门少有人读,人

  • 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什么选择了儒家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做事对人要耍滑头,唯命是从或绕圈圈,搞利己主义。搞科研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精神不能唯命是从把人分阶级是二维思维思考的结果,这种二维平面的思维,你只有进入这个平面才有共同语言,不然鸡同鸭讲。是无法讨论问题的。确切地说应该是中国古人选择了儒家思想为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中心是仁爱。现代人不须要仁

  •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论语是太极生阴阳两仪的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说法有误。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或者准确地说,医家、道家、儒家,乃至其它诸子百家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生出来的。这三家是同一个根系上生出来的三枝竹笋,同根同源,所以易经才被称作诸子百家之源。将《黄帝内经》比作太极,将《道德经》和《论语》当作是在这个太极上生出来的阴阳两仪,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于理不

  • 你认为《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精髓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精髓。《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份。《素问》的精髓部份是: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论,六节脏象论,五脏生成论,脉要精微论及太阴阳明论等……。《灵枢》中的精髓部份是:主要论精和神的概念,知,本神,营气,营卫生成,病本,决气及海论,津液,百病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