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河南安阳西北郊发现了一座古代的中型王室墓,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这座墓葬的四周密集排列着用于祭祀的人祭坑。在古代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下,用活人进行殉葬和祭祀是常有发生的事情。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可以见到皇帝死后,皇帝的妃子进行殉葬的情节。那么被选中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怎么办呢?
首先并不是皇帝的所有妃子都是要殉葬的,太子的生母肯定不能死吧?先皇毕竟已经死了,下一任皇上的亲妈谁敢碰啊?同样一些在外有封地,有实力的皇子、公主的生母或者娘家有实力的妃子也不会被迫殉葬。这样一来这些殉葬妃子大多都是翻不起什么浪花的,即使想要抗争,赤手空拳又是养尊处优的妃子,随便几个太监侍卫就制服了。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负有其他目的的殉葬,比如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为了牵制代善,控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逼迫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的继母阿巴亥殉葬。说其阿巴亥各位读者可能不太熟悉,她的三个儿子相信各位已经非常熟悉的。阿巴亥的大儿子是英亲王阿济格,二儿子多尔衮,三儿子多铎,都是后来响当当的人物。当时阿巴亥就不愿意殉葬(三个儿子当时年纪都不大),可是根本“无力回天”,最后只能上吊自尽了(也有说是被弓弦勒死的)。
殉葬的处死方法并非五花八门,除了自杀,就是诱杀和暴力他杀。殉葬的目标一般没有太大的反抗能力,而实施者的目的也很单一,就是杀死、埋起来。影视剧中的处理方法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赐一杯毒酒,一种就是上吊自尽,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外力“帮帮忙”的情况。
其实最值得担心的一种殉葬方式就是直接把活着的妃子活埋在皇帝的墓葬中,这些不情愿殉葬的妃子很容易破坏墓葬。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普通,把这些准备殉葬的妃子饿几天,最后留着一口气送进墓葬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方式在古代出现的可能性不大,殉葬的妃子在死后都会进行防腐等一系列处理,再有古代人也并没有那么残忍。
另一方面,古代人的观念也限制了这些妃子反抗的想法,皇帝去世后,这些没有靠山的妃子的结局无论如何都好不到哪去。要么为先皇守灵,要么进入“冷宫”,就这样度过余生。运气好一点的遇到先皇留下遗诏遣散后妃,这些妃子得以在有生之年走出宫闱,不过可想而知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多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殉制度几兴几废,究其根本都是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不愿放弃生前的荣华富贵,企图用这样一种方式继续享受往日的荣耀。随着人类从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以“君权天授”,“灵魂不灭”为基础的殉葬制度也注定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