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很多中医都在学习古籍《黄帝内经》?

为什么很多中医都在学习古籍《黄帝内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50 更新时间:2024/1/16 23:26:14

黄帝内经》被中医称为医之始祖,是中华生命文化的总源流。其对中医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01.内经让中医有了活的灵魂。

内经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中医哲学思维系统。中医是从生命文化出发而建构起来的认识生命和维持生命健康状态的内活哲学体系。

中医,是从观察人与内外部环境中所感知而得的,是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生命文化全科学体系。

即中医哲学将朴素的二元(阴阳)线性思维,上升为四元互动的立体思维。其中包含生命文化观、整体观、辩证观和分形观。

02.内经完成了中医哲学观与方法论的垂直结合。

内经让医者有更大的腾挪空间,杜绝了医者被机械化医术奴隶化的可能。

内经可谓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将四观立体联动的哲学观与“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体系的养生和人体健康治理的方法论。

用现代学术语言来说,内经哲学智慧,不是停留在空中的哲学理想,而是其价值之光,照进了现实养生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现实,是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完美结合。

03.内经是中医更有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内经作为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是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生命保护神。

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我们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瘟疫不断,近17年前的非典和当下的新冠肺炎,如果没有内经智慧和辨证施治经验的沉淀和累积,那将会是怎么样的“杯具”,是难以想象的。

04.内经以降的传统医学经验和智慧,给现代医学之花之绽放,提供了肥沃的生命文化土壤支撑。

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生命文化与解剖生命科学的经验智慧,是现代全科医学的坚实基础和丰富宝藏。

05.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从生命文化的视角来看,内经关于人如何打开在尘世间生存、生活、生产和生命意义的生命智慧钥匙,叩开生命艺术学问的敲门砖。

西式现代科学是对系统的分区式的认知,而不是对系统进行系统的。我们中国的前端科技之所以很厉害,有一个底色性的文化软实力,就是系统科学的哲学观体系在做有效支撑。

同理,中医们学习和体悟内经的智慧精髓,也是为更好迎接西医挑战和把握更多生命科学机遇的祖传资本,这是中医生命文化本能的现实自觉行动,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医并非单纯的疾病医学,它丰富的生命文化内涵,其涵盖哲学、科学思维逻辑、艺术、宗教等,是充盈着内活智慧的综合性生命文化范畴。

故,中医要真正登入大雅之堂,深度系统学习内经,是不二法门。

《皇帝内经》真的是皇帝写的吗?

是黄帝组织六臣用问答形式写成,防久后有人否定著经的时代,上古有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寿敝天地,不生不化的真人,有特异功能的人,故还有很多经文至今还无人理解,如我的空针抽风气能彻底治愈多种风湿骨病一样,证明内经不讲空话的,而今打药开刀消融都治不好,是不理解内经论的表现!

黄帝内经类似西方“圣经”成书的经历,圣经是有旧约和新约二本版图缉合一起,上下成文有千年历史,内容大同小异,中国这本“黄帝内经”也是上下经过许多年代成书,卷宗考察起始为战国时期形成,直到西汉才托名“黄帝内经”成书流传后人,为了让书可以顺利传承,先人煞费苦心取名为“黄帝内经”,如此谐音是“皇帝”,那么不会发生意外,果然,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把这本书烧了!

学习中医学的人不知道这本书的是没有的,但是问问有多少人真正懂这本书的人有多少,其实是不多的!

原来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国古人充满智慧的哲学书籍!是上下几百年有哲理思想人士借用医学和人体器官说事!整个书籍充满着哲理和科学包括幻想!

典型的句文: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导读文字表达方式上,采取虚构代表人物黄帝这样最高无上的形象来让人们相信:这本书的正确性和权威性!

