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41 更新时间:2024/1/24 13:41:1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另一种说法是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宋代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贡献很大。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六艺

六艺之说有二:

第一种

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种科目。“艺”为“艺能”之意。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其萌芽在夏代已见端倪,经商代,至周而逐步完善。“六艺”教育的特点是文、武并重,知能兼求和注意到年龄的差异及学科的程度而教育有所别。“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在大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之所需,在小学阶段是必修课。当时,庶民子弟只给予“小艺”的教育,唯贵族子弟始能受到“六艺”的完整教育,完成自“小艺”至“大艺”的系统过程。“六艺”服务于阶级需要,但也反映了教育的普遍规律,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周礼.地官.保氏》:“保代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明史.选举志》:“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第二种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六经之名始见于《礼经解》孔子之言,又见于庄子之书。盖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也。其后嬴秦焚书,《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字经的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字经》全文一千二百字左右,包含的人生哲理、历史和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却非常丰富。从一般的常识、礼仪、典籍、历史到勤学、教子的例子等等,都一一列出,易诵易记,对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化历史知识和启发他们勤奋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前人称为“千古一奇书”。书中有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

  • 研究哲学的历史,对于研究当代哲学究竟有何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一种世界对,研究历史哲学就可以看出古人是拿什么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比比过去才知今天的进步,想想未来哲学一定在今天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升华,让人类更科学的对未来有个明白的认知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肯定有。其实哲学不会专门对人才重要性论述,只是我们把这些对人才的论述归纳到哲学中。古代对人才很重视,比如

  • 想要学习些国学、哲学方面的内容,有合适推荐的书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分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教育、器物、图腾、文学、艺术、戏剧、书法、绘画、科技、民俗、礼仪、医学、饮食、建筑……国学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国学以传统图书类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又补充蒙学(启

  •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目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这种善性必须经过不断学习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

  • 历史产生许多的哲学思想,例如有讲世界的起源的物质和意识谁是基础,又有讲认识论的告诉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还有讲人的行为目的以及道德的,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我想问哲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物理学;三,伦理学.这三部分内容的范围都比现在的这几个词所指

  • 求几本哲学书。新华书店有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吾回答过多次类似的问题。可以从古代哲学看起,慢慢看到现代,最好把中西方重要的哲学著作都看看,想必定受益匪浅。用心去阅读和体会这些思想,然后用自己汲取当代思想缺陷去不断完善它。推荐书籍:《理想国》、《沉思录》(这个有三部)、《智慧书》、《老子》(关于“道”家的都行)、《论语》、《孟子》(关于儒

  • 包含哲理的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四点到四点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从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曾与道家思想结合而出现魏晋玄学,与佛家思想结合而出现宋明理学,同近现代西方哲

  • 冯友兰的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

  • 读《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西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在世界的东方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降生了一位伟人老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