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关系?

《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46 更新时间:2024/1/24 5:05:52

《易经》曰:“易道之大,无所不包。”古人在观察自然,研究天象,将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纳入人的生辰八字,归纳总结出风、寒、署、湿、燥、火、等六种不同的变化,运用天干推算出“五运六气”来判断与防治人体疾病。

“五运六气”即出于《黄帝内经》,这部托名黄帝的古代医书,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学理论的书籍。书中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生克理论,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其中运用的“五运六气”不但能判断人生疾病,主要还能根据生克制化之原理,来测知什么年时流行哪些疾病,引导人们怎样去预防疾病。这说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所以要提前进行预防。对人体疾病来说,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

所以历代的中医名家都特别重视《易经》的研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医易同源”。其中的哲理即易理是相通的。

《易经》与中医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家好!我是明德易经。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易经》与中医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讲应该是:体与用、道与器的关系。下面从《易经》和中医的基础理论方面做一些论证。

《易经》的三大基础理论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中华五千年传统化的源头活水,为中华文明之根。

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

1、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于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

2、五行生克学说:将宇宙间万事万物归类于木、火、土、金、水五类,他们之间相互生扶相互制约。

3、天人合一:人和宇宙信息能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互补协调平衡。

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

中医的哲学基础便是《易经》。它是《易经》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数千年来,应用《易经》原理面社会大众普惠最广、功效最大、影响最深的一项社会实践。中医可谓功德无量!

其核心的三大基础理论如下:

1、气一元论:《河洛原理》说”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和整体观。

2、藏象经络学说: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相关的经络、形体、官窍、情志、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五脏经络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

3、辩证论治理论: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论证,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上面《易经》和中医的三大基础理论比较,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明白了它们之间的互为体用、相互促进的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

《易经》和中医在数千年的社会文化交流和实践中体用兼修、道器并用,促进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昌盛不衰、绵延不绝,实为我中华民族文化之幸!

您支持我的观点吗?请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真诚交流!

黄帝内经的致命缺陷是什么?

黄帝内经的致命缺陷是没有传承中华民族之心的人看不懂,而且也不想看,更不会去研究发掘她为国为民的身体健康做贡献,因为激素吃多了,心情澎湃亢奋,痴迷西方科学,对中华民族传承文明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等,指手画脚来证明自已是科学达人,

你走路撞到了树上,于是对树有了感观上的认识和撞头的经验。

你把对树的感观上认识和撞头的经验写在日记本上,请问,你日记本所记有什么致命缺陷?

《黄帝内经》如同你的日记,仅仅是“黄帝时代”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一些粗浅的丶感观性认识和经验的记录而已。

它需后辈一代一代去“续写”,要你去再认识丶深入认识和更多经验积累去“续写”,并由浅入深丶由粗入精丶由点到线丶由线到面,由平面到立体更深层次丶更全面地认识。

后辈之“华佗”丶“张仲景”丶“吴又可”等都是续写之人。他们都突破了“黄帝时代”之人的认识局限,“华佗”留下了“五禽戏”丶“张仲景”留下了《伤寒论》丶“吴又可”留下了《温病论》,他们都对自然生命的认识都有拓展,并未停留在“《黄帝内经》”认知之上。

你怎么就只订着《黄帝内经》不放呢?难道里面真有啥“癸花宝典”丶“吸星大法”丶“九阴真经”丶“九阳神功”不成?

你应该向“华佗”丶“张仲景”丶“吴又可”一样,面对自然和生命去发现未被揭开的自然和生命的秘密,去续写“中医药学”的传奇。

如果没这能耐和智力,就好生向他人学习,无伦是东方丶西方丶南方和北方,只要他是值得你学习丶有益于你的,就值得你去学习。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法家,从老子那里获得启发!儒家,孔子更不用说了!他提出的,无为,清净,居下,以柔克刚!对宇宙本源的探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也对后面大乘佛法传入我国做了重要的铺垫!崇尚生产技术的哲学思想《天工开物》一书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古代的“技术百科全书

  • 哲学派别的划分的标准及其基本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定义】:所谓的哲学,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点point”,即观点、论点、出发点、立足点、……【定义】:所谓的逻辑,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关系relation”,按自身循环分类的“一分为二”方法就是R(,)=∈∪∪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哲学?根据上面的【定义】,哲学是“点point”,即观点、论

  • 心学为什么标志传统儒学信仰的理论体系的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宋代的大儒朱熹认为儒家的道统是自“尧、舜、孔子、孟子”一脉相承的。到了孟子道统中断了。过了一千年,才被“二程”重新拾起,重振了儒家的真精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朱熹所认为的“儒家的真精神”并非先秦时期儒学的真精神。而是他本人创立的新的哲学。这就是影响后世数百年的“理学”。“理学”是宋朝时期我国哲学家在儒

  • 你对国学儒释道的个人初始感悟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儒释道都是哲学,大道至简,古人没有人用哲学这个词,但从易经开始就注重研究的哲学。苏格拉底说过希望统治者为哲学家,而实际孔子讲过希望圣人为统治者。儒释道为哲学三个方面,如儒偏重于道德,道和释偏重于人的内心,向外人与自然,世界关系,境界更大。但三者都希望人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美的生活是什么,个人以为

  • 论述中国古代小说情节艺术的主要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言简义丰,意境优美,富有神韵小说家们重视丰富的语言积累,尽力挖掘群众语言的丰厚资源,在二者之中寻找最佳的切合点,力求大语言的表现力,做到炼字炼句,语言生动传神,意味深长。二、雅俗有致,摇曳生姿,趣味盎然我国的古代小说对语言的运用,大体上可以看出,一是文言小说渐趋白话话、通俗化。二是白话小说渐趋文

  • 哲学的意义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西方人的那种绝对主义的科学观,也就是西方哲学中那种达尔文式的进步观。任何事情都可能只是一种相对的东西,不存在绝对真理。这点对中国人来说很好理解,因为中国哲学从来就没有主张绝对的正确,一切都在变,即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对西方世界来说,无疑引起了一场思想地震,无怪乎当

  • “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原理”,此言正确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来看物极必反的含义:在这里,“极”是顶点,“反”是向反面转化,因此,物极必反就是说,当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网上查了查,说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以及《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其后,老庄及以后诸子对此多有承述。到了北宋,程颐不但明确使用了物极必反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废诸子博士官,设五经博士官这一史实,其本质是为安定巩固国家政权所采用的治国学派的措施。这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有利于当时国家的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加强,儒家思想对封建时代来讲就是先进文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建议确实有

  • 传统文化经典可谓汗牛充栋,总结来说,当代人阅读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题主!您提的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英国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非常全面地概括了读经典的意义!传统经典可谓汗牛充栋,那么阅读重视经典,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呢?一是增慧启智。读经典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启迪智慧。

  • 对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出现的古诗,俗语,名言等材料,如何把握其蕴含的哲学原理?求助,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续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