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最伟大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有理论有实践的教育家,一部论语,也是一部教育百科全书,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念金句比比皆是,如果单挑一句来说,我最欣赏的也是最值得借鉴的就是论语的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话至少有这几层意义。
一是讲学习是最快乐的事,也就是快乐学习法,如果做到教与学都是最快乐的事,学习能不好吗?问题是现在学习让许多学生感到很不快乐,肯定是教育理念出了大问题。
二是讲学习的快乐不仅是学中得到的,更是时习之得到的。这里讲的是复习实习的重要,其实讲的就是学知识不厌其烦,有恒心,能坚持,深入学习,便能渐入佳境,从中体验到学习新知的快乐!许多人学习不快乐就是没在‘时习’上下功夫,浅尝辄止,吃葡萄只啃皮,何乐之有?
三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部论语为何以这句发端?又为何把‘学’字放在头一个字位置?其实,人生若知学好学善学,每天问一声自己学了吗,每天都能有所学,这样的人生不仅高质量,而且一定最快乐!
综上所述,把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让老师与学生心领神会,践而行之,不仅在校学习快乐而有好成绩,而且终身受大益!
中国古代教育的教育思想
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认为先天本性差异不大,后天教育十分重要;有教无类,可以把人培养成为君子贤人;孔子的学说“仁”为核心和最高标准,强调忠孝仁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以致用。
墨子的墨家学说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并称显学,墨子的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主,学习途径以“亲知”、“闻知”和“说知”为主。
道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道法自然。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经验。
四书五经指哪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一、四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五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