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字经的内容

三字经的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700 更新时间:2024/1/24 13:41:57

《三字经》全文一千二百字左右,包含的人生哲理、历史和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却非常丰富。从一般的常识、礼仪、典籍、历史到勤学、教子的例子等等,都一一列出,易诵易记,对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化历史知识和发他们勤奋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前人称为“千古一奇书”。书中有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能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但是由于它是儿童启蒙读本,所以介绍的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全书的主旨在于传授儿童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一些历史文化常识,同时启发学生要勤奋学习,指出学习对于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做人的道理,书中强调“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这些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观念。关于学习的重要性,书中反复出现过类似的句子,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人不学,不如物。”等等。这些劝勉儿童重视道德伦理,重视学习的句子,是编著者对后代子孙和社会大众的金玉良言,今天读来仍然具有教育意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古代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古代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在封建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培养能够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官吏。在欧洲封建时代,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或“牧师”。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教育的等级性就是指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官职出身的人的子弟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如在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设有“六学二馆”,即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教育的宗教性主要是欧洲封建教育而言的,教育的宗教性体现了教育的阶级性。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在中国,封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以及根据这些经典所编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儿经》等。在西方,其主要内容就是宗教教义及与之相产的内容,如《圣经》,教父著作,经院哲学家的著作,各种祈祷书、赞美诗、圣诗等。不过,也存在着一些少量的科技教育的内容。例如中国增加一些算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到了唐代,各地建立起一些专科性学校,同时在一些中央部门,如太医署、太仆寺、司天台等,也设科招生,培养一些专门人才,达到一定的规模,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机械记忆、背诵、体罚是常用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教育者们也非常强调个人的体会和自觉践行。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还有私学系统,私学不仅有启蒙教育,而且还有高等教育。在官学和私学之外,还有书院和社学。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也创办了大量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的学校,如教区学校、主教学校、修道院学校以及教会大学。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和专著有:我国的《学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韩愈的《师说》和《进学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和黄宗羲的《学校》等等。西方的杰罗姆的《致莱塔的信》、本笃的《本笃规程》、伊西多的《辞源》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研究哲学的历史,对于研究当代哲学究竟有何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一种世界对,研究历史哲学就可以看出古人是拿什么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比比过去才知今天的进步,想想未来哲学一定在今天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升华,让人类更科学的对未来有个明白的认知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肯定有。其实哲学不会专门对人才重要性论述,只是我们把这些对人才的论述归纳到哲学中。古代对人才很重视,比如

  • 想要学习些国学、哲学方面的内容,有合适推荐的书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分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教育、器物、图腾、文学、艺术、戏剧、书法、绘画、科技、民俗、礼仪、医学、饮食、建筑……国学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国学以传统图书类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又补充蒙学(启

  •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目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这种善性必须经过不断学习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

  • 历史产生许多的哲学思想,例如有讲世界的起源的物质和意识谁是基础,又有讲认识论的告诉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还有讲人的行为目的以及道德的,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我想问哲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物理学;三,伦理学.这三部分内容的范围都比现在的这几个词所指

  • 求几本哲学书。新华书店有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吾回答过多次类似的问题。可以从古代哲学看起,慢慢看到现代,最好把中西方重要的哲学著作都看看,想必定受益匪浅。用心去阅读和体会这些思想,然后用自己汲取当代思想缺陷去不断完善它。推荐书籍:《理想国》、《沉思录》(这个有三部)、《智慧书》、《老子》(关于“道”家的都行)、《论语》、《孟子》(关于儒

  • 包含哲理的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四点到四点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从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曾与道家思想结合而出现魏晋玄学,与佛家思想结合而出现宋明理学,同近现代西方哲

  • 冯友兰的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是对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诸多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

  • 读《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有感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西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在世界的东方楚国苦县厉乡曲仁,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降生了一位伟人老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上都是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老子是人,但要从宗教文化去研究,他

  • 古代有哪些殡葬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古人死后,除了土葬、水葬、火葬、天葬,我知道的,还有以下丧葬方式:一、崖葬,即悬棺葬。是中国古代广居于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种特殊葬俗,其葬法是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悬棺葬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