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第一个对《红楼梦》作出美学评价的是谁?

第一个对《红楼梦》作出美学评价的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30 更新时间:2024/1/21 6:48:14

王国维

第一个对《红楼梦》作出美学评价的是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

第一个对《红楼梦》作出美学评价的是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御”指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但讲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讲了教育的内容。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礼,主要指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乐,不仅仅指美育;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彼此相异,这在《礼记?乐记》中讲清楚了。射,射箭;御,驾车;两者合起来就是体育和劳动;书,各种历史文化知识;数,数学。用现在的话讲,大体上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古代教育的优点是什么

1.“德教”与“修身”合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以“德教”为主。许多思想家、教育家认为,“德教”的关键在于启示人们内心的“了悟”、“自觉”与“修养”,“德教”的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坚持“德教”与“修身”合一,这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德教”是外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对人的教育、熏化与影响,而“修身”是重视主体内在的道德理性自觉,进行自我品行的冶炼。把“德教”与“修身”过程结合起来,突出了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自觉性要求,有益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儒家十分重视把“德教”与“修身”统一起来的意义,提出了一套在道德教育中,促进人们“修身”、“养心’的方法。孔子倡导“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孟子提倡“养性”,扩充内心的“善端’。《大学》则进一步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麦是皆为修身为本。”而“修身”之道,又在于“正心”,“诚意”,“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谓“正心”即调节自己的道德情感,好善惩恶,端正认识,所谓诚意,即在主观意志中趋善避恶,对仁义道德真诚信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贯彻自己的善良意志。“正心”、“诚意”是“修身”的重要方法。坚持“德教”与“修身”的统一,是儒家道德教育论的一贯主张。道家尽管对道德与道德教育有与儒家不同的观点,但也强调把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修德”一致起来,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德经》第五十四章)把修身的过程,看作是一个道德提高与普及的过程,这是很有见解的。如果把“德教”与“修身”割裂开来,道德只是口号、教条,不能改善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品德,“德教”是虚浮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强调“德教”与“修身”合一,是一种面向道德生活实际的优良传统。2“知道”与“躬行”合一“知道”是指道德认识;“躬行”是指道德实践。强调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统一,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知道”与“躬行”合一,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在中国古代,“知”与“行”的问题,主要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汤一介先生认为:“知行合一”要求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关于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原则的问题,或者说是人对于社会的责任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大多认为,“知”与“行”必须统一,否则根本谈不到“善”。“知道”与“躬行”合一,不仅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而且是道德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孔子认为,道德教育应当增进人的道德认识见之于道德行为实践的自觉性。只说不做,言行脱节。知而不行,只是道德虚伪,毫无实际的道德价值而言。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还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躯之不逮也。”(同上)荀子认为道德教育是要人们学习仁义道德,心中明理,表现行动,他说:“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荀子劝学》)朱熹认为,道德上的“知”与“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他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卷九)王守仁更是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认为,道德上的知与行是“合一并进”的关系。“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上)虽然从道德认识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有些哲学家、教育家有以行代知、合行于知的缺陷,但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强调“知道”与“躬行”的合一,重视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统一,有益于激发一种道德真诚精神,有利于人们道德生活的改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意义何谓一切存在?依赖我们感觉的,不依赖我们感觉的;主观的,客观的;实在的,虚构的;以及一切我们想象得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一切存在至少包括以上所有这些存在形式。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哲学为什么是抽象的?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象同一和外在关系的抽象同一。正

  • 四书五经六艺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另一种说法是六经:《易经》、《尚书》、《

  • 三字经的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三字经》全文一千二百字左右,包含的人生哲理、历史和文化知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却非常丰富。从一般的常识、礼仪、典籍、历史到勤学、教子的例子等等,都一一列出,易诵易记,对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化历史知识和启发他们勤奋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前人称为“千古一奇书”。书中有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

  • 研究哲学的历史,对于研究当代哲学究竟有何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一种世界对,研究历史哲学就可以看出古人是拿什么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的,比比过去才知今天的进步,想想未来哲学一定在今天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升华,让人类更科学的对未来有个明白的认知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肯定有。其实哲学不会专门对人才重要性论述,只是我们把这些对人才的论述归纳到哲学中。古代对人才很重视,比如

  • 想要学习些国学、哲学方面的内容,有合适推荐的书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可分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教育、器物、图腾、文学、艺术、戏剧、书法、绘画、科技、民俗、礼仪、医学、饮食、建筑……国学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民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国学以传统图书类分: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后又补充蒙学(启

  •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教育的三大纲领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大目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但这种善性必须经过不断学习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

  • 历史产生许多的哲学思想,例如有讲世界的起源的物质和意识谁是基础,又有讲认识论的告诉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还有讲人的行为目的以及道德的,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我想问哲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有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1,亚里士多德(逍遥学派)的分类.当时哲学包括所有的学科,分为三类:一,理论学科: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二,实践学科:政治学,伦理学;三,创造性学科:诗学,修辞学;四,附,工具学科:逻辑学.2,古希腊晚期的斯多葛派的分类.一,逻辑学;二,物理学;三,伦理学.这三部分内容的范围都比现在的这几个词所指

  • 求几本哲学书。新华书店有卖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吾回答过多次类似的问题。可以从古代哲学看起,慢慢看到现代,最好把中西方重要的哲学著作都看看,想必定受益匪浅。用心去阅读和体会这些思想,然后用自己汲取当代思想缺陷去不断完善它。推荐书籍:《理想国》、《沉思录》(这个有三部)、《智慧书》、《老子》(关于“道”家的都行)、《论语》、《孟子》(关于儒

  • 包含哲理的文言文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四点到四点分别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从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以思孟学派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曾与道家思想结合而出现魏晋玄学,与佛家思想结合而出现宋明理学,同近现代西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