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你们认为中国的中医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57 更新时间:2024/1/24 1:25:06

盘古氏开天辟地,有了人类,就有了中医![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中医起源于清未民初,古代没有中医之说。古代官医叫太医。民间叫郎中。而且各民族有各民族的叫法,如:藏族叫“曼巴"。

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中医的核心理念可以吗?

一,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是一体的,治病必须从整体下手)。中医注重总体观念,认为人的健康与大自然有密切关系。

二,四诊八纲(四诊:望、闻、问、切。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治病必须依靠四诊,热后根据八纲来辩证施治。

三,标本兼治(找出病因,从根治起,彻底解决)。能引起病症的外界因素为“六因”:

风、寒、暑、湿、燥、火。

致病内因(七情):

喜、怒、哀、思、悲、恐、惊。

根据以上原则,辩证施治、灵活运用,加减药物,从而达到治病目的。

其实,中医具有一套独有的、严谨的、科学的诊疗体系!

中医博大精深,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去研究、挖掘、发扬光大!

谢邀!

中医是研究活生生的,运动的,普遍联系的,统一的,有规律的生命体。

黄帝内经》的理论是否超现代?

《黄帝内经》理论超现代?想多了吧?

《黄帝内经》是最早的比较系统的中医理论,这个真不假。在西方医学还在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里打转转的时候,中医试图通过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并把治病救人的方法和药物记录在册,这是《黄帝内经》比西医先进的地方。

但是,由此说《黄帝内经》理论超越现代,显然是题主想多了。

《黄帝内经》理论只是几千年认知水平很初级时期的产物。有些思想到现在有一定参考价值。比如,顺其自然,治未病等等。但是,《黄帝内经》理论的阴阳五行理论,对于真正的认识药物,认识人体,认识生命运行过程(包括疾病形成过程),价值不大,甚至阻碍和窒息了对疾病形成过程的认知,阻碍和窒息了对药物药性的真正认知。

《黄帝内经》理论认为,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万物之始终,生死之本,错误;《黄帝内经》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错误”;《黄帝内经》理论认为“得道可以千年不死”。《黄帝内经》里,多到数不清的不能自圆其说,不合逻辑,漏洞百出。这种理论怎么可能超越现代科学认知呢?

《黄帝内经》及其派生的《伤寒论》等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几千年来没有任何进步,就是这种理论阻碍和窒息中医的最好证明。

中医和中医粉们,你们都不看看现代分子生物学都发展到什么高度上了吗?生命体(包括人类在内)的遗传奥秘都已经被基因组学研究清楚,基因编辑都已经发展出好几代了。人类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接近上帝造人的阶段。你们还在《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里打转转?跟现代科学认知相比,《黄帝内经》的认知差距,相差万年。

《黄帝内经》理论超越现代?这种谬论和自嗨对于中医发展无益,对于中医进步无益。可以休矣!

黄帝内经里的脑渗为涕,就证明了黄帝内经理论比现代西医先进了何止千年,最近科学家终于发现人在伤心时流的泪涕,确实含有脑分泌物,叫做enkephalin。瞬间中医黑的脸被打的啪啪响!

介绍古代医学的书籍有哪些啊?

实在太多了,《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四库丛刊》等中有很多收录,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本草纲目》、《温热论》、《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千金方》、《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外台秘要》、《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洗冤集录》、《饮膳正要》、《御药院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格致余论》、《脾胃论》、《本草品汇精要》、《温疫论》、《古今医统大全》、《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条辨》、《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等等。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水的哲学,你知道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不同形式。水无处不在:土壤中含水,岩石中有结晶水,植物从根到叶皆含水,动物从头到脚皆含水,人体含水量高达60%以上。无处不在的水千变万化,我们的祖先

  • 《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易经》曰:“易道之大,无所不包。”古人在观察自然,研究天象,将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纳入人的生辰八字,归纳总结出风、寒、署、湿、燥、火、等六种不同的变化,运用天干推算出“五运六气”来判断与防治人体疾病。“五运六气”即出于《黄帝内经》,这部托名黄帝的古代医书,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理论的书籍。书中

  •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法家,从老子那里获得启发!儒家,孔子更不用说了!他提出的,无为,清净,居下,以柔克刚!对宇宙本源的探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对后面大乘佛法传入我国做了重要的铺垫!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

  • 哲学派别的划分的标准及其基本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定义】:所谓的哲学,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点point”,即观点、论点、出发点、立足点、……【定义】:所谓的逻辑,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关系relation”,按自身循环分类的“一分为二”方法就是R(,)=∈∪∪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哲学?根据上面的【定义】,哲学是“点point”,即观点、论

  • 心学为什么标志传统儒学信仰的理论体系的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的大儒朱熹认为儒家的道统是自“尧、舜、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到了孟子道统中断了。过了一千年,才被“二程”重新拾起,重振了儒家的真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朱熹所认为的“儒家的真精神”并非先秦时期儒学的真精神。而是他本人创立的新的哲学。这就是影响后世数百年的“理学”。“理学”是宋朝时期我国哲学家在儒

  • 你对国学儒释道的个人初始感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儒释道都是哲学,大道至简,古人没有人用哲学这个词,但从易经开始就注重研究的哲学。苏格拉底说过希望统治者为哲学家,而实际孔子讲过希望圣人为统治者。儒释道为哲学三个方面,如儒偏重于道德,道和释偏重于人的内心,向外人与自然,世界关系,境界更大。但三者都希望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美的生活是什么,个人以为

  • 论述中国古代小说情节艺术的主要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言简义丰,意境优美,富有神韵小说家们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尽力挖掘群众语言的丰厚资源,在二者之中寻找最佳的切合点,力求大语言的表现力,做到炼字炼句,语言生动传神,意味深长。二、雅俗有致,摇曳生姿,趣味盎然我国的古代小说对语言的运用,大体上可以看出,一是文言小说渐趋白话话、通俗化。二是白话小说渐趋文

  • 哲学的意义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西方人的那种绝对主义的科学观,也就是西方哲学中那种达尔文式的进步观。任何事情都可能只是一种相对的东西,不存在绝对真理。这点对中国人来说很好理解,因为中国哲学从来就没有主张绝对的正确,一切都在变,即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对西方世界来说,无疑引起了一场思想地震,无怪乎当

  • “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原理”,此言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来看物极必反的含义:在这里,“极”是顶点,“反”是向反面转化,因此,物极必反就是说,当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网上查了查,说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以及《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其后,老庄及以后诸子对此多有承述。到了北宋,程颐不但明确使用了物极必反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废诸子博士官,设五经博士官这一史实,其本质是为安定巩固国家政权所采用的治国学派的措施。这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有利于当时国家的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对封建时代来讲就是先进文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建议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