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认为《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精髓是什么?

你认为《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精髓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96 更新时间:2024/1/25 0:29:04

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精髓。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份。

《素问》的精髓部份是:

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论,六节脏象论,五脏生成论,脉要精微论及太阴阳明论等……。

《灵枢》中的精髓部份是:

主要论精和神的概念,知,本神,营气,营卫生成,病本,决气及海论,津液,百病始生,天年,通天,及九针等。

上古天真论,

《黄帝内经》这部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后世的医书理论体系有超越《黄帝内经》的吗?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雏形,打了一个架子,并且有着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后世有没有超过其理论价值的书籍,不能简单的讲,因为社会变化了,医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它是基础,也是发展的源泉,现代医学应该要重视其思维方式和经验,可补充认知上的缺陷。

《黄帝内经》是一部论集,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之一。用《黄帝内经》治病你是用不了的,因为内经不是方法,但他也给你带来不了什么坏处。

中医的系统理论最高的是《伤寒论》的方法系统,从排异系统,自主调节系统,一切的排异方法,一切的自主调节方法都是从升降出入内外调节来的。升降出入,内外调节从阴阳五行的均势平衡来,阴阳五行的均势平衡从天人合一的和谐性、天人合一的生命运动、五行运动而来,这才是中医的系统理论。

《黄帝内经》主要的理论有哪些?普通人怎么阅读,怎么吸取?

《黄帝内经》主要学术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曾经应用于各个方面,《内经》作者成功地把阴阳、五行等哲学范畴应用到医学里面来,把哲学和医学密切交融在一起。

首先它认为人类生命变化是按照阴阳对立原则进行的。正如《灵枢·本神篇》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因而人体生理现象都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媵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明归六府。”故对立统一的协调,就能维持人体生命健康。假如对立统一遭到破坏,人体就出现病理状态,如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最后亦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情况。

其次,它还指出,阴和阳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为用,互为其根。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日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都指出阴阳两方面,必须保持阴阳对立统一协调关系,人体才有正活动。至于五行学说,《内经》主要从其“相生”与“相克”和“生克制化”等方面,来说明许多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并且是维系事物正常发展不可分割的根据,正如《素问·宝命全形篇》所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整体观念:它首先认为人体内部是个统一的整体,体内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生理、病理、脏腑和经络各个方面。如《素问·痿论>云:“肺主身之皮,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腺主身之骨髓。”说明五脏与形体方面的功能联系。

同时,人这个整体与外在环境又有密切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而,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生理密切关系,不完全是和自然变化之适合,主要是人体的机能善于适应它。《素问·生气通天论》曾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生理机能无时无刻不是在与之做出相应的变化。

动而不息的运动观:《内经》认为物质是在相互联系和制约之中不断运动的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又云“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指出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并反映了事物由新生,发展,到灭亡的变化过程。“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脉要精微论进一步说:“四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权。”一年四季的阴阳运动,影响到人体,血脉亦随之而上下运动,其脉在外形象为规、矩、衡、权的不同。因此动为生命的源泉,唯有不息的运动,才能变化无已。

以上阴阳五行学说、统一整体观、运动观穿在整个内经》的各个部分。所以无论在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理论中,却都突出地反映出来。而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圭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验并为实践所验证。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医学宝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主要讲述了人类为什么会得病,以及怎么治疗和治疗的原则方法。

《黄帝内经》还是一部养生宝典。它不仅讲到了怎么治病,更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个人怎样不得病,怎么在不吃药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健康长寿。

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讨论的经典之作。

《黄帝内经》,值得一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德国古典哲学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黑格尔哲学: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6至18世纪中学西渐,欧洲出现了一个“中国热”。在“中国热”和“中国化”的思潮中,中国哲学被德法英等国的思想家们内在地吸收了。由于

  • 高中历史: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东学西渐、西学东渐)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但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东学西渐”的过程,是和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

  • 德国的古典哲学和我国的道家思想有联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所谓“合理内核”即指辩证法,而“基本内核”即指唯物主义,这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哪些方面相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曾经有人说:“黑格尔哲学同中国哲学有相同之处”.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什么观点,只要有人说,也就会有人信.於是乎也就有人引经据典地谈论起来,将中国古典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相比较.那么,中国的古典哲学是否与黑格尔的哲学有相同之处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全球性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借鉴

  •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中医经典著作,现在看有哪些不足和错误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黄帝内经的错误在于:黄帝问岐伯说:这本书几千年以后还会有人喜欢看吗?那时候的人都喜欢看网红抖音,还会有人关心天人合一吗?岐伯回答说:看与不看是他们的事情,写与不写是大王的事情,所以我看大王还是写吧!如果不写咋对得起黄帝的称号!黄帝问:后人会不会有人说“黄帝内经”有很多错误?还要问错在哪里?那我要是写

  • 什么是学术背景啊?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学术背景是指过去从事的学术活动以及取得学术成果。一般包括发表的论文,承担的课题,参与的科研项目,发明创作以及获得的专利等等。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张仪列传》。1755年费城学院学术及慈善学校是第一次

  •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朱熹的集国民极端自私劣根性,极其虚伪,懦弱无能,内斗,残忍,冷血于一身的伪学歪理邪说,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恶劣败坏之!后代独裁者借其歪理邪说,成为治民依据,极大的阉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更进一步抽空了民族的骨气,使这个民族变的更加无自信,无骨气,无民族精神?一个人面兽心的扒灰理学家,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却得

  • 皇帝内经的内在优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简介】《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

  • 怎样辨别中医里的证和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证:中医所特有的一种名称.证,既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病理属性的概括.中医将人体分为阴阳气血,又将病因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痰及虚实等。证型就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症: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

  • 我国古代的和平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哲学是对于整个时代成果与精神的概括,哲学精神是塑造时代精神的匠心与灵魂。概括为以下方面:1、联系的文明。终极理性保持消除矛盾、避免危机、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