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帝内经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黄帝内经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03 更新时间:2024/1/19 13:09:27

这个问题提得好,首先为提问者点赞!

我没有看过《黄帝内经》,如果我现在就得出“《黄帝内经》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的结论,那我就成了“唯心主义者”。所以,我对这个提问,现在不能做出回答,一定要等我看过这本内经之后,才有发言权。

我看过《泽东选集》,而且受益匪浅。《毛泽东选集》属于典型的唯物主义著作,而且很有深度。《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表现,其中的道理,是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不断检验的,是纯真的唯物主义。也因为这样,毛泽东思想最终引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也因为这样,《毛泽东选集》指导后来的人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因为这样,学习《毛泽东选集》,可以大大提升人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智慧。。。。。。

笔者看书,总是喜欢选择“作者切身体验过并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过”的思想类书籍。古代的学者,大多数都能够切身去体验自己的研究方,很少有“为了眼前利益而胡言乱语的主观臆断”所形成的书籍。《黄帝内经》作为古书,能够流传到现在,想必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论证,应该有其可读性。至于其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有待找到那本书之后再做深度思考!

。。。。。。

即兴答问,旨在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其实应该问一个问题,活人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

这个问题回答清楚了,黄帝内经就清楚了。

因为黄帝内经是描述活人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本质就是描述活人的。

活人是自然产物,活人与地理气候有关联,活人有身体,但也有思维意识。这些与活人有关系的内涵,既有物质身体,又有思考意识。

谁说自己不是唯心的,请他解释一下他的意识如来的?甚至那些见到中医字就骂的人,他能够解释清楚他此刻的意识源头在他身体的何处吗?解释不了的话,他的意识就是唯心的,因为他找不到意识的出发地呀![呲牙]

非拿着黄帝内经说唯心唯物的,请他也说说数学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或者,请他把数学的“物”找出来?别忘了,弦论至今还找不到验证方法呢!他牛的话,验证一下呗

《黄帝内经》主要的理论有哪些?普通人怎么阅读,怎么吸取?

《黄帝内经》主要学术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曾经应用于各个方面,《内经》作者成功地把阴阳、五行等哲学范畴应用到医学里面来,把哲学和医学密切交融在一起。

首先它认为人类生命变化是按照阴阳对立原则进行的。正如《灵枢·本神篇》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因而人体生理现象都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媵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明归六府。”故对立统一的协调,就能维持人体生命健康。假如对立统一遭到破坏,人体就出现病理状态,如阴盛则阳衰,阳盛则阴衰。最后亦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情况。

其次,它还指出,阴和阳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为用,互为其根。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日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都指出阴阳两方面,必须保持阴阳对立统一协调关系,人体才有正活动。至于五行学说,《内经》主要从其“相生”与“相克”和“生克制化”等方面,来说明许多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并且是维系事物正常发展不可分割的根据,正如《素问·宝命全形篇》所说:“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整体观念:它首先认为人体内部是个统一的整体,体内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表现在生理、病理、脏腑和经络各个方面。如《素问·痿论>云:“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腺主身之骨髓。”说明五脏与形体方面的功能联系。

同时,人这个整体与外在环境又有密切的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而,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生理密切关系,不完全是和自然变化之适合,主要是人体的机能善于适应它。《素问·生气通天论》曾出:“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生理机能无时无刻不是在与之做出相应的变化。

动而不息的运动观:《内经》认为物质是在相互联系和制约之中不断运动的变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又云“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指出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并反映了事物由新生,发展,到灭亡的变化过程。“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脉要精微论进一步说:“四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权。”一年四季的阴阳运动,影响到人体,血脉亦随之而上下运动,其脉在外形象为规、矩、衡、权的不同。因此动为生命的源泉,唯有不息的运动,才能变化无已。

以上阴阳五行学说、统一整体观、运动观贯穿在整个内经》的各个部分。所以无论在脏象、病机、诊法、治则等理论中,却都突出地反映出来。而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医家奉为圭桌,有效地指导临床实验并为实践所验证。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医学宝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它主要讲述了人类为什么会得病,以及怎么治疗和治疗的原则方法。

《黄帝内经》还是一部养生宝典。它不仅讲到了怎么治病,更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个人怎样不得病,怎么在不吃药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健康长寿。

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讨论的经典之作。

《黄帝内经》,值得一读!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庄子的哲学困境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哲学思想之所成,源于其所思的困境。困境一,有无用之辩。《庄子内篇人间世》的最后一段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而以下是《庄子外篇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

  • 为什么古代哲人很厉害,现在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他们比我们早出世,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让他们说完了呗。哲学及哲学理念,从来都是后人评介的科学,从来就是提供观察事物的工具,发明“锄头镰刀”的哲人很“厉害”,发明“卫星火箭”的厉害当代哲人也很多。况且,老子当世一介山夫知人不多,孔夫子“丧家之犬”到处流浪传“仁”也。如大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思维科学》观

  •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请注意关键词“所以”,这是在根据“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做结论了,可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一句就是本段的论点。接着以中国古代用不同(请注意“不同”一词,这就是“差异”之意,就是“多样性”之意。)乐器按照一定韵律

  • 关于哲学,你有什么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花朵的比喻听恰当关于哲学,首先得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哲学,哲是哲思,也就是一种思想。那什么样的思想才是哲思呢,当然是智者的思想,智又不等于聪明,智是一种大的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总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比如孔子,古语有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这个意思。哲学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对

  • 古人为何常常“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行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古人为何要“卖身葬父”?其实,这里面的原困很多,第一点是古人信奉死者为大,很重视殡葬仪式,因为儒家的孝道思想和周礼的延续,孝敬父母自然要严格遵循礼仪规范和伦理纲常,如果父母死后葬礼只是匆匆一埋,在当时就是有失孝道。第二点是想要挖坑埋人其实也很难,因为士地是一个大问题,是私人财产,大多数集中在大地主手

  • 古代的殡葬制度经过了怎样的演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976年,在河南安阳西北郊发现了一座古代的中型王室墓,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这座墓葬的四周密集排列着用于祭祀的人祭坑。在古代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用活人进行殉葬和祭祀是常有发生的事情。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可以见到皇帝死后,皇帝的妃子进行殉葬的情节。那么被选中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怎么办呢?

  • 中国先哲,为什么没人去写一本如《乌合之众》之类的书?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有的。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子路怎么死的。关于乌合之众的性质,类似的内容在中国各流派思想家著作中都有体现,因为甭管啥思想,都要涉及到高级统治。法家也好儒家也好,对乌合之众都有观察并提出了各种应对方案。但是大家不会特地把这个东西拿出来专门讨论,即便是法家也不会。这是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相关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 哲学上的不可知论为什么破解不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农民回答,谢邀,(原创),哲学上的不可知论为什么不了?大家要知道哲学上的可知论是发生和己经发生的矛盾和问题,用哲学观点去问题和矛盾,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解决矛盾,可知论没有超前意识,哲学上不可知论不了,这是对的,因为矛盾未发生,问题没有出现,谁也不知要出现什么问

  • 哲学怎样分类.分几类.讲述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你有自己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可以算作是你自己的哲学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哲

  • 有些中医喜欢用《黄帝内经》的理论,对此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中医如果不用黄帝内经的理论,他还叫现代中医吗?对于黄帝内经的盲从,就是中医由一门实证技术日益宗教化的表现之一。辩证法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有无数证据告诉我们人在变,致病的细菌病毒也在变化,但是中医呢。伤寒杂病论时期的人跟黄帝内经时期的人肯定不一样,本草纲目时期的人也肯定有差别,古代医道先闲尚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