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是我们古人在3000多年前就有那么深刻的智慧和哲理思想,说明中国的道教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文化精髓啊!因为只有道教在历史上证明是我们中国最早形成的哲学体系,老子“道德经”是主要代表。那么黄帝内经开卷是什么时候诞生的?现代人考察下来依然把时间定位西汉时期,就是刘邦项羽争霸天下时代。

老子(李耳)诞生在公元前571年,中国最早的哲学家,思想家,著有闻名世界的哲学史观“道德经”一书。

因此,黄帝内经成书前前后后,始终不渝坚守朴素我们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形成初衷,把人体器官组织的内部和外表的所有病理表现按照“自然规律”和“物质能量”原理科学分析其形成或过往的来龙去脉,这就是黄帝内经最早的,也是真正的意图。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中医理论和实践活动早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确立!

黄帝内经集百家之长,万家之言成书,所以,我们在了解事实历史背景下,再去读这本书会比较轻松点,因为它不是一本真正可以拿来行医的书!但是,行医(中医)的人不好好研究这本书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手和名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我国的省份名称多与水和方位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各省份名字之所以多与水、方位有关,说直白点就是为了方便记忆、方便表述,达到提起省名就知其大概位置的效果。尤其是方位,在华夏文化传承中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比如我国三大上古奇书中的《易经》就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八卦又分别对应8个方位,历史上围绕方位还专门产生过风水

  • 哲学的分类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利他主义反现实主义佛教哲学儒家思想享乐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想主义非现实主义逻辑正确主义悲观主义道家思想自我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斯多噶主义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的第一方面是物质和

  • 你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有了人类,就有了中医![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中医起源于清未民初,古代没有中医之说。古代官医叫太医。民间叫郎中。而且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叫法,如:藏族叫“曼巴"。一,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是一体的,治病必须从整体下手)。中医注重总体观念,认为人的健康与大自然有密切关系。二,四

  • 水的哲学,你知道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

  • 《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曰:“易道之大,无所不包。”古人在观察自然,研究天象,将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纳入人的生辰八字,归纳总结出风、寒、署、湿、燥、火、等六种不同的变化,运用天干推算出“五运六气”来判断与防治人体疾病。“五运六气”即出于《黄帝内经》,这部托名黄帝的古代医书,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理论的书籍。书中

  •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法家,从老子那里获得启发!儒家,孔子更不用说了!他提出的,无为,清净,居下,以柔克刚!对宇宙本源的探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对后面大乘佛法传入我国做了重要的铺垫!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

  • 哲学派别的划分的标准及其基本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定义】:所谓的哲学,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点point”,即观点、论点、出发点、立足点、……【定义】:所谓的逻辑,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关系relation”,按自身循环分类的“一分为二”方法就是R(,)=∈∪∪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哲学?根据上面的【定义】,哲学是“点point”,即观点、论

  • 心学为什么标志传统儒学信仰的理论体系的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的大儒朱熹认为儒家的道统是自“尧、舜、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到了孟子道统中断了。过了一千年,才被“二程”重新拾起,重振了儒家的真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朱熹所认为的“儒家的真精神”并非先秦时期儒学的真精神。而是他本人创立的新的哲学。这就是影响后世数百年的“理学”。“理学”是宋朝时期我国哲学家在儒

  • 你对国学儒释道的个人初始感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儒释道都是哲学,大道至简,古人没有人用哲学这个词,但从易经开始就注重研究的哲学。苏格拉底说过希望统治者为哲学家,而实际孔子讲过希望圣人为统治者。儒释道为哲学三个方面,如儒偏重于道德,道和释偏重于人的内心,向外人与自然,世界关系,境界更大。但三者都希望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美的生活是什么,个人以为

  • 论述中国古代小说情节艺术的主要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言简义丰,意境优美,富有神韵小说家们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尽力挖掘群众语言的丰厚资源,在二者之中寻找最佳的切合点,力求大语言的表现力,做到炼字炼句,语言生动传神,意味深长。二、雅俗有致,摇曳生姿,趣味盎然我国的古代小说对语言的运用,大体上可以看出,一是文言小说渐趋白话话、通俗化。二是白话小说渐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