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怎么看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怎么看待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1/22 11:16:12

严格说来,现代管理只有100年的历史。对中国而言,现代管理是在辛亥革命后随着现代化大生产而兴起的。现代管理经过100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工商管理、社会管理、技术管理、公共管理、战略管理等很多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化中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浪潮中是否已经过时?它在现代的管理科学中是否有指导作用?比如阴阳五行理论在古代可以解释事物的一切成因和现象,而当今我们如运用?我认为不能采用鸵鸟政策视而不见,而应该有一些讨论和争鸣,认识到哪些是伪理论、伪科学,要认识到在什么意义上古代文化有什么价值。

中国古代管理实践有它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军事管理理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五经”、“七书”就是竞争的理论,里面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已经被很多西方人认可。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三国时期,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军事斗争的表现形式达到顶峰,实力的斗争与对抗、智力的较量与角逐,在实践中演绎并抽象到极点。如果从竞争的角度来说的话,当时的历史环境使竞争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现实的矛盾走到了极端,使思想的力达到巅峰,因此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在现代社会很值得借鉴,军事理论中重要的战略思想、策略思想、谋略思想正因为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因此它不会过时,不能用抽象的时间概念来评价它已经过时了。因此,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对现代的竞争学说是有指导意义的。

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与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特别是在人才选拔制度、组织结构管理、财政管理等方面,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论和思想,是理念的迪和指导。

古代一个朝的兴衰与现代一个企业的管理有着很多内在的相似地方,一个王朝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就像现在一个公司里什么样的人都有一样。秩序如何建立,价值观如何统一,社会的凝聚力如何形成等等。事实上,社会管理是靠一种文化来管理,于是中国古代入世的儒家思想,出世的道家思想,无论对古代社会还是现代企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人性的共性,因此古代的哲学思想亦可以指导现代人进步。

中国的科技在现代虽然不是很发达,但在古代,却达到了高峰。就拿中国的工程管理来说,例如长城、青铜燕钟、古代王朝的宫殿等等的制造与建成,无论从技术还是对人的管理上,都可以看出古代工艺与科技的辉煌与成就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包括了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如今人们做任何事业,都知道要做好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流程再造以及打造宣传壁垒,这些都是现代人运用古代的智慧和管理经验总结的理论和方法,是革命性的又是继承性的。

总结起来我认为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古代文化中军事斗争与管理的成果。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在对外的竞争过程中都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中国古代政府管理的成果,对于现代企业与组织内部的成绩管理和人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管理,为现代人的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学与理论指导。

第四,中国古代技术与实践的进步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现代人更应好好总结经验吸取养份。事实上,上述的四点正好涵盖了管理体系的四大方面。

社会管理、政府管理、组织管理、科技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复杂的,要使管理更有效、更成功,不仅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还要将西方文化及管理经验,用中国化的方式进行理论接受,变成有差异化的东西,相互可以吸收养分,但西方的文化是工具性的东西,而中国文化是修炼性的东西:一为术,一为道,其内核不同,是两种不同内涵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不仅能够掌握“术”,同时还能掌握“道”的话,那么他就不仅是聪明而且具有了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对待人与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有名的教育家?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孟子,荀子,庄子,鬼谷子。可以这样说,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是一个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就以孔子来说他一生弟子3000,著名的有72个。还有鬼谷子,他培育出来的庞涓生病,张仪夫芹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左右了战国中后期的格局变化。在世界历史上,恐怕都难以找出来一

  • 古代印度的农业成就有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棉花的栽培是古印度居民最突出的农业成就。个别地区还种植了水道。畜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们已经驯养了黄牛、山羊、绵羊、猪、狗、象、骆驼、鸡等。狩猎物有鹿、野牛、虎、熊、野兔和鱼类。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哲学方面的就不

  • 是儒家文化造就了农业文明,还是农业文明选择了儒家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华夏农耕文化、农耕文明自古兴盛,儒家包装、塞进私货后变为“儒家文化”,如果将农耕文化与“儒家文化”,区分开来观察,“儒家”虚伪、自私、反动、毒性暴露天下。对于中国农耕文化及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前人学者都作了一定的研究,为大家提供了各方面的认知价值。首先应了解文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有区别的。文

  •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究竟是什么?具体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轮回,即是自然规律,也是灿烂的农耕文明。这种规律,正适合北方的农耕。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正是这种农耕规律的生动写照: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一、春耕。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

  • 你怎么看自古朝廷相对比较重视农业?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重视农业是由于在很早很早之前,我国文明是起源于沿水而居的流域农耕文明有关系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每个社会阶段都是以农业经济为支撑的。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式社会经济基底,更加需要重视农业的主体经济地位,相

  • 中国古代的耕读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引言“耕读关系”的出现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指的是古代人民一边耕种一边读书的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由此渐渐的形成了耕读结合、耕读传家的耕读文化。那么中国古代的耕读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呢?耕种生存,读书发展中国古代的经济是以农耕经济为基本模式的,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农业是最重要的、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一

  • 古代人的生活为什么是以农业为主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灿烂的历史篇章。1、古代的交通不发达,维持生计最好的办法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活动。2、中华民族的文化使然,我们拥有最为渊博的文化传承,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古代全世界的天朝圣国是我们文明优越性的象征,我们的文明具有无可比拟的包容性,我们要做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所

  • 为何中国古代要重农抑商?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秦以前历经原始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以及奴奴隶社会,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封建经济形态(即封建社会制度),从秦统一六国开始开起了封建社会的元年。在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史书上讲,到了明代鼎盛时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个萌芽一直没有成气候。归根结底,中

  • 中国古代为何重农轻商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统治的需要:每个王朝,要想政权稳固,肯定得做到让百姓丰衣足食,那么先决条件就是农;2,生产力因素:古代科技水平普遍不高,人均生产力低,人口少,而且交通不便,所以农业是国之根本,只有更多的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保证百姓的物质需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大多是以农业为主,这时候土地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 古代重农抑商有什么内在逻辑?难道古人不知道资本积累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民以食为天古代发生战争时,常有“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是大军出征和战斗的基础,在冷兵器时代饿肚子的士兵战斗力是很低的,容易造成大量伤亡。粮食从何而来?自然是农业生产。古代百姓最先要解决的吃饭问题,也就是生存问题。在灾荒之地甚至发生过吃树皮、观音土,易子而食等情况,从而引发抢劫、殴打,以及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