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把东西方的从古至今圣人的思想和精华,经典文化(比如宗教)共同类比一下用文字说出它们的区别,取其精华

把东西方的从古至今圣人的思想和精华,经典文化(比如宗教)共同类比一下用文字说出它们的区别,取其精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96 更新时间:2024/1/19 10:14:19

老子说道孔子说仁佛说空亚里士多德说形而上圣经说上帝黑格尔说绝对精神伊斯兰教说真主中国传统化一般称之为天其实所有的圣贤所说的是一样东西,只是名字不同。哲学上叫做“本体论”研究的是世界的本源,即绝对的存在(“being”)。只要你能参透,则万法皆是一法。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哪些方面相同

曾经有人说:“黑格尔哲学同中国哲学有相同之处”.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是什么观点,只要有人说,也就会有人信.於是乎也就有人引经据典地谈论起来,将中国古典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相比较.那么,中国的古典哲学是否与黑格尔的哲学有相同之处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全球性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今天,研究并搞清楚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它有助於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之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正确的自觉性.只是,中国在真正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上,是做得很不够的.这也并不奇怪,因为在哲学方面,中国人对西方哲学的解是远远胜於对中国自己古典哲学的解的.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如西方人.中国的传统哲学,不仅与黑格尔哲学不同,而且,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在其主要特点上是根本不同的.因为本书的写作并非专门进行中西哲学有系统的对比研究,所以,在这一小节中,只举例略谈以下几点:(一)同性相斥,异性相引与“矛盾”说的区别中国古典哲学,本於伏牺之道,亦即《易》道之学.这一哲学思想理论体系首先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呈现阴阳相对的,是一种广义的相对理论.并认为,凡事物之中,阴性与阳性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是异性相互感应、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相互交流、互相依存、互为己根、相对平衡的关系.唯其阴阳分殊为异,其异性之间才有感应、吸引、互动、互渗而达交流的现象存在,这便是事物中普遍存在着的相反相成、相依为生、相依为命、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根本性前提.如男与女,昼与夜、寒与暖、上与下、重与轻、正与负、买与卖、动与静等等,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会存在.故,中国在哲学理论上就强调“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设阴阳相交之卦,命之曰《泰》.置阴阳不交之卦,名之为《否》;论治国之道,强调必须进行上下之间的意见交流,曰:“上下交,而其志通也”①,“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②;中医治病应用哲理,就讲究调和人体之内的阴阳平衡,防止阴阳不调现象的出现,并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③而论之以治病,则强调辨证虚实,调理阴阳,使之平和.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④.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认为,在阴性与阴性、阳性与阳性事物①见《周易泰彖》.②《周易否彖》.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④《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间所存在着的,则是相互排斥、竞争、互灭、和合之规律.如同性争配偶、相同电波互扰、同行业市场竞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争夺、国与国之间的领土、资源争夺等等.而同性相斥,并不一定就都会形成“你死我活”的决斗,而可以在平等条件下和平竞争,如体育竞技、商品市场竞争等,但一切竞争都要有一个规则.自然物生存竞争,是遵守自然法则;人类社会的一切竞争,都要有相应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依自然法则而制定的法律性条款.所以,同性相斥之间,并不一定都是互灭,甚至可以达到互利,或和而不同,和平共处;或合二为一,争强实力,以适应更激烈的竞争形势.因之,就有了“和为贵”哲学观点的提出.只有在互灭性的斗争中,才产生此消彼长,沿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极反规律,最终达到一个吃掉一个的结果.事物的阴阳异性相感、相引、相交、互依、平衡规律是孕育、生化、繁衍、发展万物的主要规律.而同性相斥、竞争、和合等,则是促进万物进化、完善、提高、推动社会产生变革、推动万物由低级高级的方向发展方面的重要规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由优胜劣汰造成物种不断向高级的方向发展;同行业市场竞争,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以及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企业合并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市场竞争与生存发展能力.天地万物,上下古今,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异性相引、同性相斥两种自然法则交互作用之中发展的.同性相斥与异性相引,也同样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天地万物之中阴阳相对,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客观规律.西方哲学与中国古典哲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不分事物的阴阳之性,因而也就没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引两大类事物变化规律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的正确区分,认为事物的不同就是“矛盾”,有“矛盾”就存在着相“矛盾”事物之间的“斗争”,正是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和“斗争”促使事物产生变化.而“变”(德文:Werdernung;英文change)就是一种事物性质的“转换”.“转换”(德文:AbwechseInung;英文:AIteration)则体现为“创造”和“消灭”.至少,黑格尔哲学就是如此.按着这种西方哲学的事物有“矛盾”就有“斗争”的逻辑推理,这种哲学也就被称之为“斗争哲学”.因此,这种西方哲学首先就存在以下两个不科学之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比较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异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文化是由多种民族文化汇合而成的。古希腊土地贫脊,人民不能依靠农业生活;又因地处沿海,靠航海经商取利,人多竞争心;远游异邦,有冒险精神。西方人不以国界为念,四处求学,形成了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史上经常发生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同国家在战争、贸易、竞争中交往,文化在冲突中融合,因而西方

  • 中国的儒学思想和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联系与区别尽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儒家思想,孔子的仁政是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但是,这种却不是完全的空想主义,确实有实现可能的。另外,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利他主义,儒家思想四书五经六艺都是用于辅助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定位就是辅助治理国家的。所以,才能被统治阶级接受。被统治阶级接受,才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在以后时间里占据不

  • 哲学的分为哪几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组成唯物主义派别。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的组成唯心主义派别。唯物主义又分三个: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也分两个:一,主

  • 观念、理念,区别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1、如果是按照西方哲学的传统看,“理念”一词基本上是对应柏拉图的哲学术语。这个术语有时候也翻译成理式,相,型相等。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存在。一切具体的感性的事物,都是分享了它自身的理念才成为这样的事物。比如,床这个东西,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床,为什么这些床都是床呢?它们必然具备了某种共同的本质的东西

  • 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杜家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儒学的演变过程,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有哪些?首先说;儒家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儒学思想是《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产生的。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的,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再后

  • 诸子百家中谁可以称得上是哲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百家都没有哲学可言,我认为那是大智慧而不是哲学,只有西方人有哲学,中国古代就没有哲学这个词,怎么能称为哲学家,哲学一词是现代人硬是强加上去的,我更喜欢称呼古人为圣人贤人大智者,所以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哲学家就这个问题,看到其他回答,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程朱理学,包括后来的陆王心学,可以肯定地说,

  • 明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出自《荀子》的哪一篇哲学论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出自荀子的《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

  • 你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有什么看法?它对于中国近现代又有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儒家思想诞生于中国的农耕社会,能够在安邦定国方面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但面临着历史的进程到了工业社会或商业社会时期,儒家思想就力不从心日渐式微了。至于儒家思想对于中国近代的影响,弄得中国积贫积弱,一落千丈。要不是毛主席共产党引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中国早就亡国了。到了现代,儒家思想已成往事。历史在

  • 试析西方几何式园林与中国自然式传统园林分别基于怎样的美学与哲学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差别就文化的哲学体系而言,代表植根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基本理念,其人本位思想集中反映在《圣经》中,它说:上帝创造世界,并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换句话说,人就是上帝的样子;上帝把世界交给人去管理和享用,实际上人是世界的主宰因而西方强调的是人的力量,人与自

  • 董仲舒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董仲舒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大一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了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和“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缺乏一定的管理,也因此在汉景