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88 更新时间:2024/2/24 22:03:31

我是杜家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首先说;

儒家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来由荀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来演变发展的。

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即爱人,指;人间大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原则。

礼;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是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识为如缺乏孝敬之心,瞻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对兄长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把悌与孝并称和视之,“为仁之本”。在我们老家,常听老人们讲,“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这都是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儒家的政治观;儒家的政治观,具有强烈的民本倾向。以“仁政,泛爱众”等重民思想。

孟子明确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董仲舒曾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朱熹,王夫之也明确指出;“恤民”主张。

儒家的教育观;儒家的教育观,可以概括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不可分割性。教育对象要广泛性,注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乱也。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他还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告戒学生;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哲学教育方针。那么孔孟之后;

儒学是怎样发展的;在先秦儒家之后,儒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的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其思想是;“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2;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3;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的先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是宋代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集成大家。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的先进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4;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再后来;就是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他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和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思想,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他还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言行要一致。晚年的王守仁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他的思想流行达150年之久。

他的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贡献最大,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先进的,最具哲学的,最新的儒学思想了。对儒学演变过程当然还有很多!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但是;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现的代毛泽东思想了,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不但深刻,而且持久。

结束语;儒学思想,其演变过程,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每个演变者的思想发展,最俱先进思想的演变者是王守仁。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毛泽东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最深刻而持久。

我来试着分析一下,不知道我有没有读懂提问者的真正意图。

儒学其实并不是孔子一个人的思想,不是孔子拍脑门儿拍出来的。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孔子本人说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创作,只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智慧而已,他老人家对古圣先贤深信不疑,而且爱好古人。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因为我们现代人往往狂妄自大,都喜欢创作,而对古圣先贤瞧不起。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首先就要学习孔子的为人。因为孔子堪称圣人的第一代言人,那绝对不是自夸的。一个人能得到两千多年,世界各地绝大多数人的尊重,那没有真正的德行才干,那是绝对做不到的。不管后世如何评判孔子,都不会影响孔子圣人的高大形象。

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有五种德行,即“夫子五德”温良恭俭让。这五种德行才是我们后人学习儒家的根本。而且这五德不是学问,而是实践。谁能把这五德圆满做到了,他就是活的圣人。这五德能做到,但不圆满,就是活的贤人。如果能到一点两点,那就是活的君子。

所以,我们学习儒家,跟谁学很重要。头一个就是要学习孔子的为人。如果你不向孔子学习,而跟儒门后人学习,如果有被误导的地方,就不要把错误归咎到孔子头上。

释迦牟尼佛涅时,就曾告诫后世弟子要以“四依法”修学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就是佛深知,佛陀不在世后,佛法一定会慢慢变质。后人难免会把自己一些凡夫知见加进来,有意无意误导后世学人。

其实儒家,道家以及其它圣贤教育都是如此。都有正法、象法、末法、灭法之分。

所以我们现在要学习儒释道,也要认识到圣贤教育都有正象末灭,四个阶段。我们在选择师承时要有智慧分辨。其实孔子受的很多批判,其实都是替后世儒门弟子“背黑锅”而已。

其次,我们学习儒家要正确对待圣贤人。不能因为误解,讨厌孔子或其他圣贤人,而盲目排斥儒家的智慧,因为这些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盲目排斥,就好比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

也不能因为自己是儒门弟子而盲目崇拜,贡高我慢,自赞毁他。孔子是圣人的代言人,但并非是唯一的圣人。孔子最崇敬的舜禹汤,文武周公,那都是难得的圣人。再说,像道家老子,佛家释迦牟尼佛等中外圣人,难道就不是圣人了吗?

所以,真正学习圣贤教育,他的心一定是清净平等觉心,而不是狂妄自大,贡高我慢。

当然,儒家教育演变过程对现在学习儒释道传统文化发非常多。但谈多了,容易被平台屏蔽,那就瞎子点灯白费蜡(了)。还是点到为止的好。[呲牙]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诸子百家中谁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都没有哲学可言,我认为那是大智慧而不是哲学,只有西方人有哲学,中国古代就没有哲学这个词,怎么能称为哲学家,哲学一词是现代人硬是强加上去的,我更喜欢称呼古人为圣人贤人大智者,所以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哲学家就这个问题,看到其他回答,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程朱理学,包括后来的陆王心学,可以肯定地说,

  • 明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出自《荀子》的哪一篇哲学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出自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

  • 你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有什么看法?它对于中国近现代又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儒家思想诞生于中国的农耕社会,能够在安邦定国方面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但面临着历史的进程到了工业社会或商业社会时期,儒家思想就力不从心日渐式微了。至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弄得中国积贫积弱,一落千丈。要不是毛主席共产党引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中国早就亡国了。到了现代,儒家思想已成往事。历史在

  • 试析西方几何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式传统园林分别基于怎样的美学与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差别就文化的哲学体系而言,代表植根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基本理念,其人本位思想集中反映在《圣经》中,它说:上帝创造世界,并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换句话说,人就是上帝的样子;上帝把世界交给人去管理和享用,实际上人是世界的主宰因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与自

  • 董仲舒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董仲舒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大一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了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和“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缺乏一定的管理,也因此在汉景

  • 是西方的哲学厉害,还是东方的儒释道厉害?哪种更易得到智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有史以来,心安理得地休养生息生活追求,将伴随人类历史的始末,这是毋庸置疑的人类社会的存在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分等级类别阶层,不分高低贵贱,不分贫富势力大小,不分愚智聪纯凡圣,心安理得人生渴望追求,无有例外。心安安心地生活,取决依据着世界观人生观的理念。东方的释道儒思想文化,以及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化,是不

  • 大家都听说过古代有哪些失传的典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整理出10本比较有意思,有代表性失传的作品,若是重现,必然会震动世界,五千年的文化,甚至更加久远,所诞生的典籍可谓是浩如烟海,这其中有技术类的,有文学类的,有地理类的,有兵法类的,也有神话色彩比较浓郁的。一、连山与归藏《易经》,号称群经之首,万经之祖,相传为周文王所作,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 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都体现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例如《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体现了辩证的策略思想;战国的《周礼》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对策论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赢了齐王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

  • 《论语》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有何深远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论语》的内容,主要以哲学、政治、伦理、教育为主,但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见解,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被后人奉为圭臬。《论语》不仅内容博大精深,充满睿智,而且语言简洁凝练,意蕴隽永,有一种温柔敦厚,和顺含蓄的风格。1、采用“是什么”的提问方式,即下定义方式,开辟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2、提

  • 大道无畏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大道“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道,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现已知的是道,未知的也是道,而不是一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